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恢复高考后高校共青团组织建制浅析

  • 投稿叶洛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171次
  • 评分4
  • 35
  • 0

王哲 郭强

摘要:恢复高考至今已有35年之久。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团组织建设需要不断的对自身机制进行完善。本文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建制在这段期间内是如何变化的,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出现了哪些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及探索,并提出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对促进共青团长久发展有所裨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建制;发展

一、恢复高考后团组织的发展

恢复高考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由政府领导的高校团学组织的工作开始正式恢复。高校团组织要摆脱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替代的局面,又要开拓创新管理模式。1978年,以专业教师兼职为主高校辅导员制度恢复政策的出台,使得其工作也从政治工作上逐步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转变,着手于团干部培训和各级团校建设。由于恢复高考初期,同年级学生年龄层次的差异较大,团学活动以不同形式和内容开展起来。例如,推广“新长征”和兴建“五讲四美三热爱”优秀青年工程等。新时期青年工作如何走向更广阔社会生活领域的新路子,成为当时共青团积极探索的目标,也是这一阶段我国青年工作发展的标志性符号。

80年代中期开始,高校共青团的管理逐步规范化。比如,团干部培训后要求写书面总结、思想汇报,再结合团员教育评议等考核制度的实施,团员团籍的证明、团员证的颁发等。这一阶段,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主要指导思想即为团“十二大”提出的: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努力培养四有新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勇奋斗。此举是共青团工作理论化、系统化的标志。但是,由于当时社会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位社会体制。再加上受到80年代末“学潮”的影响,学生参与的热忱不高。高校共青团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特色活动的内容及模式较为单一。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以后,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高校团组织力争改变传统单向控制方式,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开始增添了创新色彩。例如,各个高校团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由共青团中央举办的“挑战杯”竞赛;另外,通过“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行动”等倡导性活动的推动开展,开始构建团组织和青年之间以主体平等和主体在先为前提的新型团青关系,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运行的价值原则,其工作平台更加社会化。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1999年全国实行扩招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社会的变革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必然会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新世纪新阶段,共青团的职能定位于三项: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的这三项主要职能,构成了共青团职能建设的完整体系,明确了共青团的基本任务。高校团组织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适应时代需求,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寻求新的管理模式。比如,学分制的逐步实施,打破了过去集中统一的教育、长期依托班级的传统建团模式。

2008年6月,团的十六大召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个“全体青年”要求,即共青团组织要“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这是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指导方向。迄今为止,各个高校的团总支基本都建立了团委,一般都称为“共青团某某大学委员会”,亦即校团委。下一级则是院系分团委,在下面一级是按照自然班级组成的各个团支部这样的线性管理模式。亦以采取网络建团模式,例如,通过自媒体如微博等开展团日活动评选,既保证了团学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又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吸引更多广大团员积极参与的热忱。

二、高校团组织建设尚不完善

1.组织机制单一

虽然现在高校团组织建制不再是校团委一院系分团委(团总支)一班级团支部的直线型模式,已采取网络建团、实践建团等方法。但发展尚不成熟,基层团组织对新型模式只是被动地应付了事,没有做到实处。同时党建对团建的推动没有达到理想化。其次,由于当代大学生团员主人翁责任感意识不强、对团组织工作感到教条化,没有意义。加之老师重视班长、团支部书记等主要学生干部,忽视了团支部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的工作职能,导致支部内部呈现出“一人忙、众人闲”的分工不合理的局面。致使许多活动没有取得实效,只是形式上拍拍照片,或者后期补充材料。“很难调动学生团员的积极性。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基层团组织就没有积极性,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2.基层团干部缺乏

目前大多数高校院级团委书记都由该学院辅导员兼任,他们既要做好忙碌的学生工作,又要指导学院团学活动的开展,势必导致投入的精力有限,只是做好活动的安排,很少去系统地研究团学发展理论。学院团委副书记通常由学生担任,且基本每一年都要进行换届,导致在其位的学生干部流动性很大,使得尚未掌握工作理念及方式就要移交给下一任任职者这样的循环局面,缺乏科学性。班级所有团学活动的开展基本由团支部书记一人负责,缺乏建设性意见建议等。

3.理论武装不足

绝大多数共青团员及部分团干部对团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够,不知道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当今高校大学生中除中共党员外,基本都是共青团员。如此庞大的高素质群体对于团的理论体系掌握如此匮乏,团组织发展的未来着实令人担忧。高校团委所开展的活动虽然多姿多彩,但思路、领域、开展方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和创新。比如,开展志愿者活动,绝大多数班级参与的模式为清洁校园,到养老院探望老人,或到农民工子女学校支教这种固定流程,缺乏创新性且没有持续性。同时,高校对团干部及团员的理论知识的培训少之又少,即使有专题培训学习,也是片面的,且缺乏连贯性。

三、高校共青团机制发展策略

1.创新高校共青团机制建设

首先,加强“党建带团建”。在党的先进性思想指导下,从组织上、作风上入手,改进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要抓住突出问题,推进团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促使高校共青团组织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保持其先进性,增强凝聚力,使青年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为党培养出优异的后备军。强化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学生会、学生社团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管理运行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鉴,扩展团组织建设的范围及层面,加深团组织活动开展的多样性及丰富性。

其次,提升班级团支部的工作力度,团支部干部要各司其责,加强团学活动的组织宣传力度,创新丰富团日等特色活动的内容,达到对团员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切实地位同学们服务。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每个支部要实现网络建团,既能及时地了解网络时政,又能实时更新活动的开展动态,确保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和新颖度,团组织相关负责人应该加入到各班的QQ群、微博等网络团组织,实时把握团员的思想动态,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

2.加强高校共青团队伍建设

首先,要配备专职的共青团干部。让其有充分的时间深入研究党团相关发展建设理论,不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的相关专业知识,拓宽思路,提升团干部工作的综合能力和效率,从而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其次,加强大学生团员的自身职责意识。对大学生团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党团知识讲解、政治形势解析等,使团员们透彻理解团组织及相关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团员的党性和团性,提高大学生团员的思想道德水平。组织团员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实现活动,使其身心得到锻炼的同时,能更切实地理解团学活动的意义,培养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提升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团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其形成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

3.加强学习型高校团组织建设

为了适应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应该持之以恒地推动学习型团组织建设,以适应高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创新中取得发展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确定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发展愿景,把团组织的发展愿景与大学生团员自身的成长成才紧密联系起来,确保所开展的工作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行。要注重学习方法,团组织要积极进行团建设工作的调查研究。把握高校大学生团员的学习需求,定期对团员青年学习的态度、深入的形式、取得的成绩以及对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的建议等内容,认真地进行总结剖析,适时给予更正指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次,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团员多多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志愿服务、企业实习参观考察等有意义的活动,在增长课外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团员的社会适应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R],2008.6-8.

[2]尹冬梅,丁力.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8.9.

[3]黄君录.和谐社会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科技信息杂志社,2008(1) .

[4]郝本廉,李志勇. 共青团80年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共.[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5) .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