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备受关注。初中学校作为河北民歌文化传播、继承、发展的重要阵地,理应承担起这个重任,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将河北民歌引入初中音乐欣赏课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探讨了河北民歌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教学应用,并对其所产生的现实意义展开进一步探究,旨在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以及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推动河北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河北民歌;音乐欣赏;传统音乐;
初中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作为小学与高中音乐教育的桥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所提升,而音乐欣赏又是一个情感体验与升华的过程,因而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河北民歌作为河北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精神以及学习传承价值,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中引入河北民歌,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核心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燕赵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北民歌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中的教学应用
(一)教学内容
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尤其是民歌代表作品众多,以河北民歌为例,《小放牛》《小白菜》《捡棉花》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歌作品。河北民歌具有鲜明的特点,其内容大都以叙事为主,或是记录现实生活,或是歌颂历史英雄,或是反映当地的生产、习俗、礼仪形式等,这反映出地域性音乐文化特征。因此,将河北民歌融入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时,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设计,不断加强对初中生的音乐教育。
一方面可以在音乐欣赏课程加入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燕赵民乐,比如《回娘家》。《回娘家》原名《小媳妇回娘家》,是在冀东地区尤其是唐山广泛流传的小调,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处理上幽默诙谐,整首歌曲体现了浓重的乡音、乡情与乡愁。由此可见,教师在讲解民歌作品的同时需要解析河北民歌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将文化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文化相结合。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不同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因为学生心理与生理的渐趋成熟,他们不仅仅要学会唱民歌,更需要在掌握歌唱技巧的基础上学会欣赏、鉴赏歌曲。另一方面可以将不同风格的河北民歌进行细致划分教学。例如《小放牛》属于歌舞小戏,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围绕歌舞小戏的特点进行教学;针对《放风筝》,教师应以地秧歌的形式进行授课,地秧歌是河北民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因而教师应该融入一定的舞蹈形式来丰富音乐课堂;教师在组织教学《小白菜》时应采用多声部合唱形式,这首民歌在河北地区家喻户晓,其和声结构比较简单,易学易唱而且曲调优美动听。总之,针对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师应该采用丰富、多样、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方法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以学生的学龄段、学情为基点,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教学。笔者认为如下三种教学方法最为实用,一是提问教学,二是思维导图教学,三是体验式教学。
首先是提问教学方法的运用,以提问的形式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联系与构思能力。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有效提问,并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思维层次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个体更积极地思考问题,而且在班级组群里对此类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及互动能够使音乐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进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乐园。由于学习音乐的过程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过程,关于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系列重点知识,音乐教师可以延伸相关内容,多设计几个相关的专业问题。其次是思维导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教学直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中阶段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都有所提升,而思维导图的教学手段能够使知识体系更加可视化,更加清晰易懂。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聆听与欣赏贯穿整个音乐教学过程,音乐教学的抽象性有时会让学生形成一种模糊性的理解,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最后是体验式教学。由于音乐教育追求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因此将情感体验加入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可以选择播放音乐教学视频,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诗词朗诵,使学生拥有初步的音乐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孟姜女哭长城》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视片段,使学生在了解故事背景与创作背景的基础上,体会孟姜女千里寻夫最终哭倒长城的情感历程,进而引发初步的情感共鸣。除了情感体验音乐教学外,联想体验、互动体验、生活体验都可以与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相融合,能够有效地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设计
接下来,笔者就前文提到的三种教学方法,以河北民歌《小白菜》为教学范例,尝试进行基础教学设计。
首先是关于《小白菜》的教材分析。这首传统民歌主要在我国河北省内流传,属于民间小调歌曲。歌曲故事发生在华北平原的一户贫困家庭里,一位不幸的小女孩在幼年丧母,并遭受继母的虐待,因而歌曲深刻表现了女孩对于亲娘的怀念以及饱受虐待的痛苦与悲伤,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中不合理的家庭关系。歌曲结构短小精练,歌词通俗朴素,旋律更是悠长凄凉,一字一音相互对应,并且一句只有三个字,总共有四句,每句有五拍,以此构成了单乐段。全曲的旋律大多以级进下行的趋势呈现,带有哭调。“最后乐段结构外的两句是以‘亲娘啊,亲娘啊’的自哀自叹为尾腔补充句,对亲娘的呼唤一声紧过一声,烘托出内心的急切思念。”其次是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即三维目标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初中生可以了解到旧社会里不合理的家庭关系,充分体会幼女对亲娘思念之情,并深刻感受河北民歌的音乐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聆听、提问、思维导图等,学生可以初步掌握级进下行的艺术手法。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学生可以初步对运用相关音调的现代流行作品进行鉴赏分析。然后是对教学重难点的设计。其中,教学重点是体会《小白菜》的感情色彩并掌握音乐作品中级进下行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是初步对其他运用相关音调的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运用前面提及的提问法、思维导图法、体验式教学法。最后是对教学过程的简述。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播放相关的影像视频,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以及初步聆听,然后列出《小白菜》的故事线,并将小白菜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央关键词。在鉴赏相关音调的现代流行作品时,教师可以将“不同作品运用《小白菜》音调的对比”作为二级关键词,引导学生从节奏、曲式、旋律色彩、音乐情绪等方面来分析异同,并将提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实在我们熟知的歌剧《白毛女》当中的《北风吹》唱段里,《小白菜》的音调就已经被运用,而现阶段此音调更多的是被融入进流行歌曲中。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山不转水转》这首歌曲,它在《小白菜》的基础上融入了加花手法,从而使节奏变得更加紧密,也可以引入《弯弯的月亮》,它将广东南海渔歌的歌唱元素与河北民歌《小白菜》相结合,在节奏气息的处理上变得更加绵长、悠远,还可以引入歌舞片《搭错车》的主题曲《酒干倘卖无》,我们在它的过门中就可以看到《小白菜》的音调框架。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引入这些流行元素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还可以提升初中生的音乐鉴赏力。
二、河北民歌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中引入丰富的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既是对河北民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又提升了初中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问题,例如音乐教学比例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民歌教材开发滞后、多媒体运用不足、忽视音乐文化内涵等。其中,在学校与教师层面主要存在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音乐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在学生层面主要存在对河北民歌学习兴趣不足、课后作业完成率较低等问题;而在教材层面,由于河北民歌分为冀西北民歌、冀东民歌、冀中民歌和冀南民歌四大模块,在教材安排上会出现比例失衡与优秀作品流失现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精选优秀的河北民歌作品并将其融入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教育;二是根据河北各个地方民歌文化的精神内涵,创新音乐教学方法;三是着力推动河北地区特色化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提升音乐教育水平;四是积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优势辅助河北地区的特色民歌教育教学;五是较深入地揭示河北民歌的音乐内涵,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水平,推动河北地区的音乐教育向前发展。由于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教师不仅要引导初中生去听,而且还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听。然而在音乐课堂时间的限制下,学生需要在课后多听、多唱、多巩固,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而增强保护与传承河北民歌文化的使命感。
三、结语
将河北民歌文化资源融入初中音乐欣赏课堂当中,既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需要,也是初中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这不仅有利于保护、继承传统音乐文化,而且还能够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将河北民歌融入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韩彦婷.中国民歌在高校的教育传承[J].中国民族博览,2021,(11):65-66.
[3] 干雅雯.提问搭桥思维构建——以〈那不勒斯舞曲〉为例谈欣赏课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2020,(06):14-17.
[4] 孙瑞雪,张莹,李欣.河北民间音乐引入高校校本课程设计的思路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01):130-132.
[5] 加妙妙.思维导图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1.
[6] 刘保河.论河北民歌资源在高中音乐课程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7.
[7] 施咏.《小白菜》--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 三[J]中国音乐教育,2013,(0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