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林业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探究

  • 投稿郝强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944次
  • 评分4
  • 60
  • 0

冷 慧,李铁英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意义重大.而研究林业高校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成果对了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分析了林业高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中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林业高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中可借鉴的实施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林业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53-02

1 研究林业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2014年3月7日,主席在参加贵州团审议时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社会发展中,长期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粗放型增长模式使得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党的建设纲领,党的十八大重要议程明确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关系着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分析现状,资源紧缺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建设生态文明,林业高校要做好生态文明教育.

人人都应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做好生态文明建设[1].现在直到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了人们才意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实际是非常错误的,应该从根本上杜绝对生态的破坏.传统的利用自然的观念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毁灭性破坏已经很严重,甚至给人们带来一定程度的惩罚.人们应该意识到需要调整思维方式,杜绝传统对自然破坏的行为发生.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日程,尤其是林业高校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要建立新的价值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建立人类与自然是和谐关系.

我国地域面积广大,幅员辽阔,在实施及普及生态文明观思想过程中最先实践的人群便是当下的高校学生.而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将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到每个中国公民的头脑当中,而这项复杂又庞大的工程所倚靠的主要途径便是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前导者与开拓者,林业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走在中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最前列.针对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这六所国内林业高校做研究对象,研究林业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并将其吸收归纳出符合当代国情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对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十八大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高校学生,尤其是对林业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将林业生态文明与工业、科技、生活紧密联系,最终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2].高校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从高校做好生态文明教育能够更好更快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实现生态文明战略目标.

2 林业高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中取得的成果

2.1 以高校校为依托,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教育课程

2011年秋北京林业大学首次开设生态文明课程作为全校公选课.并在与生态文明密切相关的专业中开展绿色科学研究,推进高校创造绿色科技,促进学术创新.高校教育科研资源丰富,应该充分利用,做好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并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相关课题的研究,以科技创新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培养学生自觉形成生态文明观[3].

2.2 以专业为导向,开展有特色的生态教育教学活动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能真正的将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保护生态是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林业高校的大学生是努力开拓的践行者及行动先锋.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在学生社团及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广泛开展生态文化活动,打破传统的被动教育模式,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如森林日(南京林业大学学生社团)、爱鸟周(东北林业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自行车日(西南林业大学徒步协会)、绿色咨询(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等有利于传播生态文明教育思想的文化活动.这些生态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参与到关注自然保护自然地行列里,而且这些活动的展开都要走出校园,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社会宣传和实践,这也推动了社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从主观上影响广大人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队伍中来.在定期开展的生态活动中,不同年级的学生依次参与进来,这也使得这些活动会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他们提出倡议并号召身边的同学遵守生态文明公约、不断完善活动体系,增加活动的参与性及教育性,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

2.3 以文化建设为平台,积极搭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注重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是教育界的先进,做好林业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能为其他的打好基础.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活动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要实践育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中能够充分体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是异常丰富的,在课堂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教育,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养成生态文明的良好的行为习惯.[4]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该校以林科为优势,以生态建设为平台,携手社会各界共同搭建了我国首家高校森林博物馆——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旨在“凝聚森林文化、传承行业精神、彰显生态平衡、耦合经济社会”,长效发挥“收藏与积淀、教育与研究、展示与交流、文明与进步”的社会功能.在传统教学的同时,利用博物馆包罗万象的馆藏对全校乃至社会各界传播生态文明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生态文明教育.我国高校博物馆,尤其是林业高校博物馆,在发挥其教育育人功能之上更对于生态文明思想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大力建设,推行其发展.

3 林业高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实施对策

现阶段我国林业生态文明相关专业很欠缺,培养体系不完善.现在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学科体系设置尚未健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还需要依托于相关学科的专业教育分别开展,培养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指导.然而,生态文明属于复杂的交叉学科,涉及与哲学、伦理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和生态保护、环境工程等自然科学,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力量必然会缺乏.高校应该统筹管理首先做好师资的培训,建立建全生态文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我国北京林业大学作为最高绿色学府,最早开设“生态文明”全校公共选修课程,其他学校也应该开设相应的课程.但是,仍没有生态文明课程相关的教材,仅仅只有相关领域的参考书.[5]在林业高校的课程设置上不能只局限在专业相关的学科中开设生态文明公选课,应该扩大教育范围,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力度.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措施,如成立生态文明教育办公室等.确保本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加强实践育人环节,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能够使学生养成生态文明的行为习惯.要发掘日常校园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科学的利用,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使大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参与其中,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引导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利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6].在教育教学中将生态文明与当今社会现状紧密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林业高校做好生态文明教育能够在学生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时,心中始终存有生态文明的思想,并将良好的习惯、正确的方向传播给更多的人,唤醒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的“生态德行”.把道德纳入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养成良好的“生态德性”,弘扬生态道德观念,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7].在林业高校教学中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生态善恶的道德观,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教育不完善,生态文明的发展还需要加快,林业高校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先进机构,要从各方面做起,创建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另外,林业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像师资和科研的优势,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高校条件,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相关课题的研究,不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创新.进而推进生态文明的教育进程,并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使大学生能够切身感受高校生态文化创新对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自觉形成生态文明观.

高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从自身践行生态文明,进行言传身教,这样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更高.高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为生态文明教育打好基础.实际生态文明教育要全民参与,全民做好,在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不健全的当下,可以先从林业高校做起,林业高校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并不是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口号,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稳步发展必须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体的努力做好生态文明教育,进行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陈艳.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13(4).

〔3〕彭秀兰.浅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J].教育探索,2011(4).

〔4〕吴明红.严耕.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

〔5〕吴宝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实施途径[J].机械职业教育,2012(12).

〔6〕陈丽鸿.孙大勇.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7〕姜树萍.赵宇燕.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