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当前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 投稿第一论文网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195次
  • 评分4
  • 25
  • 0

凌云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建设工作,在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问题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批批贫困学生在党和国家关怀下完成了学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但由于此项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还不丰富,如何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资助政策体系尚处于摸索阶段。以高校资助工作出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体,以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理论成果为指导,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建设,希望为我国资助政策体系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启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资助政策;主要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021?03

[收稿日期] 2015-01-16;[修回日期] 2015-01-26

[作者简介] 凌云(1981-),女,湖南长沙人,湖南文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资助工作

我国自2007 年全面推广建立高等院校资助政策体系以来,一批批贫困学生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完成了学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贯彻教育强国理念的坚强决心,是我国政府保障人权、公民受教育权的典型表现,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缩小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制度创新。随着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持续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资助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影响到资助政策体系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对国家权利与受资助学生应履行义务的界定模糊[1],使资助体系成为国家向部分学生单纯的利益输送机制,加之对资助政策宣传引导不力,资助行为缺乏评估监督,资助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极大地削弱了高校资助政策体系运行的效能。笔者结合近年来从事高校资助工作实践的经验,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制度设计者提供参考。

一、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提到的高校资助工作主要指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助学贷款,这四种资助是目前高校覆盖面最大、受益学生最多和国家财政投入最大的资助方式。2007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 号)》[2],主要是为了减轻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过几年的实践,高校学生因贫辍学的情况已大为减少,基本实现了考得上大学、读得起大学的目标。这是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建立的一大历史功绩。但也出现了资助申请标准不统一、评定程序简单、资助使用缺乏跟踪监督等问题,资助行为的公开性、公平性、有效性受到极大质疑。目前,我国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困难。部分学生缺乏诚信意识,高校难以掌握其家庭经济实情。有的学生将资助视为荣誉的证明,即使不符合经济贫困条件也提出申请。加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没有量化指标体系,难以有效界定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3]。二是无偿资助比例过高,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和依赖思想。有的学生把资助当成了福利,认为这是国家理所当然应该给学生提供的经费,形成了“等、靠、要”思想。申请不到奖学金就闹情绪,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对待,更有甚者不仅不对国家的资助政策心存感激,反而把自己家庭的困难归结于社会和国家制度,思想上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在学生中散布负面言论。三是物质资助丰富,精神帮扶匮乏。国家财政每年给予学生资助金额多,帮扶力度大,但是却缺少对学生行之有效的、系统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励志教育等。虽然很多高校都在探索加强学生这方面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但是收效甚微。

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资助政策体系虽然解决了学生的经济问题,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的基本目标,但对于培养思想道德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的最根本战略目标,还未真正发挥作用。而这种战略目标的实现远比资助成百上千学生完成学业意义更为深远。简单地说,当前高校资助体系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制度设计的初衷与制度执行的真实情况发生了偏差,我们不得不反思其中的症结,找到实现资助政策体系长远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资助政策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理念认识层面的滞后,也有实际操作层面的漏洞,这些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是促使我们调整完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内在动力,认清了问题的缘由使我们更明白未来前进的方向。

从制度顶层设计的背景看,《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 号)》文件的出台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六中全会精神的产物,那时我国正处于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国家财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投入跃上了新台阶,建立全国性资助政策体系的时机也已成熟。相比西方国家教育制度,我国公办教育占绝对支配地位,因此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是政府唱主角,政府是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领导者和服务者,这一角色定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带来了国家政府大包大揽、责任过于集中、负担较重的弊病。这一问题在目前的资助政策体系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资助政策体系设计未体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辩证法原则

前面已经从《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 号)》文件出台的背景谈到了资助政策体系中政府的角色定位问题。作为一种国家层面的制度,该文件始终把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作为资助体系建设的责任人,明确了政府在资助政策体系建设中的各项义务,但作为现代国家的行政管理行为,对行政相对人,也就是学生应履行的义务却没有涉及,这就导致义务与权利在资助过程中的失衡[4]。也就是说,政府只有义务,学生只有权利。笔者认为这是当前我国资助政策体系建设中存在的最主要矛盾。

(二)资助政策体系缺乏有效的评估与监督机制

不管是《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 号)》文件还是近年各省相继出台的实施办法,对资助过程、效果的评估与监督均没有系统规范的意见,最多只是明确受资助者的申请条件和违约责任,对于资助过程中学生如何使用资助款,资助目标是否真正达到没有评估和监督,导致资助活动成为单纯的向学生“派钱”,成为国家发给学生的福利。

(三)资助政策体系的宣传引导不到位

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资助体系成为政府一厢情愿的活动,忽视了学生在资助政策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加之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尚未建立针对资助政策体系的教育、宣传工作机制,学生只能被动地填报各类表格,学生对于国家为什么建立资助政策体系,这一体系如何运行,自身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导致学生对资助政策的理解与制度设计的思路出现偏差,增加了资助政策体系执行的难度。

(四)资助政策体系领导机制和专业化建设有待完善

现行资助政策体系的领导机制还不十分健全,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对资助活动不能进行高质量的管理,各高校在执行资助政策中认识不统一,执行标准不一致;资助工作被视为普通学生工作对待,院系辅导员承担了大量工作任务,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和培训,资助工作的专业性大受影响。

三、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建设的启示

(一)引入权利与义务理念,用法治思维优化政策体系设计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我们应该看到,政府放权是大势所趋,教育领域改革今后也必将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转变[5],因此在资助政策体系下一步的推进过程中也要体现这一理念,以权利与义务的形式体现政府与受资助者之间的权责关系,改变国家承担全部责任,学生成为单纯受益者的政策导向,重点明确学生在受资助过程中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让学生认识到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尽义务,打破过去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政府享有的权利也在要政策体系中进一步明确,如对资助政策的最终解释权、资助对象审批后的否决权等。总之,要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理念[6],促进资助政策体系的规范化、法治化。

(二)加强资助政策体系评估与监督机制建设

既要重视对资助过程的评估与监督,也要重视对资助效果的评估与监督,依据评估与监督结果来调整资助行为,使资助行为更加精准地服务于资助政策目标的实现。一是可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既对资助工作的宏观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又对资助个案进行动态跟进,改变政府和学校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建立资助评定与资助效果挂钩追责制度,减少资助评定过程中的随意性,增强评定工作严肃性。二是加强对学生使用资助经费的监督,要求受资助学生定期向院系学工部门上报资助经费使用清单,院系辅导员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接受资助后的生活和思想状况进行动态掌握,及时提醒学生履行承诺,用好每一份资助款。三是将受资助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纳入监督范围,发现学生在资助申请中弄虚作假,或是接受资助后从事违法违纪活动和其他有违伦理道德的活动时要停止资助,并迫缴已发放资助款。

(三)加大资助政策体系的宣传引导力度

一是各高校要开设专门的资助政策咨询室,指派专人负责全校学生的资助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新生入学后要组织专门的资助政策集中宣讲,使学生对资助政策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二是要加强资助评定工作的公开宣传力度,每年在资助评定前各院系要大张旗鼓地张贴评定通知,发放资助政策简介手册,在校内网开设专栏进行公示,尽可能扩大资助政策知晓面,为资助评定工作开展营造公开透明环境,防止资助评定成为少数人的专利,降低暗箱操作可能性,提高资助评定工作公信力。三是要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有关资助政策的内容,教育学生正确理解自身权利义务,提高学生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树立受资助学生楷模,让学生感受到接受资助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

(四)完善资助政策体系领导机制建设,提高资助工作专业化水平

根据发达国家高校资助工作的管理经验,我国资助政策体系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领导运行机制和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一是要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之间的责权关系,突出中央决策的权威性与全局性,同时充分尊重地方和高校实际情况,保证资助政策体系涉及的各部门各单位之间职能不重叠,责任不推诿,按照有利于学生获得资助,有利于政府和高校管理的原则合理设立资助工作领导机构,保证政令畅通,运转顺畅。二是要建立资助工作人才培养制度,现阶段可以省为单位组织对各高校从事资助工作的一线教师进行定期培训,确保本校从事资助工作的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从长远看,各高校要探索建立独立的资助工作管理部门,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投入,使资助工作逐步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三是国家和各高校要加强对资助政策理论的研究,将资助工作研究纳入科研工作范畴,给予经费保障,鼓励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理论研究,用最为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导资助工作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照.论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41-42.

[2] 《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 号.

[3] 梅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井冈山大学为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4] 徐丽红.社会权利视域下的中国现行高校帮困资助政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5] 李亚东.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组织体系顶层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

[编辑:何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