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解析

字号:    

  • 投稿diba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792次
  • 评分4
  • 55
  • 0

李亚楠

(赤峰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本文主要以赤峰地区大学生就业现状为例,从社会、家长、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五方面探究内蒙古地区高校大学生如何择业、选择就业渠道,研究我区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引起多方重视,更好的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服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就业原因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57-02

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80万人,“十二五”时期全国应届毕业生平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99万人,就业压力持续上升,如同春运一样,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与传统的就业观念相悖,其实,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社会原因

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协调.社会还没有准备好,产业结构没有来得及调整,高校大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国家没有及时进行科学的人才预测和人才规划.

1.1 高校的扩招,使大学生录取迅速攀升,八十年代初,全国高校的录取率仅为7%左右,而在今天全国高校的录取率高达77%,这么高的录取率,国家又没及时出台相关的就业政策和引导,导致好多大学生毕业就业失业.

1.2 由于盲目的扩招,造成人均师资、人均教学设施严重失衡,有限的实验室、实训室变成了只可参观的摆设,有的不够用根本就不用,学生缺乏社会实践,与老师只学到了基础理论,所以一个大学本科生四年学业结束,根本谈不上学识渊博,只是基本具备了自学能力,仅仅算是学徒的水平.

1.3 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企业的股份制、私有化彻底打破了原来的“统包统分”模式,计划分配模式成为历史.企业现在考虑如何降低用人成本,减少用人风险,淡化学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他们主要看重的是高校毕业生的实操能力,使已经掌握一技之长,上岗就能工作的高职高专类毕业生成为抢手货;使有理论无技能、有证书无水平、有学历无实践的大学生成为负担,他们宁愿花高价请高级技工,也不愿接受大学生学徒的局面,最后导致有些高校大学生毕业后再去技工学校回炉学技术,然后再上岗的比比皆是.

1.4 另外我国某些企业生产模式老化,急需改进,认为大学生和初中生创造的价值一样能用的现状和企业缺乏长远规划,从而使高校大学生社会价值严重贬值.

2 家长原因

我国“精英教育”模式下的就业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2.1 我国原来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可以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扩招,逐步面向大众化,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就业前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进入社会后心理准备明显不足,导致高校大学生不愿就业,不敢就业.

2.2 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一味追求理想的工作岗位,要求“高、大、上”对用人单位挑三拣四,工作中怕吃苦,有怕累,不愿意到基层岗位去就业,也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艰苦创业.

2.3 现在社会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大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总希望孩子考公务员,考事业编,为光宗耀祖,找稳定的工作,大部分学生把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当中唯一选择,宁可有业不就,非公不取.

2.4 加之对孩子过分溺爱,进企业又要求薪水不能太低,工作环境不能太差,工作时间不能过长,加之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过高,致使大学很难就业.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工资在2000—3000元以上,周工作时间不超过5天,还要提供住宿条件,这无疑又缩小了就业范围.

3 高校原因

文科教育质量低下,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3.1 在高等教育日益繁荣发展的今天,部分高校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还依然保留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授业是学校的事,就业是社会的事,导致高校的好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轨,好多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无人问津,不是社会所需.

3.2 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专业原因不能到这些企业就业,这无疑又缩小了大学生的就业范围.

3.3 有的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未行合理调研和规划,有很大的盲目性,几乎热门专业趋于雷同,并且不断加大招生规模,从而导致毕业生因某一专业过热而不能顺利就业.

以赤峰学院为例:近三年最难就业的专业分别为:计算机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数学,教育技术,而这几门学科都是当年报考比较热的专业;而前几年报考率不高的专业学前教育、化学应用、生物、艺术设计等现在却成了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方面:要的最多的是会计、市场营销、机械制造等专业,而这些专业还是新开设审批的专业没有毕业生,没有及时与就业.由此可见,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所需还没有完全接轨,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3.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培养的学生眼高手低,个个志存高远却不能脚踏实地,渴望一步登天、一夜暴富.他们不愿意从基层做起,锻炼自己,磨练自己,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使找到工作也不稳定,每天得陇望蜀,频频跳槽,用人单位觉得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不好用也不中用,只好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将新毕业的大学生拒之门外.

3.5 我国高校的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经济政治的社会实际情况,游离于社会之上,导致多数大学生经过数年的学习和培养之后,对于社会的现实状况仍然不了解,仿佛生活在真空的世界,加之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依然非常陈旧,教学内容非常政治化和空洞化,这样也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就业.

4 政府原因

在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政府方面的宏观调控也不容乐观,没有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4.1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全球化双重因素的作用下,由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失业问题日益显性化.政府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及时调控,没有出台就业政策及时引导,为高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工作岗位.因此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岗位缺少不能就业的现状也就不足为怪.

4.2 在整个政府的人才市场机制中,主要是指人才就业市场机制和人才就业管理机制,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完全自主择业的社会环境条件还不成熟,不规范、不健全,这样的人才市场机制也加大了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

4.3 我国的人才市场缺乏及时准确的毕业生人才信息收集、发布、检索和交流的权威机构和相关绿色通道,成熟、稳定、规范的人才劳务市场体系目前还没有形成.

4.4 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也大大的冲击了大学生就业,国家允许基层事业单位拥有越来越多的用人自主权,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大学生,但国家同时又没有在短时间内建立与之完全匹配的市场激励保障机制,宏观引导这些基层事业单位理性的用人.例如:事业单位经费包干和承包制,但任期人才引进中又没有人才引进发展规划,这就导致许多单位在引进人才方面只停留在短期表面行为上.

5 用人单位原因

由于现在的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不断扩大,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条件十分苛刻,这也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5.1 用人理念不当.一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中专生能做好的岗位非要求专科学历,专科生能做好的岗位非要求本科学历,本科生能做好的岗位非要求研究生学历,这就造成了人才资源的大力浪费.例如:我们在某用人单位回访时,他们的库房保管岗位,本来专科生就可以做好,但他们硬性规定必须是本科生,无形提高了用人门槛.

5.2 有些用人单位不但看重高校毕业生的学历,更看重高校毕业生的牌子,看重211、985院校的毕业生,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不愿录用,有数据显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0%,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仅为20-30%.

5.3 有的用人单位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公积金等福利也没用,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和违约制度,让大学生接受不了,同时还设置经验、性别等条件拒绝应届毕业生,

5.4 有些用人单位没有长远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动的情况,都导致我国高校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情况比比皆是.

总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引起全民关注,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就业市场的不断完善下,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