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立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范式

  • 投稿让你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550次
  • 评分4
  • 61
  • 0

常 春,杨立蛟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

摘 要:文章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瓶颈入手,阐述了基于立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的新思路,并构建了基于立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新范式。

关键词:立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范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022-02

一、困境与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瓶颈

(一)教学目标松散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学生主体性意识不强,片面强调理论讲授。教学目标表现为掌握更多的理论要点,导致教师经常抱怨课程内容太多难以讲完讲透。教学目标设计没有深入把学生的内心迫切需要和外在需要联系在一起,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缺乏适用性,主要是缺乏立业教育理念对课程的贯穿。现有教学目标为理解某一理论的科学内涵、基本知识,形成对基本理论概念的认知,提高在某一方面的认识与能力,掌握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基本要求。同志提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除了要达到政治觉悟的要求,同时也应该达到提高立业能力的目标。从思想理论到学生立业实践是巨大的飞跃。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侧重对理论的正确认识与深入了解,在与学生自身发展结合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这一点恰恰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所在。

(二)对教学内容处理不足

传统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以理论正确阐述为主,如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劳动价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实践的结合与指导作用。教师对教学内容侧重系统概括与举例说明,缺乏与学生自身成长相结合。教学内容张力表现为缺乏有效载体,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从空中落到实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容易表现为空、偏、难、高的特点,课程实效性差,学生对教学内容只停留在认知阶段,没有与自身实际应用相结合、没有与自身所处情境相结合,仅仅停留在背诵理论方面,有的学生甚至还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应对理论考试,没有达到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系统地把理论与学生自身生存实践、未来职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三)课堂教学活力不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在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教学中对于如何启发学生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方面做得还不够,对案例分析的目的往往归纳为我们对某一理论问题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在对课程考核中往往设计利用案例分析题来考核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参考答案却更多地设置为课本上的理论大纲。在案例式教学中没有启发学生如何结合生存、生活、生命选择自己的道路,没有让学生感觉到离开了这个理论的指导我们就不能更好地发展,也没有深切体会到“非要学习这个理论”的道理,因为也就难以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如下问题:学生过度关注考试及格的问题;手机游戏泛滥成灾,导致目标迷失;高中高压学习环境在大学突然改变,外界高度约束环境变为自制性、自主性环境,很多学生难以自控;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缺乏共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也有关于立业教育方面的内容,但只是表现为随机性和非连贯性。

二、理念与突破:立业思想政治教学新思路

(一)立业教育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凝聚性

立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大学生通过掌握理论来指引人生幸福道路的教育,是通过增强立业本领服务社会的教育。立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思想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创新人才的目标开展教育。立业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宏观拉向微观,从宏观指导升华为微观影响。立业教育的内容除了包括最基本的就业、创业教育,还包括关于职业关系处理、职业认知、职业文化等全方位教育。立业教育目标指导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成为多向度发展的人。立业教育目标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创新理念的大学生。

(二)立业教育教学内容处理具有实践性

立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立业实践中所应具备的理念,培养在社会立足、自立自强、增强本领与服务社会所具备的能力。立业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的自身成长。根据立业教育的目标要求,思政课教师会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点不一样,教师既要讲共性的立业技能与立业软实力,同时又要研究不同专业的立业技能需求,分析不同行业对自身素质的不同要求进行立业教育。这样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立业教育减少了学生对未来社会的迷惘,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能力。立业教育为大学生顺利适应社会与推动社会良性发展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三)立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参与式教学形式一直是教师所追求的,学生广泛参与课堂也是教师所希望看到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能够促进教学相长,但是不是教师多提问就能达到目的呢?只有思想政治课教师所讲的理论与他们切身利益紧密结合时学生才会有较大的热情。如对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问题,有些学生不觉得是非讲不可的问题,认为这些内容与他们距离非常遥远,因此上课容易懈怠走神。如果教师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岗位数量紧密联系讲解,学生则会立即关注社会经济发展运行以图在社会中谋得岗位。增强教学活力需要教师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与学生的生存所需、价值实现紧密联系起来,把大学生追求幸福道路必须面对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结合起来,大学生会自觉地思考应该秉持的对人、对己、对事的态度,我们的思想理论课堂便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从教学方式的总体视角扬弃理论教学模式,选择立业教育方式。”[2]只要教师认真从学生的立业角度备课,把立业教育教学系统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效果就会变成师生所期待的教学场景。

三、路径与措施:立业思想政治教学新范式

(一)凝练立业教育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要求青年“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大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建设者,不仅仅需要通过专业课培养专业技能等“硬实力”,不可或缺的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的素质教学来培养立业的“软实力”,如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观、职业阳光心态、职业毅力、职场人际关系等等。不管大学生成为哪方面的人才都需要立业观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形成立业教育的新思路。从立业需求出发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素质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有效指导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突出的问题。

(二)加强思政课教师立业教育培训

总体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经历。思想政治课教师大多数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实践锻炼。一般高校招聘思想政治课教师条件唯学历,甚至对有社会工作经历的人有一定的偏见。随着高校内涵式发展理念的落地,学校面对四十岁以下青年教师包括思政课教师开始全方位实施挂职锻炼计划,每年抽调一定比例教师到企业、机关、基层挂职锻炼一年,熟悉民情、社情,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对接。在挂职锻炼期间,学校对教师不再安排教学任务,教师工资正常发放。同时挂职单位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与岗位津贴,共同促使教师扎实的安心锻炼,避免流于形式。教师经过社会实践锻炼,对立业过程中所需的各项素质更加系统掌握。在实践教学层面,学校要注重对学生技能与动手能力培养,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促进大学生转变角色,在生活中训练自我管理能力与生存劳动能力。

(三)探索多样化立业教育教学方式

实现立业教育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方式。在教学模式方面,由于立业教育涉及多方面因素甚至有操作性的内容,传统课堂教学尚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我们可引进探索慕课教学模式,实现开放性、大容量、随机性学习。慕课教学既可以从实践教学的角度进行立业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单独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慕课教学,实现立业思想教育理念传播与效果推广。学校应改变邀请学术名家、专家、企业家来校讲座的惯例与传统,聘请公司企业优秀员工、优秀公务员、科技工作者等各行各业基层、中层人员来校举行讲座。这些优秀员工代表了广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达到这些基层、中层员工的业绩并非遥不可及,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通过普通职场优秀人员的现身说法,拉近“讲与听”的距离,增强课程的多样性和精彩度。最后增加实践小学期,在此期间学生不再进行课堂教学,可以集中进行社会调研,短期到企事业单位见习、实习,实现立业教育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6.

[2]刘文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模式研究——基于“立业教育”基础上的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12,(4).

[3]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