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正文

高校学术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中南大学为例

  • 投稿sima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1001次
  • 评分4
  • 42
  • 0

李俊芳,徐筠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 学术英语教学正成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对中南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需求分析,证明学术英语是增强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关键因素。中南大学学术英语课程采用基于项目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将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相结合,通过实验项目,对学术英语理论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练,内化学生的学术语言知识,提升其语言综合运用技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英语教学改革;学术英语教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语言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093?04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速,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学分和学习周期缩减[1,2]课程调整,教学模式转变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达到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目标——“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中南大学将“外语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3],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改革。在这种指导方针下,大学英语课程定位需从基础英语教学转变为学术英语教学,教学理念需从传统的以考试为导向转变为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导向,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传播学术知识,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才能实现培养目标。

一、研究背景和需求分析

国外,学术英语教学已由20 世纪70 年代,单个老师面向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开设的辅助性课程变成了现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大多数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教学的主要课程[4]。

国内,学术英语教学及其相关研究起步晚,发展慢。各高校在不断加强专业学科建设的同时,仍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教授语言知识,对学术英语教学的研究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社会各界的不同需求,适应地球村的变化。从基础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已成为必然。

为确定和细化学术英语教学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首先需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重点和方式,构建合适的教学模式。

2014 年春季学期第一次学术英语选修课上,我们对中南大学202 名非英语专业大二选课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8 份。问卷结果显示,88.1%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学术英语这个概念,对此一无所知;86.3%的学生目前为止没有用英语撰写过任何专业课程报告、摘要或学期论文;78.5%的学生反映专业任课教师有时会指定看某些外文文献材料,但没有进行过检查;83.7%的学生进图书馆查阅过原版文献,但因为阅读速度太慢,无法领悟原文精髓而没有借阅;其中,93.2%的学生认为学术词汇的匮乏是影响他们理解原文的关键因素,74.6%的学生则认为句子、语篇结构的不熟悉是影响理解的关键因素;15.7%的学生听过外籍专家的讲座,但往往抓不住要点;97.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知如何撰写文献综述、实验报告或小论文,不知道怎样引证他人的观点,规范地撰写学术论文。可见,学生的学术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提高学生专业学习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的关键因素。

二、高校学术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一)教学模式的理论背景

项目(project)一词源自拉丁语“proiicere”,意指计划、设计、规划,是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20世纪初,美国学者杜威(John Dewy)的实用教育理论将项目与教育结合起来。此后,project 一词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延伸和发展,意指以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为目的,围绕所选的主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与传统课堂中以课本为基础,以死记硬背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不同,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法结合真实情境创设项目,以项目为驱动,以内容为依托,以学习者为中心,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专业学习活动中去,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当今教育界被广泛倡导。

学术英语教学涵盖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两个层面,以学术类语言知识(包括书面语和口语)为输入内容,通过记笔记、听讲座、进行学术写作、发表学术演讲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出,培养学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Hyland 认为成功的学术英语课程包含技巧、文本和实践三个要素(“skills-based、text-based andpractice-based”[5])。单纯的理论授课往往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无法内化语言知识。而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将教学内容项目化、任务化,通过师生协作或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是最为行之有效地将文本、技能和实践这三者融合在一起的方法。因此,中南大学采用PBL 模式进行学术英语教学。

(二)教学目标

基于项目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围绕某个具体的主题,以系列个人任务或团队合作任务形式,通过借助导师、组员或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解决现实问题,汲取知识和掌握技能,为学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国际交流打好基础。

(三)中南大学学术英语教学模式

1. 课程设置

2014 年春季,中南大学面向非英语专业2012级本科生首次开设为期半年的学术英语课程,共48学时,计3 学分,包括理论课程(32 学时,2 学分)和实验课程(16 学时,1 学分),课程性质为选修课,以考核形式结束。学生成绩分为课堂表现、学期论文和实验课业三部分。其中,课堂表现包括考勤、课堂提问、讨论等,占20%;学期论文包括撰写论文和模拟学术会议,占50%;实验课业由选题、文献搜索、文献综述、撰写提纲、学术讲座五个项目构成,占30%。

课程教学以通用学术英语(EGAP)为语言载体,采用基于实验项目的教学模式,围绕学术语言技能、学术语言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开展教学活动。理论课程以学术语言知识及其相关技能的输入为主,涉及学术英语阅读、听力和写作等层面;实验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实验课上,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实际需求组成2~4 人的项目组,通过团队合作和个体研究等方式,展开项目,最后模拟小型学术会议。学生需根据一定的学术规范完成分组定题、文献搜索、文献综述、提纲撰写、学术讲座五个实验项目,对其进行整合,并展示有效信息,以实现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各自专业学习、研究和探索的目标。实验课程通过对学术英语理论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操作和演练,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内化学术语言知识和综合技能。

2. 课堂实施

鉴于选课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学术语言知识的输入应当注重通识性, 主要选取真实的(authentic)、准学科类的通用学术期刊类文章,这样非专业背景的学生也能理解和更快适应真实的学术英语世界。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甄别、筛选、提炼学术文章的观点、主旨和有效信息。学术英语写作课程,则讲授文献综述、提纲、小论文和摘要的格式、规范及相关写作技巧。学术英语听力课程在不删减原始讲座素材(绝大部分素材选自TED,CNN 或ABC)的前提下,讲授和训练学生如何在专业课和学术讲座上有意识地记笔记,如何筛选寻找有用信息,从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学术英语交流课程,则初步涉及学术交流中如何恰当运用语调、语速、句型、体语等语言技能。

实验课程分为选题、文献搜索、文献综述、提纲撰写、学术讲座五个项目,注重培养和提高语言输出能力。第一次实验,学生需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组成2~4 人的项目组。根据教师给定的8~10 个topic(主题),结合自己专业,探讨并选定各组本学期的研究方向,然后讨论、细化并确定其暂定题目(working title)。第二次实验,每位组员需运用所学技能围绕暂定题目进行专业文献搜索,先搜索10 篇1000~1500 词的文章作为原始语料,然后筛选出5 篇进行组内共享。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会指导他们搜集更多量大货真(heavy exposure andauthentic)的原始素材,以加大输入量。第三次实验,学生根据选材,辨别作者观点,选取有效信息,做好阅读笔记,以便在文献综述中进行取舍、加工、引证或转述。第四次实验,学生按照学术语篇的特征、格式、结构和规范,对搜集到的有效信息进行甄别、提炼和概括,为学期论文进行总体构思和规划。第五次实验,学生根据选题自选素材或就教师补充的学术讲座、公开课等相关素材进行听讲座和记笔记训练。

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的每个实验项目,每次实验结束,学生需递交实验报告和反思,教师对此做出评价和分析,再反馈给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五个实验项目是最终构成学期论文的基础,环环相扣,互为依托。期末,学生递交1 000 词左右的学期论文,并参加模拟学术会议。会议上,各组成员先就其研究成果进行8~10 分钟的口头陈述和成果演示,然后,回答学生和教师的提问,之后,学生相互评分,教师也根据学生表现打分,最后得出一个综合分。在这种过程性评估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学术交流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 模式特色

基于项目的(PBL)学术英语教学模式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有效加强了阅读、写作知识和技能的输出,具有真实性、创新性、过程性和监督性四大特色。课程内容上注重语言知识层面和语言技能层面的大量真实输入,实验课程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跟踪指导学生每一个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完成过程进行引导和监督,对结果进行及时评析,帮助学生修改和完善,最终写出符合学术规范的课程论文,进行展示和汇报。这种模式从宏观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较好地实现了课堂与生活、工作的衔接,输入与输出的融合,是更能满足社会和学生需求的创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完成实验项目的自觉性,又能同时突出个性化教学,使教学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院系专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

4. 模式效果

基于项目的学术英语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结束后,我们对选课学生进行了问卷回访和分析,他们从开始时对学术英语的一无所知到对学术体裁、学术规范有了清晰的认知,从面对文献综述、提纲、摘要时的手足无措到撰写完整的学期论文时的游刃有余,从不知道如何措辞的青涩青年到小型学术会议中自信满满、侃侃而谈,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表述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思辨能力、辩护能力得到增强,自信心、协作能力更得到明显提升。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6.97%的学生认为课堂讲授与实验课程相结合是学术英语课程的最佳模式,84.85%的学生认为以项目为依托,通过五个语言实验环节的演练和课堂教授理论的实践完成学术研究,使自己对学术研究流程和学术规范有了清晰的认识。如果现在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话题进行学术研究和写作,75.76%的学生会按照选题搜索文献、写文献综述、写提纲、听学术讲座、写初稿、修改初稿、交终稿的流程进行,87.88%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自己的学术英语阅读、写作能力有了极大提高,63.7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实践证明,基于PBL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行之有效,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学术综合能力,达到教育部2007 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较高要求。

三、结语

基于项目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恰到好处地贯彻了高等教育的本质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赋予学生良好的质疑性教育,符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使命的价值取向。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富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宏观而言,这种模式融科学性和需求性为一体,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融合,有助于完成“传承人类良知”这一大学最本质的任务[6]。这种教学模式使大学英语教学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院系专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又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助力,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