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

  • 投稿少林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446次
  • 评分4
  • 86
  • 0

张晓丽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逐步实现,作为建设中国的新生力量之一的在校大学生,针对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调整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在数十年间稳步发展,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就,但新形势下也出现了新问题,如何面对新挑战、提出新观点,笔者在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发现了一些问题,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整理获得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同时提出一些具体对策,希望能够对我国思想文明建设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做出应有的努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

1 21世纪新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从古到今都是教育者不懈的追求,有德无才的人可以为社会带来正能量,德才兼备的人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而有才无德的人,则往往为社会之害。当代的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要做好身正为师的表率作用,在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历史、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理论跟学生做思想交流的同时,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要在学生中寻找思想道德的标杆,起到带动其他大学生的作用。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和全球化对当代青年少年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冲击,但无论信息如何高速传播,全球化如何蔓延渗透,世界的主题仍旧是和平与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应当直面新时期的这些机遇与挑战,利用这些变化推动自身转型,塑造出更多的怀有共产主义理想、立身为善伟大情操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工作既要跟时代相结合,还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鲜明的名片,也是国人面对世界时候最有力的开场白。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取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教育观点、社会道德风尚、社会文化细节相结合,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文化自尊心和民族认同感,可以说,读懂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的对接,就读懂了“中国梦”的伟大内涵。

2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获得的阶段性成就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创新、改革,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已经有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也有了较大的成绩,下文将列举三条。

2.1 明确了教育目标

在经济稳步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同时社会经济都在深化改革的转型阶段,在校大学生的教育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提倡大学生创造个人价值的同时要注重增加社会价值,同时在思想上要努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力求实现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将这种思想内化。

2.2 大幅扩充师资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内的相关课程是大学的必修课程,不同专业往往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老师授课,过去因为教师数量不足,往往都是大班授课,教师难以照顾到学生的感受。经过数年不懈努力,具备专业技能的在校教师已基本达到配置需求,同时很多教师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还了解学生的所学专业,课程内容深入浅出,让学生有很强的代入感。

2.3 教育保障机制逐步加强

如何保障教学质量是教学体制和教育学一直在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教育保障机制已经基本完善,形成了双重保障机制。第一重是组织保障机制。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由校党委作为第一责任人,承担起这方面的教学、校风引导、监督、检查的工作,有这方面的教育责权。第二重是监测预警制度,即互联网服务系统。因互联网的信息高速传播和具有一定隐藏身份作用的特性,在校利用校园网络在大学生之间的普及校园论坛和心理健康咨询等平台,对大学的心里健康做监测预警,及时解决问题,这样做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动灵活和可操作性。

3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进程中凸显出的问题

3.1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可以说目前还不够完善,不健全,在校思想政治制度往往存在部分思虑过细而另一些领域还仍旧空白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3.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够充分地贯彻执行

各校、各专业的教育教学侧重点不同,部分在校、院系、专业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不够重视,虽然课程符合课时,但对听课到场率、专心程度、考核要求并不做较高要求,于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地位就降低许多。同时部分教师的课业水平不高,教授过程往往不能旁征博引而只是照本宣科,对学生吸引力度不够,使得这些课程仅仅走了一个上课的流程形式。

3.3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缺乏足够的时效性

良好的教学环境应当有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但是,当下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并没有这些互动氛围,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多的则是所教授内容过于抽象,不能够“接地气”,要讲授的内容还过于庞杂,为了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即便愿意旁征博引,也只能选择将知识先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

4 针对上述问题所采取的具体解决方案

4.1 从在校管理层面着手

在校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把手应当重视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应以专业、院系轻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应该建立校内详细制度,弥补国家相应政策的空缺。另外在校管理者在思想认识方面要合理转变,不仅仅要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还要注重完善相应的制度。

4.2 将信息反馈模式制度化

新时代在校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心里问题产生和发酵的速度也相当快,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学校应当建立机动的在校学生信息反馈模式,并将其制度化,以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在课堂教学、课外谈心的过程中加以引导、改正。要做到这些,就要建立迅速的反馈机制确保大学生反馈信息的时效性。在校和相关部门要投入足够的人财物力,整理收集学生的第一时间反馈信息,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知识结构,甚至是流行趋势,然后反馈给教学老师,让教师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同情心,这样,在教学当中学生才能和教师产生更多的共鸣。

4.3 加强相关监督力度并形成机制

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进程中要主动倾听一线教师的声音,要听学生自己的声音,同时也要听专家的声音。建立形成制度化的监督机制之后,在校就可以充分了解到基层教师群体的思想,并受其监督。在校的相关部门应该定期针对不同问题对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校园分发、教师分发填写等不同方式向基层群众发问卷做调研,用数据分析当前出现的问题原因,并加以解决。同时要完善在校信访制度,让学生和基层教师也有自己的发言权,让学校充分了解学生、教师的生活、工作 、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疑惑,并及时解决。

5 小结

新时期对于在校思想政治制度化的研究是应深化改革的浪潮而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基。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对国家来说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历史文化素质,提高公民素质水平,为社会输送科教文卫等各方面德才兼备的人才;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能够解放教师授课模式,能够更多的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接受程度,总之,在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能够有力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郭文渊.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工作方法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4(08).

[2]刘伟.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3).

[3]朱悦.在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04).

[4]刘向华.思想政治工作视域下的在校党建工作实效性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17).

[责任编辑:邓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