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 投稿文兄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636次
  • 评分4
  • 80
  • 0

成桂兰

(烟台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山东烟台,264670)

[摘要]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当前面临着学生计算机知识基础差异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快、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水平递进的实验项目体系、取消纯理论课、创新考核方法、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编写相应的实验教材、引入虚拟现实实验技术的改革方案。经过教学实践验证,此改革方案能有效解决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当前面临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077-03

[收稿日期] 2014-09-09;[修回日期] 2014-10-16

[作者简介] 成桂兰(1965-),女,山东龙口人,烟台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教学,物联网技术。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和辅助技能。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既可以获得未来职业必备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又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着很多问题,进行教学改革,解决面临的问题对提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计算机知识基础差异大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于本省所有地区和外省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的对口支援地区。由于各地教育资源有差异、各地对计算机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不同等原因,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差异很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普遍不高。

(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较以前降低了很多,学生质量普遍不高。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学生对学习没兴趣,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

(三)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快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担当着普及计算机知识的重任,课程内容必须跟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快速更新。

(四)实验设备不足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软件都在不断更新。要想更新大量的计算机实验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教育经费的不足,使设备的更新速度远远不够。“计算机基础文化”课程实验设备很多已经属于陈旧设备,更新的部分新设备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二、教学改革方案

(一)学生计算机知识基础差异大的问题的改革方案

针对学生计算机知识基础差异大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按学生的基础分班教学。可是原教学班是考虑所有学生综合素质而分的班,如果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重新分班则会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也会给学生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介于以上情况,提出了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结构与构建水平递进的实验项目体系的解决方案。

1.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结构

优化的实验课程体系结构建立了三阶段实验教学任务:基础实验任务、知识拓展实验任务、综合应用性实验任务。

① 基础实验任务的内容为每个实验任务容纳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与使用,基本实验技能及软件使用方法的训练。② 知识拓展实验任务的内容除了继续进行基本功训练外,主要训练学生的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③ 综合应用性实验任务的内容为运用办公软件综合处理实际问题。将Office包含的各个应用软件有机结合在一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课程体系建立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基础之上,以学科发展内在规律为主线,分层次、任务化开设实验,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新的课程体系使得实验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被动模仿到综合运用,逐渐加深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综合程度,构建成从基本功训练到全面素质培养的逐步提高、互相衔接的教学体系。教材中的每个任务都提供了3至5个训练素材和要求,基础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阶段的实验任务。这样既能使基础差的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能使基础好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得到很好的提高,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 构建水平递进的实验项目体系

依据高职学生的能力、思维、素质及培养要求,按基本型、提高型两层次构建了实验项目体系。

(1)基本型实验主要涉及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内容,包括演示性、技能训练性、学科认知性等类型的实验项目。其目的主要是传授知识和方法、训练技能等。基本型实验是所有学生都必须高质量完成的。

(2)提高型实验包括应用性、综合性等类型的实验项目。其功能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新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型实验要求计算机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对于计算机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改革方案

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学生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其学习兴趣的制约[1]。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可以通过取消纯理论课、创新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 取消纯理论课

高职院校多数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他们对纯理论课就更是提不起精神。为此,取消纯理论课,所有课时全部在机房上课。将所有理论知识都融于做实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既不感到枯燥,又容易接受知识。可以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练[2]。或者老师讲完一少部分,学生马上动手做,避免讲多了再练,学生已经将前面的知识忘记了的现象。这样学生基本都能跟上上课节奏,容易达到老师的要求,学生会很有成就感。老师再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 创新考核方法

创新考核方法,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从关注终结性评价向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转变[3]。不仅要关注期末的全省统考成绩,也要关注平日成绩,应将统考成绩与平日成绩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平日成绩主要应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即注重考核实验课上学生的学习态度、独立性、协作精神、创新性,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可以每次课参考考核的各项内容对学生上交的任务作业进行评价。每次的评价都是学生的一次平日成绩。在学生上交了作业后,可以当堂就对部分作业进行评价,并允许学生改错后再次提交作业,直至学生认为完美。改错的过程是学生能力快速提高的过程。上课时要将上次的作业评价反馈给学生,对优秀的作业进行展示,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如此的考核方法,促使学生每次课都会很认真地完成任务作业,积极主动地去改正错误,力求提交一份完美的作业。学生每一次课都认真地完成了实验任务,整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收获自然颇丰。此种考核方法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应对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快的改革方案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课程内容必须跟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更新。针对此问题提出的应对方案是不断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及时编写、出版相应的实验教材。

1. 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

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淘汰陈旧过时的实验内容,引进反映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注重实验课程的应用性和时代性,增加反映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热点、难点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网站上的教学内容也随着课程内容的更新及时更新。

2. 编写、出版相应的实验教材

适用的好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4]。根据省“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内容及要求,同步编写新版实验教材。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设计实验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水平递进的实验项目。根据院校专业的设置情况精心挑选与专业相关的实验素材,使不同专业的学生使用与自己专业相符或相近的素材完成任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适应将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解决实验设备不足问题的方案 

由于教育经费不足,计算机实验设备的更新速度难以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造成计算机实验设备陈旧,新设备不足的问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通常又安排在设备陈旧的机房中,给上课带来很大的困难,有的实验无法完成。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引入虚拟现实实验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系统,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条件、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的不足[5]。针对真实实验无法完成的实验,可以引入虚拟现实实验技术来完成。例如“组建计算机系统”这一教学任务,既要组装硬件系统,又要安装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由于受设备条件限制,无法利用真实实验完成。开发建立基于校园网的“组建计算机系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在这个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上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进行市场调研、提出设计思想,自己选配硬件设备、反复实验研究,最后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借助这个平台,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认知硬件系统的各个部件,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组装流程及组装注意事项;掌握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安装环境、安装步骤及安装注意事项;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安装方法与卸载方法。在自主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自觉自主学习与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文化基础”是第一学年的课程,“组建计算机系统”这一教学任务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有些新生恰好会在此时有购买微机的计划,那么有计划购买微机的学生可以在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自己动手DIY一台微机,完成“组建计算机系统”的真实实验,进一步巩固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知识。没有购买微机计划的学生可以和其他同学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

三、结语

随着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水平递进的实验项目体系,取消纯理论课,创新考核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编写、出版相应的实验教材,引入虚拟现实实验技术,学生DIY微机各项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虚拟现实实验技术对解决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困难是很好的方案,今后将加强虚拟现实实验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董新科.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8-89.

[2] 杨玫,刘瑜,赵秀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电脑,2012(4):199-201.

[3] 黄晓丹,朱国华,齐晖,等.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2009,26(5):94-97.

[4] 李应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电脑报,2012(4):35-36.

[5] 许秀丽.虚拟显示技术实现网络课程教学[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368-369.

[编辑:汪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