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论高校重点团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 投稿wine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639次
  • 评分4
  • 58
  • 0

周 青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当前,高校多以立项审批、着力指导重点团队的形式集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育人活动,重点团队能有效集中各种优势资源,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研究高校重点团队暑期社会实践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对这项育人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重点团队;社会实践;育人活动;组织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224-02

社会实践是大学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大学生认知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能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其道德修养。高校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依靠学校和社会力量,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目前,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业界在实践的载体创新、育人的实效性研究等方面形成了共识,对如何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进行了宏观分析,并取得了一些具有较高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

重点团队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一支生力军,是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利用暑期到基层去参加政策宣讲、支农支教、社会调研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服务社会的同时锻炼提升各种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当前形势下,加强对重点团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校重点团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活动的基本模式

高校通过实施重点团队,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服务经济建设,一般以“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为原则,以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为目标,积极探索总结实践育人的新机制。

重点团队运行模式大多表现为:前期动员阶段—申报阶段—评审阶段—活动开展阶段—总结评比阶段。学校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的选拔工作,以学院、学生组织、社团为单位,鼓励学生联系指导老师,积极申报实践项目,并将是否有重点团队作为基层团委评先奖优的必要条件之一,动员工作具体深入;在申报阶段,指导老师与学生群策群力,组建重点团队,积极参与立项,设计实践主题,选择实践路径;校团委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匿名评审重点团队,根据可行性和实效性分析,确定重点团队的级别与经费支持力度;出征仪式举办后,重点团队成员奔赴目的地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活动开展过程中,重点团队可利用新媒体发布微博、微信,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主流网站上即时发表实践见闻和彰显正能量的评论,以增强宣传效果;活动结束后,按要求整理上报活动资料、调研报告等,由学校统一安排,表彰优秀个人,树立先进典型,巩固育人成果,进而扩大实践活动在师生中的影响力。

二、高校重点团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重点团队凭借自身优势,成长为高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育人活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取得一定的育人成效,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保障机制不到位、考评办法欠完善是诸多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学校在建立优质的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方面,缺少社会优势资源和相对稳定资金的支持,困难较大。重点团队的实践单位大多依靠指导老师和学生来联系落实,由于人生地不熟、双方合作关系建立的时间较短等现实原因,在实践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局限性和制约性较大,部分队员存在畏难情绪,难以长期扎根在基地,使重点团队的实践容易流于形式,走马观花,育人效果大打折扣,无法保证社会实践的长效性。

(二)此外,在重点团队组建的初期,往往出现专业老师对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参与度不够的现象。受经费有限等条件的限制,指导工作一般都是义务付出,没有报酬。暑假是高校老师们集中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术研讨会的充电期,难免与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时间相冲突,加上缺乏相关鼓励机制的保障,使重点团队指导老师这一重要角色大都落在了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的团委老师或辅导员身上,降低了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在重点团队的实践内容上应与时俱进,坚持多元化原则,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在缺少完善有效的考评办法背景下,有些重点团队多年来坚持在基地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育人活动固然很好,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与基地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但也容易出现思想松懈,安于现状,不愿意开辟新实践项目的情况。

三、高校重点团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措施

(一)进一步提升高校和社会对重点团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视程度

高校要加大对重点团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视与指导,建立活动体系,健全职能部门,提高经费支持力度,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要将对重点团队的扶持纳入到与大学生创业、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重点团队的数量和质量代表着高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执行力,校团委要加强对重点团队的顶层设计,以提升暑期育人活动的整体层次,确保育人成效。社会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大力支持重点团队的实践活动,不要为短期的经济效益马首是瞻,要将支持高校重点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上升到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上,特别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创业团队、科研团队找到合适的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育人工作形成合力。

(二)扎实推进各级重点团队的组建工作,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以学校、学院、社团、班级为单位,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宣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在明确实践主题与活动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师生申报、组建各级重点团队,将专业素质好、思想觉悟高、有创意有干劲的优秀教师和学生选拔出来,明确其在团队中的角色与分工。要想办法调动专业教师的参与热情,要引导学生具有广阔的视角,立足专业,关注民生国情,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实践内容。加强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并将其作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提高重点团队成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在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实践中锤炼意志、砥砺品格、增长才干,以实际行动传播科技知识,倡导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

(三)扎实做好重点团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的组织实施工作

1.明确重点团队自身的优越性

重点团队的活动效果是其它形式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所不能比拟的。首先,重点团队拥有带队教师,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得到现场指导。师生交流及时、沟通畅达,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相长,教师也更容易发现问题,反思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其次,重点团队可得到相关部门在经费上的支持,可创造条件,依托学校、学院等力量联系实践地点,借助团队力量对活动进行内外宣传、有效分工,形成合力,发挥出团队的最大优势。多支重点团队可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同时推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会受到社会的持续关注和强烈反响。

2.着力加强重点团队的师资力量建设

学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但教师的具体指导是保证社会实践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师的参与意识、社会实践综合能力,决定了教师在指导重点团队开展活动的水平与效果。因此,学校要尽快制定、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自觉提升社会实践参与度,积极发挥其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3.加强重点团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

社会实践基地是重点团队开展暑期实践活动的根据地,它为活动开展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高校要通过校企合作、与地方共建等方式加大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为重点团队顺利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提供优质平台。高校可以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发挥重点团队项目的桥梁作用,将学校的科研力量与社会需要相结合,逐步提高基地的层次和转化能力,助基地建设实现双赢。

4.加强重点团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化建设

在项目设计上要与时代主题相结合,以发挥专业优势为立足点,突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重点团队要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技术问题,开展社会调研等活动,以锻炼提升各种实践能力。

5.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要检验重点团队社会实践育人效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通过这种标准客观量化评价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高校的重点团队实践成果多以社会实践报告来体现,但如何凭实践报告来判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度确实不易。在考评机制制定过程中,要多听取采纳重点团队实践基地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使评价体系更为全面,接地气。

四、以重点团队为抓手,可实现高校暑期社会实践育人活动的良性循环

重点团队是高校暑期社会实践育人活动的重要载体。在某种意义上,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重点团队的活动设计层次与活动开展质量。以笔者所在的河南大学为例,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建功‘四个河南’点亮青春梦想”为主题,获批国家级重点团队1个,省级重点团队4个,评选出校级重点团队33个,院级重点团队90个。各级重点团队覆盖了建功河南、科技支农、教育关爱、爱心医疗、法律援助等12个大项。重点团队较往年有以下几点创新发展之处:

第一,参与学生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有两支博士研究生调研团队,突破了以往只有本科生参加的情况。博士研究生可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科研水平,在重点团队的调研活动中发挥着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重点团队的组建单位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学院申报以外,出现了1个班级(文理实验班)、2个社团(三农发展研究会、创行团队)、2个学生组织(校学生会、校青协)这些新型的申报主体,这些重点团队成员多来自全校不同的学院,专业背景多具有互补性,更具有交叉性,整合后的团队更易迸发出新能量。

第三,除了有传统的支教、医疗服务团队外,河南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研究团队、“创业人生”挑战杯实践赛团队、圆梦乡村普法同行团队等一批新兴的实践团队应运而生,他们或关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或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积极备赛,或发挥专业特长到农村基层开展普法、调解活动。学生们通过参加这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真切感受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魅力,受益匪浅。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对重点团队的经费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全校参与到重点团队的师生人数也在稳步增长,重点团队的媒体关注度和社会好评率也越来越高。高校应以重点团队为抓手,积极发挥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1],实现了高校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良性循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乔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探析——以成都理工大学为[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3)王雪,王巧玲.关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的研讨[J].绥化学院学报,2009(1).

(4)佟玉东,李洪影.高校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育人的组织与实施[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