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音乐教学正文

桂北曲艺课程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10-27
  • 阅读量21次
  • 评分0

  摘    要:曲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它不仅传承着蕴含于民族文化内的深邃内涵,更是我国音乐教育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以通俗的乐感形式传达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现实、人生、人性以及民族化人格的内涵,积淀着富有传承性和辨识度的文化底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逐步提升,桂北曲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相继走进了广西校园,部分高校也已陆续从这一新的培养路径出发,开设与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课程。旨在为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培养传承及创新型人才。本文从其目前发展态势出发,对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及价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桂北曲艺;实践;声乐教学;


  广西是一个由12个世居民族汇集的少数民族地区,语言艺术具有丰富且包容的特征。近年来,在广西诸多设有音乐专业的院校中,关于曲艺这一传统艺术体裁的传承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普及。然而,与国内其他省份院校相比,在人才的培养上略滞后于对其理论的普及。基于此,如何运用桂北曲艺展示广西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便成为了需要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命题。


  一、桂北曲艺发展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桂北曲艺艺术源远流长,是刻画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讴歌人民生活的艺术精品,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等地。其中以广西文场、广西渔鼓两种曲种最具代表,特别是广西文场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重要的保护及传承意义。多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桂北曲艺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国内各曲艺平台都能看到桂北曲艺的身影。随着国家“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倡,曲艺也逐渐走进广西高校校园。


  纵观曲艺在高校中的传承与教学,其在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发现在音乐教学中对于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还较薄弱,在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探讨上也不够深入和全面。于是教育界部分专家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相关曲艺文献综述类论文及曲艺进校园的文章。例如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李刚老师的论文《试论高校曲艺教育与曲艺的传承和创新》就是以南开大学为例,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曲艺发展状况,试图探索曲艺在大学生中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其中特别提到了曲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其他的如《浅谈曲艺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点亮曲艺传承,弘扬美学精神-曲艺进课堂教学初探》《从曲艺的舞台化趋势看实施曲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等论文,都提出了在高校培养曲艺人才的重要性。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宜文也曾提出,曲艺发展的当代路径是传承教育,教材开发和学科建设。他明确了现代大学教育,除了专业人才培养之外,更重要的是素质和人文教育。以中国曲协为代表的曲艺行业更是提出了发展方略:通过高层次人才培养,建立独立的曲艺学科。在当今日益虚拟化、数字化、互联网化的社会背景下,曲艺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问题,而由中国曲艺家协会精心编撰的中国曲艺全国高等院校系列教材的出版,顺应了时代的特点,为当代曲艺发展开辟了坚实的道路。这些都是高校教师和曲艺家们在理论上提出的见解,还需要我们付出进一步的行动去实践。


  在教学实践方面,针对曲艺学科建设,首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论坛的召开,指出了曲艺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肯定了高等教育对曲艺传承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联盟的成立旨在为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开设曲艺专业、开展曲艺教学搭建平台,使之在教学教法、教材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相互借鉴与交流,以此来促进全国曲艺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联盟的推动下,目前全国仅设有“苏州评弹学校”和“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两所大专层次曲艺院校,还有北方极少数大学零星开设了曲艺专业,而南方一些艺术院校只是组织了一些曲艺讲座或是在音乐会的排练时有所涉及。少数关于曲艺传承的研究,内容上也停留在学校社团层面,而在院校音乐专业中开设地方曲艺课程目前也处于起步阶段。


  二、桂北曲艺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在充分研究国内曲艺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如何将桂北曲艺运用到高师声乐教学中成为我们当下最为关注的命题。广西官话“桂柳话”流行地域及影响相当广泛,在广西大多都以“桂柳话”作为交流工具。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语言优势率先将以“桂柳话”为代表的桂北曲艺带进高校,开设专业课程。在电子化、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如何合理利用地方曲艺艺术资源进行音乐教学改革,在高等教育环节完善曲艺的艺术传承链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人文伦理道德深厚的曲艺艺术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教学中提高思政教育,深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更加深广的文化自信,是现今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具有引导功能


  将桂北曲艺课程融入高师声乐课堂,让学生了解桂北曲艺各个曲种的音乐特征及艺术特点,为下一步曲艺表演打下基础。进一步通过鉴赏曲艺作品,激发学生对曲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桂北曲艺历史渊源、艺术特征及写作表演特点的过程中,找到曲艺创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通过曲艺学习及曲艺创作,培养技艺精湛的曲艺唱作人,壮大高校曲艺表演队伍,为桂北曲艺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1


  (二)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具有保障功能


  在音乐专业中开设桂北曲艺课程,构建桂北曲艺融入广西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理清桂北曲艺与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丰富教学内容,将桂北曲艺与广西高校音乐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分层,把原有音乐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对现有的音乐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尝试,也能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强化曲艺的传承和传播功能,更好地适应党和国家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基于此,在教学内容上遵循教育教学基本法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安排,具体如下:


  1.收集整理桂北曲艺相关内容,选取最具代表性及适合学生学习的曲种作为教学内容


  桂北曲艺是广西曲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曲艺形式,目前现存丰富宝贵的资料,为我们挖掘桂北曲艺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了有利参考,对于传承传播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为我们如何将桂北曲艺引入广西高校音乐课堂搭建了一座桥梁。在研究桂北曲艺艺术特征、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及代表人物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拓宽桂北曲艺的深度和广度,选取最具代表性和易于掌握的曲艺内容收编成册,作为课程教材进行教学。同时,在课程理论内容中,加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真善美。在课程实践中演唱悦耳悠扬含蓄的传统音乐,让学生通过自身演绎来领略传统音乐的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曲艺作品中有很多取材于教育意义深刻的故事,也蕴含很多精粹的传统文化,倡导爱国、尊重、仁孝、礼仪、伦理、责任、报国志向等,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2.探索桂北曲艺在音乐教学中的模式


  课程分为理论学习(桂北曲艺历史背景,代表人物,代表剧目)及演唱表演(广西文场、广西渔鼓、零零落、广西大鼓)两个内容。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初可以通过现场观摩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调整;在此基础上,还可聘请曲艺专家进行讲座来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进一步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曲艺音乐教育传承与创新的模式,逐步构建具有浓郁特色的曲艺课程。


  3.搭建桂北曲艺课程教学与实践平台,促进桂北曲艺传承发展


  在对桂北曲艺进行深刻研究并选出教学内容后,结合曲艺自古“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把曲艺知识点融入到教学当中。除了平时的课堂教学,还可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外来教学资源,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授课的便捷性和广泛性,为学生搭建“第二课堂”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及时补充曲艺营养。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各类曲艺比赛和演出,提高学生舞台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创作曲艺作品,并在每次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 培养创作、表演、研究、教学、传播、管理等多方面发展的曲艺专业人才,进一步强化曲艺的艺术功能,促进桂北曲艺的传承发展。2


  4.开发桂北曲艺教学资源、建立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模式


  在课程考核方面,鼓励学生通过现场观摩、即兴表演作为平时成绩与课堂表现,通过自身实践切身体会传统音乐的形式美与内容美。平时成绩计算方式中,学生更乐于通过进行现场观摩获得好评,而舞台演出现场带给欣赏者的震撼与感受是平时课堂教学难以获得的。因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如果条件允许,用音乐会所呈现的舞台表演来记录期末成绩,这种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课堂到课外,从教室到舞台,有针对性地、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考核,真正达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桂北曲艺课程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桂北曲艺课程作为曲艺传承的重要途径,其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曲艺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1.一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曲艺始终保持着口传心授的方式实现薪火相传,缺乏进行集约化人才培养的现代学校教育机制。这对于以学历衡量人才,以文凭认证水平的当今时代,是非常难于满足社会需求的,这样的传承方式不利于曲艺人才培养,也不利于曲艺的艺术传承和文化传播。学校教育是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聚集着大量的物资、人员、课程和科研资源,相比民间音乐的其他传承方式,高校传承具有很大优势。


  2.利用高校的现有资源,选取广西最具代表的桂北曲艺融入学校音乐教育,把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由原有的“口传心授”,引进高校作为基础教学,将更有利于曲艺的系统学习。


  3.由院校专业教师“洋为中用”,把西洋优秀的声乐教学方法及钢琴伴奏方式与说唱式的曲艺表演模式相结合,更有助于音乐专业学生对曲艺技巧的掌握。


  4.在演唱中融入曲艺的戏剧特点,不仅为音乐表演创新了新的方式,也将成为广西民族特色课程成功范例,为曲艺进入高校的可行性提供了经验,为高校开通传承渠道提供了参考。


  5.课程化传承模式将会让曲艺变得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把“桂北曲艺”的创新实践及其对广西高校音乐教学体系的要求进行系统思考,较为全面地构建曲艺进课堂的课程知识体系。


  6.随着新课程的设置,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基础教材作为教学辅助。教材的出版旨在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己任的同时,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严格遵循美育拓展的研究范式,采用“科学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突出展现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3


  (二)对丰富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与校园文化具有实践意义


  桂北曲艺教学可以从音乐课程和校园文化两方面入手,探索出曲艺在高校传承的可行性模式,通过课程开设,将桂北曲艺渗入到音乐专业教学中,这对原有课程来说,是一种教学内容、乃至模式上的丰富和扩充,为原有的课程内容增添了新鲜血液。除此之外,音乐专业曲艺人才的培养,也影响着整个校园文化,可以带动校园的社团,为曲艺爱好者提供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三)对完善音乐教育内容具有补充意义


  由于我国目前还未建立曲艺学科,致使曲艺高等教育教学缺失。虽然有学者对曲艺进入高校教育教学和开展学习均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在广西高等院校开设桂北曲艺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却还不够深入。目前研究桂北曲艺大多集中在研究它的艺术特点及传承策略上,至于如何落实在高校教育上,如何发挥大学生的传承优势,也还停留在讨论的状态,缺乏关于桂北曲艺高师声乐教学的实践研究,没有可借鉴的应用策略和模式。因此,将桂北曲艺融入高师声乐课堂,对广西高校音乐知识体系的各分支内容进行细化缕析,并从传统活态与历时动态的互动视角探讨桂北曲艺与广西高校音乐间的相互关系,能行之有效地促进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普及。这不仅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意义,也填补了曲艺进入大学本科教学研究的空白。4


  (四)对曲艺艺术的传承具有推广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出现了单一歌唱性乐曲教学的局面。痴迷于流行歌曲的学生较多,他们对于我们的民族艺术诸如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形式却知之甚少。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社会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也对曲艺不感兴趣,忽视曲艺知识的学习,以致不能有效地发挥曲艺艺术的影响力,更谈不上将曲艺融入校园文化。而另一方面,传统曲艺教学把曲艺表演放在首位,缺少曲艺文本及音乐创作的人才培养。因此,桂北曲艺课程在音乐专业中的开设与实践探索,将曲艺内容渗透到音乐专业教育中,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非遗的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培养出既能创作又能表演的一专多能的曲艺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曲艺创作人才的空缺。另外,将广西高校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会使多数民族或美声唱法的科班毕业的广西高校声乐教师,在授课时将民族文化与之融合,促使声乐课程变得多样化,也更加生动有趣。教师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为培养综合音乐应用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能提高大学生传承传播曲艺的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党和国家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结 语


  综上所述,以桂北曲艺在音乐专业的开设与实践为研究,探索曲艺艺术融入高校后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同时构建桂北曲艺在音乐专业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音乐专业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与就业机会,对传承传播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1]齐园.传承民族文化,展现中华精髓-浅谈中国艺术教育改革[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115—117.


  2[2]葛乙瑾.谈曲艺艺术的传承和发展[J].神州(中旬刊),2016(09):22—23.


  3[3]韩利,谭勇.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研究现状与前瞻[J].民族学刊,2017(03):84—89.


  4[4]刘雷.曲艺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曲艺,2020(10):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