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学原理正文

切实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投稿星尔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38次
  • 评分4
  • 57
  • 0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 200003

  互联网的兴起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形成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和新载体。如何根据网络的特点,促进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的紧密结合,采取科学的策略及方法,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起着关键性作用。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P36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由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决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实践中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特定时期思想特点而创造出来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自于有选择地继承中国古代道德教化的理念和传统教育方法,同时融合了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领导革命与建设所总结并创造的一整套科学的原则与方法体系,如正面灌输的方法、身教示范的方法、因材施教的方法、实践教育的方法以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等。这些原则和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具有现实价值。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思想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继承中得以发展。在借鉴中得到充实,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展现方式,促进了方法的发展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创新和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有原则目的上的一致性,又有方法手段上的特殊性。网络的技术属性及其本质特征是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方法的基本依据。[2](P168)网络的数字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实时性、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兼容的技术特性等,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含量,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现代手段的结合提出了现实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意味着进入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互联网在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全球性、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实效性、综合性等特点,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个核心要素,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载体、对象、方法以及效果,进而极大地改变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展开的环境。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必须充分地结合网络传播手段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尤为重要的是,应更加突出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原本就不单纯是单向灌输,同样注意双向互动,在网络技术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更应如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没有确定的受众,可以说所有的网络受众都可能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在网络中也往往是不完全确定的。网络传播的过程互动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平等互动的网络世界人际关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与受众必须能够形成互动的感应过程。互动是打动对方并影响对方的关键条件,而要形成互动就必须要和对方进行思想上的充分交流、情感上的充分沟通和心灵上的充分碰撞。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再以权威自居,而只能平等地与受教育者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启发和入情入理的商讨,引导受教育者接受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样的沟通从教育效果来看更加有效。二是信息交流的双向互动所形成的即时反馈机制。网络舆论的即时信息反馈是反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晴雨表,是做好网络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在网络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密切关注网络动态,及时了解舆情信息,注意研究网络舆论的产生原因、发展趋势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敏锐捕捉各种带有不良倾向的信号,加强网上舆情分析和研判工作,这样才能准确把握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与焦点,赢得话语权。

  二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明显地表现为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交换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只有把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

  首先,要坚持教育者的主导性作用。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主导性,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网络的开放复杂性、即时动态性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面对的对象更加复杂多样,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多元社会思潮冲击的情况下,就更需要主动迎战、积极应对。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主动灌输的传统应贯穿始终。没有主动灌输,就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在网上对大学生开展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网络受众的政治觉悟、认知能力、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增强他们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在网络上的思想渗透。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占领网络制高点,要积极运用一切网络手段以正面的观点去影响网络舆论,对网络上的错误思想观点和不良舆论进行有效的批判和辩驳,努力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释疑解惑、明辨是非的作用。由于网络空间是相对平等、自由、宽容的思想交流平台,各种思想观点都在网上汇聚、交流和碰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坚持自己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才能真正有效地占领这一阵地。

  其次,要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是网络环境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形成的新型主客体关系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要求和体现。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共同建构的交互性或复合性主体关系。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点在网络环境下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确立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顺应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尊重其主体意识,在满足大学生的成才需要、服务辅导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充分调动大学生作为自我教育主体的能动作用,从而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在网络条件下积极参与对理想信念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人格成长等问题的讨论、探索、争辩,引导他们在网络上交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时事政治问题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帮助他们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交流与辩驳以及总结提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实践表明,这是对大学生来说产生逆反心理最少、吸引力最强、参与积极性最高、教育效果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途径之一。

  第三,要实现教育过程的主动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参与,真正进入网络生活,努力适应网络这一全新的教育环境,在实践中切实适应和把握好网络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要通过努力学习熟悉、掌握网络这一现代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起自己参与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的意识,加强与大学生进行网上交往活动的主动性,真正融入他们的网络生活,真切感受网络文化,体验他们在网络空间的交往、学习、娱乐方式以及其思想、心理、行为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更要了解网络话语体系,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及时有效地传递教育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与他们的有效沟通,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此外,教育过程的主动性作用,还表现在根据学生网络实践活动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做出富于前瞻性的判断和有效的引导,不断提升实践水平和思想观念,实现对现实状况的超越。在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在网络时代,要把握科技创新的时代脉搏,主动地发挥每一种新的技术力量的进步因素和教育价值,实现对技术应用的积极引导和网上教育阵地的主动营造。

  三

  开展网上教育引导工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促进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网上教育的实效性。

  要坚持正面教育的方法,结合网络手段,加强网上宣传教育。从正面教育的要求看,网上宣传教育就是要运用网络手段,向教育对象传授科学的理论,传递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点,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对学生开展正面的宣传教育时,要将传统宣传教育方法中的有效做法与网络传播的特征结合起来,对教育形式和手段进行优化,以提高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宣传教育的两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就是传达教育内容和营造教育环境,常用的方法包括反复宣传、集中宣传、增加宣传渠道等。反复宣传指对某个特定教育内容展开连续的宣传教育活动。这一手段是加大宣传教育强度的最基本手段,旨在对教育对象施加持续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印象。集中宣传指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对一件或一类事情进行宣传,以使教育对象在短时间内对教育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通过集中宣传,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传播、学习特定教育内容的氛围,进而使教育对象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感染,增强宣传教育的有效性。营造教育环境的另一个方式是增加宣传渠道。增加宣传渠道是指由各种渠道同时对一定教育内容进行宣传,以形成社会或群体普遍关注的态势,提升学生对有关内容的关注度和学习积极性。这些方法都适用于网络,而且网络也为这些方法的运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技术条件。当然,在进行反复宣传和集中宣传时,必须注意把握宣传教育的频率和阶段性。如果宣传频率过高或过于集中,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通过网络进行宣传教育时,必须把握网络舆论的一般周期规律,使连续宣传教育的效果可以得到有效叠加。同时,进行集中宣传时也不应一次性地、笼统地将所有内容一起传播出去,而要根据人们的认知规律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步骤、成系统地进行宣传。在大规模的进行正面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应适当向教育对象提供反面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注意教育对象的反馈,以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提高宣传教育的有效性。在开展宣传教育时,不仅要做到让学生知道、了解教育内容,更为关键的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度,使学生理解、接受教育内容。所以,在通过网络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必须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潜能,推动形成师生共建共享网上精神家园的生动局面。近年来高教系统涌现的“思政博客”、网上虚拟集体(E- class)等在这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要坚持从多方面进行引导、说服的方法,结合网络特点,加强网上调控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历来主张贯彻疏导的方针或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导方法,同样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实现明理动情的教育效果,最终通过正面引导、启发诱导、因势利导、造势利导等方式使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传播、发布正面信息的同时,也应认识到网上同时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负面信息,容易导致不利的影响,使学生被不实信息误导,以致出现网络言论偏激等不良倾向。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网络的言论环境,运用各种方式,从多方面对教育对象进行引导,加强网上调控,帮助他们纠正偏差和错误,接受正确的观点、形成正确的态度。网上调控疏导主要利用的载体有网络论坛、个人聊天工具、飞信、博客、微博等,一般可以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生骨干、网络评论员等通过这些载体,对需要进行调控疏导的对象进行引导教育。这些载体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互动性,便于教育者及时、直接与教育对象接触,开展教育引导活动。在具体的调控疏导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正确地辨别信息,尤其是识别不实信息,帮助他们掌握信息鉴别方法,提高信息鉴别能力,避免为片面、不实的信息所蒙蔽。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言论,全面地认识问题,摆事实讲道理,化解因偏激甚至错误言论而导致的对立情绪或舆论危机。做好调控疏导工作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思想交流。这原本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在网络条件下则可以创造出更为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就网上调控疏导而言,根据交流空间分类。包括网上交流和网下交流;根据交流身份分类,包括实名交流和匿名交流;根据交流群体分类,包括个体交流和集体交流;根据交流工具分类,包括即时交流(如QQ、MSN等)和延时交流(如电子邮件、博客留言等)。在网上思想交流中,话题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教育工作者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各种个性化的话题切入,采取各种个性化的教育策略和手段。通过这样的思想交流,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动态及其成因,而且还可以在交流中对学生施加影响,引导他们提高思想认识。

  必须指出的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还要与必要的制度规范及管理干预相结合。这些方法,无论是宣传教育、调控疏导还是管理干预,在使用上绝不是排他性的。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方法都是综合使用的,而且网上的方法与网下的方法、创新的方法与传统的方法也完全可以综合使用。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

  [2]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7期.

责任编辑: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