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洋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在西方的音乐世界中,海顿是享誉中外的交响乐之父;莫扎特是世界公认的稀世神童;贝多芬是独立顽强的音乐天才:肖邦是敢爱敢恨的民族英雄;巴赫是将宗教音乐推上顶峰的筑造者。在东方的音乐世界中,孔子是提倡仁爱世界的先人;老子是主张无欲无求的圣人;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文化与华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聂耳写下了振奋人心的抗战歌曲;萧友梅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刘天华将中国传统乐器——二胡发展到了顶峰。
【关键词】西方;东方;音乐
东方的哲人老子;圣人孑L子;出使西域的张骞;引领京剧发展的梅兰芳;带动音乐教育事业的萧友梅以及投身于二胡事业的刘天华,都在东方的音乐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的交响乐之父海顿;稀世神童莫扎特;音乐天才贝多芬;民族英雄肖邦以及宗教音乐的筑造者巴赫,在西方的音乐发展中各领风骚。
一、音乐:西方的一切
海顿是奥地利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在乐队中演奏乐器赚钱。海顿早期凭借着顽强的自学精神和创作热情写出了部分器乐与歌舞小曲,但此时期,他的个人创作风格还并未成熟。随后为亲王服务的近30年中,在爵爷的赏识鼓励下,利用优厚的待遇及良好的创作环境,在这一时期创作出了他一生中绝大部分的管弦乐、室内乐、歌剧以及宗教性作品。到了1781年,海顿遇到了年轻的莫扎特,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以后,海顿的音乐作品开始受到莫扎特的影响,创作出了轻松欢快的作品。随后,他离开了宫廷去维也纳居住,在他的晚年创作生涯中,名声也随之漂洋过海,成为了他功成名就的光辉年代。
莫扎特同海顿一样,也以维也纳为自己生活和创作的中心地,莫扎特在父亲细心严格的教育下,从六岁就开始去各国的宫廷演出,从小就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领悟力被认为是小天才。可惜的是这位被世界公认的稀世之才仅仅活了35年就逝世了。莫扎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的创作涉及到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呜曲、四重奏,大量器乐小曲,独唱曲等,几乎涵盖了音乐的所有领域。
德国的作曲家贝多芬成为继海顿、莫扎特之后的第三位维也纳古典乐派。在贝多芬一生的前22年中,他都生活在一座热爱音乐的古老城市——波恩,他的创作也表达了对开明君主的期盼和对社会改革的向往。随后,贝多芬赶赴维也纳开始了他的第二个创作时期,在这期间,耳聋病症给贝多芬带去的是无法形容的痛苦,《第三交响曲》的完成,标志着他的创作进入鼎盛时期。1851年,欧洲封建王朝复辟,在这样的背景下,贝多芬完成的作品达到了他一生的高峰,包括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等。
肖邦出生在华沙,年轻的肖邦身处在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1830年底,他携带了一杯祖国的热土,离开了那片热土,去寻求音乐上的发展,一年以后,起义失败,这样的历史社会近况触动了肖邦强烈的民族意识,肖邦的创作风格也因此发生了改变,从一个年轻人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转而变成了悲壮力量的作品。肖邦在巴黎度过了他的后半生,在这段时期内,肖邦的作品创作向大型体裁发展,音乐的风格也更加多变,达到了高度的成熟。
巴赫出生在德国的一个著名音乐家族,从小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小提琴和中提琴,作有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被后人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由于家庭的变故,他有了重返宗教音乐领域的念头,创作出了《约翰受难曲》和《马太受难曲》,其中的马太受难曲堪称是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同时,巴赫也是一位伟大的赋格作曲家,他对赋格曲进行了总结,让赋格曲发展到了顶峰。
二、音乐:东方的一切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把音乐与教育结合起来,作为刘义之一进行教授,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的礼乐思想,但同时又对礼乐的重要性加以陈述,将礼作为准则,“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孔子衡量事物的最高准则是“仁”,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老子反对音乐,提出“大音希声”的观点,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眩,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因此,他提倡修真养性去人欲,老子的音乐观虽然不利于音乐文化的发展,但是也阻碍了当时统治阶层间盛行的侈乐之风。
随着张骞通使西域,西亚音乐文化传人渐多,胡笛、胡箜篌等西亚乐器传人,一些杂技、乐舞也被传人,得《摩柯兜勒》曲带回长安。张骞的出使西域打开了人们的视野,建立了汉王朝与西域各国建立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发展了中西交通。
聂耳是近代作曲家音乐创作成功率最高者之一,他的作品内容大多是抗日救国、民族解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抗敌意志。《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就是聂耳,它激励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反抗外敌,可以说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旋律。
萧友梅是我国伟大的音乐教育家,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1920年,经萧友梅提议,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设立音乐体操专修课;五四后,在萧友梅、蔡元培等归国留学生的开拓下,开始出现了专门的音乐教育机构;1922年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萧友梅任教务主任;1923年,北大管弦乐队成立,萧友梅担任指挥;1927年,上海创建了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萧友梅任教务主任。萧友梅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结语
音乐无国界,音乐的语言将西方的一切与东方的一切归结成世界的一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东西方音乐文化正在逐步地融合与发展,音乐创作也好,音乐教育也罢,一直向着共存共融的方向走着。一切的一切,都将在音乐的语言中走向永恒……
参考文献
[1]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2]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3]杜亚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