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高校排球教学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与修正途径

  • 投稿Hunt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522次
  • 评分4
  • 78
  • 0

刘 强

(沈阳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学生的厌学心理普遍存在,这对于提高高校排球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其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会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学生在排球学习过程中厌学心理的成因进行解析,对其相关的修正途径进行探讨,旨在于为提高学生排球学习的兴趣,推动高校排球教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学生;排球教学;厌学心理;成因;修正途径

中图分类号:G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19-02

1 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作为高校体育传统教学科目的排球教学,在发展上却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具显现性、代表性与危害性的因素在于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厌学心理普遍存在.由此造成了学生在排球学习的过程中,或是心不在焉、或是敷衍了事,更有甚者对于排球学习持有明显的回避、抵触以及厌恶的态度.这不仅有碍于学生排球素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会导致高校排球教学实用价值低下的严重后果.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学生排球学习的厌学心理成因进行解析,对其相关的修正途径进行探讨,只在于为改善高校排球教学的发展现状,唤醒与激发学生排球学习的兴趣,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这对于提高高校排球教学的实际效果,推动高校排球教学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厌学心理的含义

厌学心理是一种基于失趣状态下对于学习感到厌烦的心理反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厌倦、冷漠、轻视甚至逃避的不良心理态度.学生厌学心理的具体表现为:精力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专注度、思维混乱、上课打蔫、情绪消极,对待学习任务往往持有敷衍态度.

厌学心理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罪魁祸首,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厌学心理的存在,会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自身价值的切实体现,产生严重的影响,是当前教育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有效解决的现实性问题.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厌学心理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劳现象,所谓心理疲劳(俗称“心累”),是指社会个体因长期从事一些机械、单调而又枯燥的活动,使其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紧张、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而出现抑制现象,造成了社会个体对其所从事的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形成抵触情绪、产生厌倦心理.心理疲劳具有较为明显的主观体验性,因此,不能完全将其视为客观生理指标的变化.由此可以证明,厌学心理的产生基本上是由学生的主观意识所决定的,因而,具有可变性的特征,这为探求厌学心理的有效解决方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3 在高校排球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目前,高校排球教学的发展之所以呈现出滞后性的弊端,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厌学心理普遍存在.造成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诱因多种多样,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整合可以归纳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两大部分.

3.1 内在因素

(1)高校学生对其排球学习行为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方式,是社会个体获取知识、提高修养以及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意识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以学生对于文化知识学习重要意义的理解与认知为基础,进而实现对自身学习行为偏失的自省,使之符合学习行为的发展规律,进而实现对学习行为的自我规范.因此,自律性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得以有效延续并获取良好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现阶段,高校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自律意识普遍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态度冷漠、行为敷衍的现象比比皆是,在教师讲解时心不在焉,在自主练习阶段更是三五成群,或闲聊、或嬉闹,根本无法形成对于排球学习的关注.久而久之,就会对排球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2)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排球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除去对参与者自身的技术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外,还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战术素养,即要求参与者应具备一定的集体配合意识.因此,排球运动不仅能够提高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参与者彼此间的相互信任与相互理解的良好交往能力,促进其集体荣誉感的有机生成.但是,由于长时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广大学生仅仅将排球教学视为一种修足学分、应付达标测试的手段,而对于排球运动所具有的重要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认识层面的浅薄性,会导致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轻视,进而逐步发展成为厌学心理.

3.2 外在因素

(1)受“唯成绩论”思想的影响,致使学的生学习压力过大.在传统的高校排球教学中,由于受“唯成绩论”思想的影响,使得高校排球教学的发展取向专指于对达标率的追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对于相关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上提出近乎于苛刻的要求.相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这种以满足达标测试要球为核心目的的排球学习,无疑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这种学习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或缓解,就会诱发学生的厌学心理.

(2)教学内容的陈旧,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排球是高校体育的传统教学科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长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高校排球教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大多沿用着传统的内容,缺乏必要的创新.因此,无法对学生形成新鲜的刺激,致使其学习兴趣无法得到充分的调动与有效的维系,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失趣现象.因此,高校排球教学内容所存在的陈旧性,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厌学心理生成的重要原因.

(3)教学方法的强制性,易于激发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抵触情绪.为了提高达标率,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填鸭式”或“灌输式”等强制性教学方法,用以确保教学的进度.但是,这种强制性教学方法的择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学生的主观意愿,屏蔽其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机生成.在此种状况下,学生只能够进行被迫的接受式学习,不仅会导致其自身的喜好、学习需求以及兴趣指向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与保障,同时,还会诱发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抵触情绪,而伴随着抵触情绪的积累,厌学心理便会得以生成与滋长.

4 高校学生排球厌学心理的修正途径

4.1 提高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关注程度,促进其认知水平的发展

诱发学生排球厌学心理生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于排球学习关注程度的低下,无法对其深邃的内涵以及突出的社会功效达成全面的理解与认知.因此,为了有效修复学生的厌学心理,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排球运动重要功效与社会价值的推介,使之能够明晰排球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用以提高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关注程度,进而有效地消除其对于排球学习的轻视心理,自觉地提升其对于排球运动的认知水平,从而为修正高校学生排球学习的厌学心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以人为本”是一种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导向,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型教学观念,引领着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该教学思想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然而,在高校排球教学中,为了追求理想的达标率而无视学生的兴趣指向,以强制性的手段向学生进行排球相关技能的灌输,由此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自我发展意识缺失,进而产生对于排球学习厌倦心理,是高校学生排球厌学心理具有代表性的“催化因素”.这种核心价值取向的局限性,屏蔽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使之被迫放弃主动学习而选择被动学习,这与“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核心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为了修正高校排球教学在价值取向上所存在的偏失,并有效地解决由此而诱发的学生厌学心理生成的现实性问题,要求在当前的高校排球教学中,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真正地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对学生自主意识的激发与培养,使之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树立起正确的自我发展取向,进而变被迫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学生的主观意识层面强化其对于排球学习重要作用的感知,进而形成对于排球厌学心理的有效治愈.

4.3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排球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实现师生间知识流通、信息反馈以及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在高校排球教学中,传统的强制性教学方法,是造成排球教学中师生间情感交流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关键因素,是诱发学生厌学心理生成的罪魁祸首.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积极创新排球教学方法,有效地修正其强制性的弊端,使之具备自主性、开放性与人文性的特征,就成为高校排球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应在遵循排球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适应社会发展形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第一要旨,来研创彰显适应性、实效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因强制性教学方法而形成的对于排球学习的抵触情绪.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宋加华,白晋湘.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调控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9(2).

〔2〕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建国.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

〔5〕张艳芳.如何营造轻松愉快地体育教学心理环境[J].新课程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