杨 皓1,王龙海2,吴云红1,马 钢1
(1.昭通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永善 657000;2.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国内学生体质好坏逐渐变成关系国家发展的问题之一.高校体育学习充当着传播运动观念、宣传运动方法的角色,高校体育为终身运动的前提条件,运动激情和爱好是激发学生运动潜能和坚持运动的基石,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高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终身运动的理念.本文首先初步分析了造成高校学生体质较弱的几大重要因素,接着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提出了一些增强高校学生体质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更有效地宣传“运动第一”的观念,让学生健康快乐生活成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97-02
1 影响高校学生体质较弱的重要因素
1.1 成长环境和父母观念的因素
现在,绝大多数高校学生都是独生的,父母过分的忍让保护造成大部分学生生活不能自理;在现在中国的教育机制下,相对于运动健身,父母比较重视学术成绩;学生饮食不合理或不健康导致营养过多或缺失,引发亚健康;先进的代步器械以及生活设备的发展流行,某种程度减少了学生的锻炼数量,日常体力运动不多,最终导致体质较弱等,一系列原因都在不同程度降低了学生的体质水平.
1.2 高校运动教育因素
高校一般情况下不强调体育锻炼的参与性,课间休息通常由学生自主安排,没有强调性的体育锻炼,另外学生一系列的体育活动举办次数也较少,参与数量少,不能充分激发学生运动的激情.大部分高校公共课一般都是多个班级共同上课,但是校内只配备了一个体育馆,学生数量太大,根本不能达到公共课的目的,因而公共课通常选择在室外进行,容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课程不能正常进行,很大程度抹杀了学生积极锻炼的激情.
1.3 体育课教育形式、方法、课程因素
高校体育课中,大部分教师通常按部就班,遵循课程安排和课程要求讲课,教育形式固定在教师一味地讲、学生选择性地听,长期以往学生兴趣被磨光了,难以认真听讲和运动,几乎没有激情.一般很多学生可能还会积极参与必要的手关节活动学习,但是只要关系到基本素质学习,像耐力素质消耗时间较多、运动量较大、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会有效果,这样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耐心或抵抗心理,会各出奇招逃出这样的训练.导致这种现象是因为高校体育教学形式、方式过于墨守成规、不具有开拓性和改变性,很大程度遏制了高校学生的特色发展.
当然造成学生体质较弱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日常运动较少.就从表层而言,学生身体素质较弱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然后本质上其反映了整个国家的身体素质水平,由此可见,这类问题应当受到政府、群众等相关部门的重视.
2 增强国内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和措施
开展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强身健体技巧的学习和运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形成日常坚持锻炼的思想观念.高校体育教学应抓住运动会开展等机会;坚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观念;倡导学生自行组织.坚持全校师生共同参加各色各样的文化和体育项目,形成日常坚持锻炼的思想观念,坚持终身运动,应当结合校内体育设备情况有效开展体育教育,保证学校有充足的场地运动、师生有强健的身体投入学习工作.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得出一系列有利于高校实施、增强学生体质的建议和措施.也就是教育、学习、玩耍相结合,注重学生课内外的运动配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贯彻理论的全面体育观.
2.1 坚持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体育是日常坚持运动的前提条件,锻炼热情是激发学生运动潜能和坚持运动的基石.不管是教学课程的安排或者教学模式的改变,都需要与学生激情和兴趣相结合,只要保证学生对运动锻炼的激情,就可以促使学生有激情、主动开展体育运动.由此可见,在体育课程计划中,学生的激情爱好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
根据20世纪初办法的体育纲要,所有学校必须按照纲要要求,结合学校具体体育状况,确定教学计划,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安排.在保证实现教育价值的同时,所有学校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出各色各样的教学方式,同时安排不同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水平差异和爱好差异.纲要的实施很大范围支持学校体育教育,同时也很大程度推动了体育教育的变革.
注重体育教育的改革,提升体育教育项目的多样性,保证充足的体育课程,结合学生运动激情和特点,改变原先的教育安排,引进先进的体育选课体系.可以选择“CLUB”方式等新型教育方式,变形后的体育教育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促使学生体育观念从被动变主动,增强教育效果,坚持终身运动的思想观念.另外,提高了日常教育管理力度,使教育系统更科学有效.
2.2 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坚持师生共同参与
最近几年,国内开展高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可以激发高校学生运动激情、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这个项目的开展,其目的在于借助阳光体育的影响,推动形成不同级别、不同类型高校浓厚的体育运动气氛以及师生共同参加的趋势,指导高校学生走出教室宿舍、接近自然,自己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促使形成良好的运动观念,从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所以高校这方面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如何促使学生课余时间坚持运动,推进阳光体育的深入.
重视阳光体育和运动会的作用,注重品牌带来的影响力,开展各色各样的体育项目.坚持每日课外锻炼以及每日做操,合理安排同时有章可循,提高校内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可采取定期的比赛来保证所有学生的共同参与性,学校所有的学院应该加强管理,从而形成有奖有罚、共同参与的运动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不同的感受,进而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另外可以指引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锻炼方法,形成日常坚持锻炼的运动观念.
2.3 注重学生组织的影响,激发学生运动潜能
不同于整个社会,学校是开展教育的场所,学生体育组织是在这种特定情形下形成并壮大的,其特征有别于社会体育组织.然而从某一角度而言,学生组织可被认为是学生初步进入社会的一个连接点.
曾有学者指出一个人不同时期应当做这个时期应该做的事,例如青年时期是学习阶段等,不需要过分强求自身状态的好坏.高校学生面临着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段,校内学生组织可以为学生能力运用提供一个契机,是学生初步步入社会的连接点.学校应当保证学生自主成长,不要过多限制,必要的时候进行引导,也就是表面的放纵,实际的指引.
学校体育组织在学校开展体育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开展阳光体育的重要力量,学校应该充分发挥组织重要成员的作用,不要过分限制和约束学生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注重学校组织的中间人的作用.同时学校应充分发挥体育组织的优势,让体育组织成为校运动队队员选拔的中坚力量和坚实后盾.
高校体育组织是校内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其活动空间不应该只限制在学校,其应主动参加外界社区或社会机构的体育活动,通过各色各样的体育项目吸引学校学生的主动参与.
2.4 拓展体育项目,坚持传统体育运动
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助于宣传课外运动项目,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有助于特色运动的开展,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育技能,有助于体育人才的培养.在2008年奥运会结束的同时,所有人民都被奥运精神所熏陶,即重在参加.中国功夫的魅力及气势,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民的欢迎和喜欢.在中国文化被全球接纳的同时,高校武术也应蓄势待发,让功夫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充分利用高校传统运动的影响,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比赛以及文化项目.
坚持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认可传统体育,而民族传统运动的养生馆可以促使学生生活水准的提高以及学习熊爱国的增强.有数据反映民族传统运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增强学生自身控制力和调节力,比如可以改善胃的活动状态、睡眠质量问题等一些身体问题.
2.5 定期开展健康测试,推动全方位发展
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可以为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一个测试标准,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健康,构建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身体素质新观点,正确理解身体组成、身体形状、运动性能对自身身体素质的影响.
所有的高校应当结合国家级别的健康判定标准的作用,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看作评价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在做出评价后,应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日常运动的效果以及将其作为学生后期改善运动计划的依据.形成从激励锻炼、参加锻炼、评价测试、反馈情况到全方位发展的健康运动体系.坚持评价测试的所有重要部分,使学生在以评价标准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意识到自身体质的缺陷.另外改变高校教职工的教育理念、工作思想以及工作方法和手段,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将学校各部门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增强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技能,促使管理者能够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工作,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最终形成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运动、学校健康有活力的良好氛围.
2.6 全体师生共同行动,坚持体育宣传
各大高校应将相关的体育项目用具象的方式记录,扩展宣传范围,开展各色各样的体育项目,从而推动全体师生的运动观的形成,为体育项目的实施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2.6.1 体育运动文化宣传.必要的体育运动文化宣传可以加强学生对运动的理解度,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激情,形成坚持运动的运动观,增强学生运动技能,指引学生掌握并利用自身内在改变体育运动的观念,积极学习运动理论,意识到体育运动的作用和影响.
各大高校应关注BBS系统的宣传以及校内媒体关于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的记录.还可以采取征文比赛、摄影比赛,描述记载运动的激动时刻,给体育添加一个不一样的色彩.
2.6.2 体育欣赏学习.体育欣赏课程的安排,可以宣传运动观念,传播运动精神,促进学生发现体育魅力,全方位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采取欣赏课的模式使学生学习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运动精神,可以视为一次不一样的心理教育.
学校应该在一些重要体育比赛阶段,组织全体师生共同欣赏,学习比赛中的运动精神和感受比赛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这是由于不管是体育亦或是其他方式都能够有助于情绪的调节.体育运动在某个方面可以调整群众心态,但是在进行这方面活动时必须保证正确的手段.合理的调整手段能够积累好的情绪来遏制不良情绪;而不合理的手段可能使得不良情绪阻碍了好的情绪的积累.由此可见,体育教师的指引是不可忽视的.
3 结束语
高校学生是中国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学生体质的好坏,与中国发展息息相关.国内高校体育在进行素质改革时,需要准确定位学生体魄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所担任的角色作用,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有毅力、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价值观,坚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观念,塑造一个轻松愉快、健康有意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全体教职工、学生共同锻炼的理念,采取恰当的措施调整学生体质水平的差异,增强学生的体质,从而向社会输出健康有用的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谢波飞.中美日新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08).
〔2〕姚鑫.贵州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04).
〔3〕张宝强.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举措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0(03).
〔4〕周加启,李兴昌,胡森林.学生体质健康新的影响因素与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0(01).
〔5〕郭秀文.在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效果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