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音乐教学正文

善用辩证法,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

  • 投稿令狐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611次
  • 评分4
  • 21
  • 0

王海洋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音乐欣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笔者认为,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人格教育与艺术氛围的关系、音乐作品与智力背景的关系、音乐鉴赏与音乐功底的关系。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音乐欣赏;音乐基础

一、音乐欣赏要创造宽松的审美氛围

要把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首先要创造宽松的审美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情趣,从音乐精品中吸收营养,以利于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文化品位的提高。

为此,应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其轻松愉快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不少教材中有京剧音乐内容,通过欣赏京剧选段,了解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优秀文化的情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如果简单设计,一些老师可能会这样做:先用读、写等方法介绍京剧基础知识;再听、看录音和视频,最多要求跟着哼几声;最后简单提问并总结:好听吗?好听!京剧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我们一定要喜爱它、唱好它……

貌似这节课也很顺利,一些老师也因此给欣赏课设置了一个套路,即“讲、听、看、唱、小结”,这就导致审美活动变得简单、僵化。我曾听过一位教师的课,她课前精心准备,课上发问“最近有啥好看的电视节目?”(有答案是“《爸爸去哪儿》”。遂课件播放《爸爸去哪儿》中演员吴镇宇等在浙江新叶村演戏的视频,当吴以法海造型出场,一张口却是“开封有个包青天……”,引来全班爆笑,于是探讨包公与法海的形象,很快聊到京剧脸谱,由此谈到京剧各行当,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因话题从电视节目开始,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课堂教学的氛围就显得很宽松。在此环境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一些京剧知识。接着,教师准确范唱了书中《打渔杀家》选段《老爹爹清晨起前去出首》,再次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分析、示范、学唱以及欣赏视频、请学生表演等多种方法,结合课件的精彩展示,营造了宽松的审美氛围。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让学生唱出味儿并上台表演,台下同学借用微信的形式“点赞、评论”,这种参与,成功吸引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宽松的氛围中,使学生深受教育和启迪。寓于这种氛围中的人格教育好比春风化雨,凭借艺术的魅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创造宽松的审美氛围更表现在如何正确处理好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艺术的关系方面。通过宽松的审美氛围,丰富人格教育的内涵,使学生既不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也不盲目排外、妄自尊大,培养其相容性、想象性和创造力,成为现代文化艺术的交流、建设和创造者。

二,音乐欣赏要借助宽广的智力背景

音乐欣赏教学任务的完成,绝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应在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展开。纵观各版本的高中音乐欣赏课本,其本质特征固然在音乐自身,但也不可忽视其另一面——丰富的知识内涵和对师生素养的多方面的要求。从教材漫长的人物画廊中可以看出:不借助广阔的智力背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再从历史知识的角度看,不仅涉及“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还有楚汉相争、垓下之围、诸子百家,特别是儒、道、墨对待音乐的态度,还涉及世界历史上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这些固然应托付历史课,但既与音乐欣赏相关,音乐老师就回避不了,更不能唱“空城计”。倘若不了解十九世纪奥地利与普鲁士的战争,就无法理解当时维也纳人民的哀伤,也就无法理解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同样,如果不懂什么是乌托邦,不能历史地看待乌托邦思想,就无法感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意境,更无法说出它与《国际歌》的联系和区别。

高中音乐欣赏,还涉及古诗词,比如古今咏唱梅花的诗歌,因为只有从这些诗歌中吸取营养,加深对梅花精神品格的认识,才能深刻地领会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况且,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与文学从来就是不可截然分割开来的。

欣赏课还涉及我国众多的地名:西安、扬州、苏州、开封、阿勒泰、鄂尔多斯、喀什……不胜枚举;提及的少数民族:回族、侗族、苗族、彝族、高山族、哈尼族等,在中华民族的音乐史上,他们各有其创造,又共享其辉煌。如果对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知之甚少,对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够熟悉,又怎能通过音乐欣赏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呢?

三、音乐欣赏要重视打牢音乐基础

高中音乐课既是运用初中已有知识,深入理解音乐名著的过程,又是在鉴赏过程中更扎实地打好音乐基础的过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联想的能力,加深对音乐特别是民族音乐的感情。为此,应十分重视在学生对音响的感知和情感的体验中强化有关音乐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是贯穿教材各单元的重要内容。

例如,节奏为什么被喻为音乐的“灵魂”,和声有什么样的色彩作用,音色怎么样来表达音乐的情感,这些要素相互之间又是怎样一种关系……如果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能正确理解这些知识,并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就更容易学会鉴别美丑,并能对作品作具体分析。比如欣赏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锣鼓》时,他们就会揣摩如何通过节奏与音色的表现,配合身段动作、烘托气氛,使人物的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更加感人;再如,欣赏已失聪的贝多芬所作的《欢乐颂》时,就能理解贝多芬是怎样锤炼出返璞归真的简单而又圣洁的旋律,又是如何通过和声的效果、速度的对比,造成宏伟的气势,表达出“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思想感情的……音乐欣赏教学是为了提高人的素养,而素养就好比一棵树,它总是植根于基础知识的土壤里。在音乐欣赏中,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它将导致树的枯萎。

音乐欣赏能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执着的追求,引导学生把各科知识融于一炉,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把自己对美的鉴赏和对理想的追求融于一体,使音乐鉴赏在自身人格的构建中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这种人格的构建,固然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但同时也不可忽视健康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而音乐欣赏正是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可以引发出美丽的想象和深邃的思考,产生催人奋进的力量!

音乐欣赏,对于许许多多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就是前进道路上的鼓舞士气的进行曲;而辩证法对于执教高中音乐的老师来说,则是必不可少的鲜明路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