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音乐教学正文

民间音乐活态传承与保护路径探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9-28
  • 阅读量48次
  • 评分0

  【摘要】满族民族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受民族和地区发展的影响,满族民间音乐更加特色化,且带有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色。满族音乐最大的特色在于古朴和厚重,从欣赏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能够激发出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使人们深刻地体会到满族传统文化之美。每一种民间音乐所体现出的情感以及魅力都存在不同,在传承的过程中也融合了许多其他的元素。大众所熟悉的一些满族民间音乐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气息,更是凝聚了历史的文化印痕。为了能够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在当下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不遗余力地加强对满族音乐非遗项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形成名录体系并进行建档保存;并利用新媒体环境建立可持续保护路径进行传承与发展,这对我国的民间文化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满族民间音乐;活态传承;保护路径;研究

  

  满族属于我国少数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更是具有自己的语言和音乐。满族的音乐文化最先起源于民间,在发展过程中,音乐体系逐渐完善,最终形成了当下所熟知的满族传统音乐。相比较其他的民族音乐而言,满族民间音乐在上一辈的生活中经常听到,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满族民间音乐属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许多地方也将民间音乐进行了很好地传承。但是,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地区和环境的影响,使得满族最初的民间音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在演唱形式上,不同地区所采用的演唱方式、细节上存在不同,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也会存在不同。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进行民间音乐传承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加大对于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满族的传统音乐,然后设计合理的传承方案,这样才能够在保障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对满族文化进行传承。

  

  一、满族音乐的起源

  

  满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发展历史十分久远,并且有自己独立的文化、音乐、语言等。与大部分的少数民族一样,满族的音乐起源最初都是来自民间,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化,使得音乐的发展也变得更加的多元、多样化。萨满音乐是满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分支,萨满音乐受到祭祀文化的影响较深,使得音乐的表演形式更具一种祭祀礼仪的形式。在满族音乐文化的表演过程中,都会使用到一些传统的满族乐器进行辅助演奏,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祭祀风情,又使得音乐的表演更加具有个人特色。满族民间音乐是与民间舞蹈共同发展的,最初多是应用在传统的祭祀活动当中,后来在不同发展过程中,歌舞文化中的祭祀元素逐渐被传统的文化所代替,使得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表演的形式,而淡化了其中的祭祀礼仪元素,进而歌舞文化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满族中较为著名的民间音乐包括《接爱根》《拉空齐》《解九环歌》等,这些都是满族歌舞文化中传承下来的名作,且表演形式特殊,文化内涵较深,更能够体现出满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1]。

  

  二、满族民间音乐的种类

  

  (一)汉文化下的民间音乐

  

  汉文化下的民间音乐,主要是受到汉族文化传播的影响,在这一时期的满族民间音乐发展过程中,更多融合了汉族文化的元素在其中,使得民间音乐的演唱更具汉族文化特色。由于融合了传统的汉族文化在其中,之后就形成了“八旗子弟乐”,这是一种集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于一体的民间文化,使得满族民间音乐的体系变得更加地完善化。满族大鼓、太平鼓、梅花大鼓等,这些都是随着民间音乐逐渐发展而来的,通过这些伴奏演唱,使得音乐的体现更具民族特色,突出了满族文化的特色魅力。当音乐进入中原后,汉化的特征变得更加明显,尤其是在音乐节奏方面,传统的满族音乐相对比较古朴,而汉族文化的特色在于直爽、阳刚,所以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之后,满族民间音乐的节奏变得更加轻快、舒展、流畅,与传统的音乐节奏相比,融合汉族文化的音乐,更加欢快,也深受大众的欢迎。

  

  (二)满汉文化下的民间音乐

  

  在音乐进入中原之后,满汉文化开始相互融合,使得民间音乐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汉族文化在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一些满族音乐作品中可以看出,满族音乐多数都是采用宫调式的音调形式,而这种形式,是传统满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其中的韵律也极具满族文化特色。而汉族文化,则是在满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对音调、形式等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例如,在进入民间之后,融合了汉族文化的满族音乐,在旋律中出现了节奏欢快、韵律分明等特色,这是汉族文化中典型的特色,通过这两种文化的相互融合,使得满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化,最终形成了以满族文化为主,兼容汉文化的民间音乐形式,并在民间广泛推广。

  

  (三)满族人的满文化圈下的民间音乐

  

  在东北地区的满族人生活圈中,民间音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受到了比较传统的民间生活元素的影响,使得民间音乐中一些祭祀元素,依然保留得十分完好。在满族人的文化圈中,祭祀文化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此使得民间音乐的形成,更具一种古朴的气息,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突出地展示比较原始的文化特色,更是能够感受传统文化中最初的祭祀文化魅力。祭祀文化是许多民间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人所接受的文化洗礼不同且深厚。为此,在这样的环境中,所形成的音乐文化,更加贴近于生活,反映出了实际生活的元素,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真实的满族生活以及满族特色所在。

  

  三、满族民间音乐的构成

  

  (一)民歌

  

  通常满族民歌都是赞美秀丽山川,表达对生活和对家乡的热爱。整体曲调嘹亮高亢,基本为独唱。比如《靠山调》就是牧童的对口山歌,整体热烈奔放,具有即时性特点。劳动号子《跑南海》结构简单,语言生动,劳动气息比较浓烈。此外还有情歌《逃婚歌》《青春歌》,婚礼歌曲《阿察布密》,喜歌《拉空齐》,葬礼歌曲《解九连环歌》,拜寿歌《子孙万代歌》等等。

  

  (二)歌舞

  

  满族歌舞主要有民俗歌舞和萨满教歌舞。其中前者主要有“莽式”和“萨满”,“莽式”比较喜庆,往往在年节喜宴上主客男女轮番起舞。萨满歌舞则是烧香跳神歌舞,基本在祭祖、祭天、庆丰收和还愿的时候举行。其类型比较丰富,有跳家神,曲调具有极强的朗诵性,节奏平稳,有独唱,也有齐唱等形式,整个舞蹈动作比较简单;还有放山林百神,音乐和戏曲的联曲体比较类似,也有独唱、齐唱等多种形式,伴奏以鼓为主。此外,还有秧歌太平鼓与儿童游戏歌舞等等。

  

  (三)器乐

  

  满族特有的乐器基本应用在跳神活动中,常见的有抬鼓、单鼓、扎板、响刀等。目前留存的主要是打击乐器,流传最广泛的为八角鼓、大抬鼓等等。

  

  (四)戏曲

  

  满族当前唯一存在的戏种是新城戏,它把其民间传统音乐的精华吸收并发展下来,在当前戏曲文化中极具优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五)说唱

  

  满族人过去在丰收或节日时都会将萨满请到家中跳神。跳神时一般边跳边唱,常见的跳神调主要有《排神调》《请神调》《念秆子调》《饽饽神调》,有独唱、一众领、对唱等多种形式。除此之外,子弟书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以鼓和三弦伴奏,故事内容多以明清小说、民间故事、戏曲等为素材,曲调流畅。它的出现给京韵大鼓和东北大鼓的诞生与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

  

  四、民间音乐活态传承与保护路径研究

  

  满族民间音乐是满族人民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其种类与内容丰富,通过详细研究,不但能够有效丰富东北史、东北民俗、民间音乐文化,还能够给当地其他音乐艺术的发展和溯源带来极大促进作用。最近几年,受到党和国家政府的重视,满族民间音乐的搜集和研究日渐火热,各项音乐文化遗产的出现极大丰富了满族民俗文化的研究依据。但受到民族大融合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影响,很多满族音乐已经基本后继无人,所以如何进一步挖掘和保护传承已经迫在眉睫。

  

  (一)融入民俗中加以流传

  

  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宗教信仰、婚丧嫁娶等多个方面,要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就必须先充分认识到其民俗传承。满族作为我国北方古老的渔猎民族,长期统辖东北,受到当地气候和地域条件的影响和限制,造就了一些特殊的民俗习惯。比如满族人在大婚掀盖头时要唱《喜歌》,闹洞房的时候要唱《拉空齐》;会把小孩子放在悠车中吊起来养活,因此诞生了大批摇篮曲。满族人死后守孝的时候要唱《哭丧调》《行孝歌》,即便是现在一些满族聚居的地方还能够看到这些习俗。丰收的时候会唱《庆丰收》,由于满族姑娘注重自然强健,不喜缠足,因此其著名民歌《做绣鞋》中就有对姑娘们大脚的描绘。在一些宗教仪式上也会唱歌,比如《排神》《请神》《佛波密》等等。这些民俗歌曲在很大程度上不但保留了民俗文化的传统,还将其民间音乐本身的题材和创新保留了下来。因此在其音乐传承过程中,就可以以此为入手点,将更多民间音乐融入其民俗当中加以传承和保护,起到两全其美的作用。

  

  (二)通过民间艺人进行传承

  

  在满族人年幼时,很多民间音乐都耳濡目染于其长辈的萨满仪式,比如童年时的《摇篮曲》《对花》《庄稼十花名》《压板歌》等等。所以其中的大部分音乐传承方式就是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等。一是师徒传承。在现代化不断发展下,纯正的满族音乐越来越少,但其中一些神歌曲目却被很好地传承了下来,这是因为有些民间艺人始终持续把“神本子”演唱技艺传承给徒弟,其中的请神、领神、摆件子等仪式活动全部都得到了良好继承。从中能够发现,这种师徒传承的模式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以及技艺的程式性,能够更好地促进民间艺术传播。对此这就可以借鉴该模式实现其民间音乐活态传承。二是家族传承。家族传承主要是指将血缘亲情作为基础世代传承,是技艺传授的典型方式。在这之中受到血缘关系的影响,长辈往往会毫无保留地把其技艺传授给子孙,使相关技艺得到发扬光大。在实际传承过程中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目前在东北有些地区,很多满族老人都会唱一些满族民歌,懂得相应的音乐特性,这就可以通过上述两种传承方式确保其能继续完整地发扬和流传下去。

  

  (三)将满族民间音乐融入民族音乐教学中

  

  随着对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视,文化的传承加大了力度。例如,为了能够传承珍贵的民间音乐文化,将民间音乐文化融合到当下的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深入地认识到满族民间音乐的魅力,提高认知程度,进一步促进满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例如,在日常的民间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民族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分析民族的文化特色,了解民族的音乐特点。然后对文化的起源以及音乐的发展进行系统化分析,掌握民族音乐的精髓所在,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更好地实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满族的民间音乐中,由于不同时期所导致的音乐文化不同,所以在进行音乐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必须邀请专业的音乐人员,来对满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进行细致化地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地掌握文化变化的情况。满族的民间音乐分为汉文化下的民间音乐、满汉文化下的民间音乐、满族人的满文化圈下的民间音乐等,这些事实上也是一种音乐文化发展的趋势。为此,在当下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明确不同阶段的音乐文化特色,这样能够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并且对于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推广作用[2]。

  

  (四)完善满族音乐文化的体系

  

  满族是一个历史较为悠久的民族,所以在民族文化方面,不仅文化种类较多,还有着十分深厚的底蕴。满族的民间音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条分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文化,在当下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民间音乐文化体系的构建。目前,还有许多的文化,由于未得到较好的保护,使得文化流失十分快速,许多珍贵的文化也在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消失掉。为了能够保护好当下满族民间音乐的发展,首先应当完善满族音乐文化的体系,汇总规划好不同类型的民间音乐文化,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音乐系统,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文化宣传,使得更多的人能够真正认识到,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是怎样的,表演形式都具有哪些特色。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不仅包括音乐的种类,还包括表演的形式、音乐文化、民族文化、习俗特色等,这些都是形成民间音乐的重要元素,所以,在构建一套完整的体系时,必须保障好内部的结构是十分完善的,这样才能够更好保护音乐的传承和发展[3]。

  

  (五)建立大数据,搭建线上线下的新媒体传播机制

  

  在满族的民间音乐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就是许多人对于传统的民间音乐并不了解。在当下音乐体系发展过程中,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为了能够更好地活态传承非遗音乐文化,首先应当提高人们对于传统民间音乐的认知。上一辈甚至是上上辈人的经历中,对于满族或者其他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些耳闻,但是对其文化历史以及传承发展,并没有较深的了解,导致后一代至当下的我们,对于这些所谓的民间音乐,更是了解甚少。为此,在当下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思维解决满族民间音乐活态传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让更多的人知道满族音乐,了解满族民间音乐发展的历史,这样不仅能够拓宽音乐文化传承的范围,还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承变得更加高效化[4]。首先,当前新媒体兴盛,就可以将网络、电视、电影等作为载体进行传播,或者建立专门的网站,添加关于满族音乐的相关知识,吸引更多人群的目光,把舆论作用提升到一定高度,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满族音乐文化的良好氛围。其次,根植于满族民间音乐活态传承的理论和应用并以之为切入点,加强对满足民间音乐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归纳总结,系统掌握满族民间音乐、活态传承、新型平台创新路径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困境及其主要根由,形成大数据;有效地把跟踪结果的动态性和实时性融合和统一起来,搭建线上与线下之间的互动和新媒体传播机制的设定,这也是活态传承的关键路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满族音乐文化节”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人能近距离欣赏和接触到独具魅力的满族民间音乐文化,并参与其中,形成自主保护意识。为进一步加深公众对满族音乐文化的了解,还可以专门举办讲座、专题展示、演讲活动等,建立满族民间音乐品牌,促进传播与发展。

  

  五、结束语

  

  满族民间音乐的活态传承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话题之一,在进行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民乐文化也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变得更加丰富。满族民间音乐是目前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这些珍贵文化进行传承,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音乐文化,可以从民间音乐与教学进行融合、完善满族音乐文化的体系、建立大数据,搭建线上线下的新媒体传播机制等方式来进行完善,保护满族民间音乐文化发展,促进其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石光伟,刘桂腾.满族音乐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鲍明.满族文化模式:满族社会组织和观念体系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

  

  [3]张淑霞,徐国清.满族民歌的历史渊源及传统音调特征[J].音乐研究,1997,(3):3-4.

  

  [4]李娉婷.古戏台对白族民间音乐活态传承的现代价值[J].戏剧之家,2020,10(26):149-150.

  

  [5]韩立民,李振奇,鱼翔.承德地区满族音乐文化活态传承初探[J].明日风尚,2016,30(08):189-190.

  

  作者:荣蓉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