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秀娟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俄语翻译专业学生常出现语言基础类、翻译方法类、综合知识类等误译,究其因,大多为学生努力不够、教师培养不足、社会环境不佳。鉴于此,为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教师应打牢实双语语言基础,加强学生翻译能力培养;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关键词:误译;俄语翻译专业;学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G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31-02
收稿日期:2015-01-23
作者简介:关秀娟(1975—),女,辽宁沈阳人,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学、外语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俄汉)全译语境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11YJC740029);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服务于翻译教学的误译研究”(GBC1213061);黑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外语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JGXM_YJS_2014026);黑龙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多模态理论的符号学阐释”
(20140031)
“经贸翻译”是本科俄语翻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翻译方法、经贸知识完成经贸翻译活动,使其胜任未来的经贸翻译工作。学生在翻译练习和翻译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误译现象,有必要进行分类,探究其中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策略,完善俄语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本文误译指,“人或机器在将甲语转化为乙语的过程中偏离、遗漏或歪曲甲语文化信息,导致译语与原语信息量不等,译语受众无法获得与原语受众极似的交际效果的活动。”[1]
一、俄语翻译专业误译问题类型
学生在经贸翻译练习中暴露了各种误译,但大体可归为语言基础类、翻译方法类、综合知识类等三大类,三类就错误的程度而言,可分别对应不对、不当、不准。
(一)语言基础类误译
语言基础类误译是因双语语言基础欠缺而造成的误译,属双语转换过程中的低级误译,主要体现在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三方面的误译均可出现在理解和表达阶段,体现于原语和译语两个角度。语法性误译最为常见。俄译汉时,原文语法理解正确,但汉语表达时却出现了语法错误,更有甚者,原文语法理解已经出现错误,汉语表达时意思必然歪曲。汉译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难于俄译汉。此时,原文语法理解虽不成问题,但译文表达时语法错误较多,大多影响意思的传达。语义性误译略少。俄译汉时,原文语义理解正确,但汉语表达时选错了个别词、短语或小句,影响了原文语义的传达,或者原文语义理解失误,汉语表达意思偏差较大。汉译俄时,原文语义理解尚可,但译文表达时词、短语或小句所传达的意思与原文差距较大。语用性误译偏少。偏少是相对前两者而言,因为经贸翻译的对象大多为合同、说明书、信函等具有一定规范的文本,这些文本的翻译一般停留在语义对等层面,只有少量广告、商标词、经贸会谈等领域的文本体现一定的创造性,翻译时一般会追求语用对等。学生往往拘泥于语法和语义意义层面的转换,对语用意义的传达不够灵活,俄译汉、汉译俄均可见。
(二)翻译方法类误译
翻译方法类误译是因翻译方法不当而产生的误译,属双语转换过程中的中级误译,主要体现在全译、变译策略和方法使用不当。如上文所述,经贸翻译涉及领域广泛,不同领域的文本应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如经贸合同属法律文书,语言严谨、精确,需采用全译策略,将原文逐字逐句译出,而翻译转换过程中为解决原文与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矛盾需运用其中的对译、增译、减译、转译、换译、分译、合译等方法。学生往往对原文过分依赖,不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促进译文的顺利表达。再如,基于几十份材料翻译出一份市场开发调查报告,变译策略是最好的选择,运用其中的摘译法选择关键信息翻译,省时省力且效果良好。学生大多没有变译概念,也不敢尝试,一是认为没有完成翻译任务,二是不能选对核心信息。
(三)综合知识类误译
综合知识类误译是因综合知识不足而形成的误译,属双语转换过程中的高级误译,主要体现在专业术语、专业知识、社会经验三方面。经贸翻译,不同于通常所做的日常生活、语言文学类翻译,是经贸领域的专业翻译活动,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且译者应有良好的经贸专业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学生往往把一个专业术语译成普通词汇,从而影响了整句、甚至整篇的理解和表达。经贸领域中的某些文本,无论是原语还是译语,都具有自身特有的模式和规范,翻译时应遵照译语规范进行转换。学生在双语转换时往往忽视甚至漠视不同语言文本间的差异,从而使译文显得不地道。社会经验是译者重要的财富,缺乏社会经验,文本中大量的百科知识难于理解,译文自然显得生涩难懂。学生这方面有很大欠缺,平时不注意积累,翻译时又懒于查找资料,错误便不可避免。
二、俄语翻译专业误译问题溯因
俄语翻译专业学生所体现的种种误译,大多应归因于自身基本功不牢,而教师不够完善的培养方式和不理想的社会环境也是重要原因。
(一)学生努力不够
首先,学生没有良好的基本功。俄语是一门较难的语言,俄语专业学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零起点的学生。然而,学生用功不够,语言基础不牢,低级错误常见,某些句段翻译得支离破碎。其次,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学生认为“经贸翻译”不是专业基础课,未来也未必搞经贸翻译工作,所以不肯付出大量时间钻研,不肯努力追求更好的译文。再次,学生分不清翻译教学、教学翻译。学生仍然以为,经贸类文本的翻译如同专业基础课上的翻译练习,目的是提高译的能力,只是换成经贸类文本而已。其实,“经贸翻译”课是专门培养学生经贸翻译技能和翻译理念的翻译课,而非学生理解的作为提高语言能力的教学手段。
(二)教师培养不足
首先,翻译基础打造不足。教师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对接,“基础翻译”阶段没有为学生打造优良的翻译基本功,学生对一些基本翻译理念和翻译策略概念模糊,没有内化在心。其次,翻译方法引导不足。学生大多凭自身经验翻译,不大讲究运用翻译方法,即便使用了某种方法,也不自知。教师没有及时地将这种自发的行为引入自觉的状态,使其升华为自身经验的总结。再次,实践练习提供不足。教师提供的翻译练习多数为教材上的资料,鲜活性较差,语境性不强,学生不能体会到实际工作的快乐与责任。少量的社会实践不能满足学生培养的需要。
(三)社会环境不佳
首先,合适的经贸翻译类教材少。经贸翻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材,全面的教学资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然而,“教材建设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教材出版量少,存在教材编写理念陈旧、商务语料不足、理论支撑不够、理论与实务结合不紧等诸多问题。”[2]这样的条件下教师缺少材料,学生没有抓手,翻译磨炼不勤。其次,经贸翻译实践机会少。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接壤,俄语使用环境相对较好,但社会上能够给学生提供经贸翻译实践的机会还是太少,偶有公司招聘此类实习生,也是杯水车薪,学生很难作为一个真正的工作人员在鲜活语境中进行翻译实践。
三、教学启示
俄语翻译专业学生的误译现象提示教学工作者调整思维,找准切入点,改变工作方法,全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拓宽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渠道。
(一)打牢双语基础,加强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译是外语专业学生的五项基本功,是外语专项能力培养的基础,翻译能力的培养也基于此。从低年级开始,特别是零起点的学生,打牢外语语言基础,从语法、语义、语用不同层面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听力、口语、语法、阅读、写作、翻译等不同课型都要围绕提高翻译能力开展。同时,兼顾本族语语言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加强学生翻译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误译现象多次表明,本族语的低水平影响了翻译效果。语言学习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关注俄汉语在语法、语义、语用方面的异同,双语对比是翻译的基础。
(二)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师生充分互动,让学生成为课上、课下的主人,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进入良好的翻译学习状态。翻译材料的选择可由学生参与,轮流坐庄,庄家先试译后与教师商定选题,全班译后进行课堂讨论,再由庄家就选题、译法、译悟作总结报告,与全班分享。模拟翻译情景也是良好的教学方法,师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各自完成自己的翻译发起人、翻译管理、翻译实践等工作。翻译工作坊是国内外比较流行的翻译教学模式,“该模式能训练自主选材、共同提高、体悟过程、自我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因此而增强翻译意识,提高翻译技能。”[3]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多组同时进行,通过彼此竞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三)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为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加实习机会,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有利于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有效衔接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缝隙。”[4]学校与翻译公司、涉外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轮流到适合的岗位参观、实习,使学生真正体会翻译工作的全过程,并安排校外导师进行指导,或聘请一线翻译工作者开设实用性课程,让学生全方位积累经验,以免日后发生不必要的误译。特别鼓励学生参与机助人译的翻译团队进行实习,体会最现代的翻译模式,为未来的工作做最充分的准备。同时,建议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实习机会,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可以网上求职,网上兼职翻译,参与网络群组讨论。
综上,俄语翻译专业学生学习中暴露出的语法、语义、语用等语言基础类误译,全译、变译等翻译方法类误译,经贸术语、经贸知识、社会经验等综合知识类误译,误译原因除学生自身努力不够外,教师培养方法不当、社会为俄语学生提供的环境不理想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在中俄关系良好,急需应用性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努力做到:打牢双语语言基础,加强学生翻译能力培养;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顾俊玲.释“误译”[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2]关秀娟.商务俄语翻译教材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6).
[3]陈平,黄忠廉,郝翠翠.俄语MTI翻译工作坊及其教学模式之创建[J].中国俄语教学,2013,(1).
[4]蔡辉,张成智.论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中的校企合作[J].中国翻译,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