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300)
【摘要】职业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直接决定了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在音乐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通常在某一学科或是某一领域具备了更为专业的技能,却未重视对音乐人才“一专多能”的培养,这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就业的竞争优势。文章就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模式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师范院校;一专多能;音乐人才;音乐教育
“一专多能”是指学校培养的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适应社会的多方面工作能力。随着我国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这也进一步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一专多能”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状况大为改观,多数的中、小学生音乐教育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需要音乐教师具备更精专的音乐素养与技能。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仍过多地专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培养,未能结合当前社会就业与教育形势,未能真正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事实上,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尚沿袭着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师范性、基础性以及学科性等特点。而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多为中小学、幼儿园等工作岗位,他们将要面对多方的教学以及吹、拉、弹、唱,还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并具有组织、总结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这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也进一步突出了师范院校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二、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课程体系定位不明
师范院校音乐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其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应汲取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之具备未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技能。但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尚沿袭着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师范性、基础性以及学科性等特点,这就导致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多数仅仅具备了较高的音乐专业技能,却在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自身综合能力的学习与提升方面造成了极大的缺失,进而也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结构失衡
当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主要由音乐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普通教育课程组成,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又侧重于音乐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育专业课程中,又过多地强调政治理论课、外语课以及计算机等课程,而学生选修的课程则相对较少,这样也导致了无法在学校内学习到更多的、音乐专业以外知识,使得培养方向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模式构建
(一)以“一专多能”为基础,明确课程定位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必须明确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使之在具备适应中小学等音乐教学所需要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理论的基础之上,还必须强调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问题。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应立足于“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之上,设立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具备深厚、全面、精湛的音乐专业以及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多种音乐表演技能、音乐创作技能,并以“专、精、深”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使之能够适应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二)完善课程结构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须通过制定科学的课程内容,并以此为载体来培养学生具备更优秀的个人素质、更精湛的音乐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如通过音乐审美类课程来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并在原有的音乐美学、音乐欣赏、基本乐理、和声、曲式、教育等必修课基础之上,增设音乐史论、音乐教育理论、音乐创作、各种器乐演奏以及美术常识等选修课程,以此来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提升其对音乐内涵以及音乐教育内涵的理解。
(三)增加各种实践活动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还应将课堂实践、音乐创作、社会实践等各种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通过学生们的各种实践来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学生们运用各种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在学习、检验、提高能及再学习、再检验、再提高的反复循环的过程来进一步促进其对各种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这对全面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具有积极的作用。经笔者实践发现,各种实践活动不必局限于传统的三年级下学期进行,这对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一专多能”方面会造成极大的限制。在一年级下学期时,就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们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如鼓励和要求学生们进入到中小学校的音乐课堂去感受教学实际,让他们与中小学校的音乐教育进行广泛的沟通与交流;也可以在假期期间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使之可以更多地了解、认识到社会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真正需求,以此来促进其进一步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
综上所述,21世纪是一个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世纪,使得每一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均能符合“一专多能”型人才,也是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因此,通过明确课程定位、完善课程结构、增加各种实践活动等手段,既全面提升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水平,又能培养更多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2]宋文献.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5).
[3]王娟娟.探索新形势下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前沿,2012,(10)
作者简介:王玮(1977-),女,江苏淮安人,淮阴师范学院讲师,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