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基于创新教育的大学生科技组织建设的思考研究

  • 投稿终结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239次
  • 评分4
  • 58
  • 0

张立志,逄锐

(东北大学学生创新中心,辽宁沈阳,110819)

[摘要] 大学生创新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教育又是高校工作中的难点与突破点,而大学生科技组织在高校创新教育的开展中便是良好的工作桥梁,在高校学术氛围构建、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教育工作开展等方面的优势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过实践调研应用分析阐述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科技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又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科技组织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对高校的学生科技组织建设有一定的促进改善作用,同时为创新教育工作开展搭建了更大的平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创新教育;大学生科技组织;制度建设;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163?02

[收稿日期] 2015-02-09;[修回日期] 2015-03-30

[作者简介] 张立志(1970-),男,满族,辽宁抚顺人,东北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逄锐(1987-),男,满族,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学生创新中心科普部助教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为了实现2020 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我国将创新教育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上。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时代使命,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和突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科技组织在高校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身先士卒,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着力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科技组织建设。

一、大学生科技组织建设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理念、先进思想、科学原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大学生科技组织即由高等院校领导组建的有较完整组织形式并指导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的学生社团组织,如“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或者是其他依据一定的科技专业背景,由学生自发成立的科技类协会、社团[1]。“十二五”期间,随着大学生创新教育的蓬勃发展,先进的创新学生社团不断涌现。参加“挑战杯”竞赛的项目小组、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创新创业项目团队、选修创新创业课程的临时班集体等,这些新出现的组织虽结构分散,但都可以视为大学生科技组织。

二、大学生科技组织建设制约因素

(一)编制人员缺乏

高等院校在我国属事业单位,国家对事业单位编制的控制随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日趋严格。编制人员匮乏,机制体制不完善,工作内容模糊,行动计划不全面,工作能力不足,学生组织难以及时得到建设,大型科技创新活动难以正常开展。高校科技行政部门,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方面承担着与学生科技组织管理机构类似的作用,管理部门难以找准自身定位,学生科技组织管理机构工作难以引起领导重视,既限制部门本身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也影响部门工作的开展。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激励机制不健全

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创新教育在我国推行时间较短,高校学生科技组织管理部门成立时间不长,制度建设不完善,应有的组织人事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活动联络制度和评价奖励制度等都不健全[2]。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激励机制的形成应综合考虑学生评价制度、物质精神奖励等多项因素。部分高校过于看重物质奖励,顾此失彼,忽略了综合课程、学分以及学生评价制度的革新,未真正形成全面、有效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激励机制。

(三)物质保障有限

必要的资金、场地和设施设备是大学生科技组织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宣传等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对大学生科技组织的人、财、物投入不足,与前面所述的编制人员现状有关。高校学生科技组织管理部门编制缺乏,工作人员少,高校主管部门和领导不重视学生科技组织管理队伍业务能力的培训和素质提高,学校行政拨款不足在所难免。另一方面,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办学资源主要投放在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上,在此背景下,学生科技组织开展活动,物质条件自然难以得到充足保障。人员经费短缺,影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活动经费短缺、场地不足、设施设备数量有限,制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影响大学生科技组织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性。

三、加强大学生科技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定位

高校要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将大学生科技组织建设纳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全局,使其与高校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呼应。管理部门在职能定位上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在高校中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职能格局。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活动,尽快在高校内形成影响力。

(二)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制度建设

结合高校自身特点,依据科学的组织建设理论,探索高校学生科技组织管理部门的内在发展规律和最优化组织形态,研究机构设置问题以及专职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评价激励问题[3]。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作为部门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要建立目标考核评比奖励机制,创造有利于管理队伍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使管理工作者产生归属感,推动高校学生科技组织管理部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4]。

(三)重视制度层面引导,健全学生科技活动激励机制

制度环境是创新环境的关键。高校要通过制度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大学生科技组织培养自身包括创新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科技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不应过于单一或者功利,应与高校课程改革、学分设置、学生综合评价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激励机制的形成和实施过程要准确把握活动目的,是要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激励学生注重个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效避免学生短期的功利性追求。除此之外,外部环境的改善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优化学术环境,鼓励科研诚信,加强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使大学生科技组织切实成为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平台[5]。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刘涧楠,王艳.大学生科技组织应如何定位[J].中国高校科技,2011(5):70-71,18.

[2] 冷庆丰.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理论,2011(2):246-247.

[3] 马凤芹.关于高校科协发展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2(2):38-40.

[4] 彭涛,何国祥.高校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制约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9):117-120,127.

[5] 刘海燕,韩祥宗.高校科协的属性、职能、面临困境及组织建设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3):234.

[编辑:汪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