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音乐教学正文

参加“名师大篷车”活动后的思考

  • 投稿吉田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18次
  • 评分4
  • 71
  • 0

李江华

宝鸡市“名师大篷车”行动计划教师培训活动,围绕“创新课堂教学、名师示范引领、促进专业成长、服务农村基层”的主题,为基层教师搭建了一个“与专家对话、和名师同行”的交流平台,让教学名师和基层教师在培训中达到共鸣,促进专业成长。10月17日,我作为一名现场授课教师,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为扶风县薄弱学科教师现场进行《苹果丰收》的授课和互动活动。

此次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一线教师对音乐教学的不懈探究与执着,看到了扶风县教育局对薄弱学科的重视与期待,也看到了我市“名师大篷车行动计划”的意义及责任,面对广大音乐教师的现场面对面提问,我结合自己20年来的教学经验,进行了详细解答。现将自己本次课堂教学中的一点做法思考与大家分享,促进共同发展,打造音乐好课。

一、“有的放矢”——精准选择发声练习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发声练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良好的发声练习,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为歌唱教学做好铺垫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歌唱教学中发声练习的环节,老师们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发声练习是传统教学的遗留方式,形式死板。有人提出将其趣味化,调动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我认为,在音乐课中进行发声练习还是有必要的,只是不能再为了练习发声而发声,而是要改进练习的方式方法,尽量结合歌唱实践,做到科学、自然、合理、有效,并充满趣味。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发声练习也是音乐歌唱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只是教师不必过于强调发声方法,只是简单模仿激发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兴趣。对于高年级来讲,选择发声练习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量身定做。如,教学《同一首歌》这一课,选择的发声练习曲,可以是抒情缓慢的训练,重点训练学生对声音的感觉;而在类似《赶圩归来阿哩哩》那样欢快的歌曲教学时,则可以选择顿音练声曲,训练学生对声音的爆发力控制,为更好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服务。

二、“预先铺垫”一节奏训练对号入座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重视节奏训练。

1、在模仿中认识、感悟节奏

低年级音乐教学,应采用从模仿音乐节奏起步。在教给学生们认识音符、节奏的同时,诱导他们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如二分音符的节奏(X-)模仿火车鸣笛声响(呜——);四分音符的节奏(X X)模仿火车发动的声音(突突);八分音符的节奏(X X X X)模仿钟表的走动声(嘀嗒嘀嗒)。中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也可适当地模仿自然界的声响。如切分音节奏(X X X)模仿母鸡叫(咯咯咯);三连音节奏(X X X)模仿敲门的声音(笃笃笃);十六分音符的节奏(XXXX)模仿机关枪的声音(哒哒哒哒)。这种做法在教学中,不但起到了强化作用,加深了孩子的印象,而且反过来学生可以从模仿中联想起这些抽象的节奏,悟出其中的道理,使教学变得直观、具体。学生听到音乐节奏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响声,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增强了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2、在律动中感知、体验节奏

音乐的节奏美是小学生最容易体验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设计各种节奏让学生练习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音乐的节奏。教师板书:X X|X X| X X| X x|请一个学生按节奏走,走起来显得稳健,用这种自然的走动感受四分音符的节奏和时值,八分音符的节奏和时值用小跑步体验。还可通过拍手法进行练习。在教《其多列》时,曲谱5 3 3|5 3 3|”学生右手握拳打在左手上。第二拍伸出食指点在左手心上。学生一边做这两拍的动作一边念节奏“跑跑走|跑跑走|”只需三至五次训练,学生就理解了。训练起来就合拍,兴趣也就来了。体止符的节奏可启发学生做小兔的蹦跳。随着音乐教学的逐步加深加难,按节奏朗读歌词要辅以多种节奏的姿势拍手、拍左(右)手,跺左(右)脚。

3、在游戏中感知、表现节奏

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中,学生的想象创造性思维均比平时活跃,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宜多开展一些音乐游戏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活跃的思维环境,对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其它各种能力很有益处。如教《赛船》这首歌曲时,我让同桌二人中一个当划船者,站着唱号子“嗨”,还要双手半握拳,第一拍用力向前伸出,第二拍双臂曲肘,双拳收回到胸前“嗨”的号子声应短促有力。另一个当乘船者,一边唱歌,一边拍手,每一小节第一拍拍一下。通过这个游戏利用歌词和旋律的节奏,配上“嗨”的号子声。以渲染赛船的气氛,学生就仿佛置身于赛船时你追我赶的热烈气氛,这样学生通过身体各种感觉器官的活跃,充分运用节奏速变,力度的变化来体现赛船时的情景。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个个都表现出争第一的感觉。

三、“循序渐进”一和声训练由浅入深

在合唱教学中,在正确地掌握了歌唱呼吸、发声等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和声训练,使合唱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

开始就要求学生做到两个声部声音和谐,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做一些听辨和模唱方面的练习,如先弹出“1”再“3”听清、唱准了,一起弹出,问学生有几个音?能分辨音高吗?按声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音高唱一唱。开始要求唱准自己声部的音高,慢慢就要求“唱一听二”,即既要唱准自己声部的音,又聆听另一声部的音,以培养音准能力,自控能力。应注意的是要保持轻声有力的歌唱,这样的合唱清晰可辨。通过动口,动耳,动脑,不断强化学生的和声感觉。这样的练习尽量每节课都能安排五分钟左右,由浅入深。和声练习曲不在于长、难,而在于坚持不懈地练。加深和声感觉是目的,然后逐渐扩大到三声部、四声部的和声练习。可采用“找朋友”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按三度音程关系叠置和声音程练习。如“1”的好朋友是“3”,“3”的好朋友是“5”,余类推……他们很有兴趣。教师还可以与不同声部进行合作的辅助训练,即教师奏或唱第一声部,与担任第二声部的学生合作,以后让第一声部的学生先轻声、再逐渐放开声音地跟自己唱。当教师感觉到第一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自己的奏唱再随机地由大声转为小声、由完整地唱变为只在需要的地方甚至只在某些音上“搀扶”他们一下,当一点问题都没有后,再让学生两个声部合起来,这样就“水到渠成”了。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反过来辅助第二声部,使之能顺利地与第一声部合作。

在演唱训练中,声部的均衡与清晰度也是很重要的,它决定着合唱的协调、和谐和统一。为了使学生在合唱中不受其它声部的干扰或牵制,让他们捂起耳朵来唱或是隔开来学,都不是好办法,合唱的根本价值和意义正在于“合”,各声部在演唱中,要求学生做到不仅能够监听自己的声音,还必须能听到另外声部、别人的声音及和声效果,借以不断调整自己的音准、音色和音量,使自己的声音和集体的音响一致,绝对要防止一声部压倒另一声部的现象,要能互相配合,做到默契合作,以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激趣促学’一联系生活感受体验

在和声训练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感受体验,如:让学生发现大自然当中的“合唱”,雷电轰鸣声;雨点滴答声;树叶沙沙声;人的脚步声;风的呼呼声……,让学生从中找到乐趣,并且通过力度、音色等美化与控制,了解音乐元素结合的和谐统一,并且真正意义上理解和声的美妙之处:

雷声: 轰—— — | 轰—

风声: 哗—哗— | 哗—哗— |

雨滴声: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脚步声:咚咚 咚咚 咚咚 | 咚咚 咚咚 咚咚 |

类似于这样的练习素材都来源于生活,教师巧妙创编和声节奏型,引导学生从他们敏锐的声音入手,能够用身边的东西来创造声音,用实物来模拟声音,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认识生活,结合角色去感受、表现音乐,感受声音里的艺术。联系生活进行和声训练,既有趣又易理解。

结语

歌唱教学不能仅把学会歌曲当作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是要把最终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学会一种生动的表达方式上。应结合歌唱的内容选择发声练习;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节奏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和声训练;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感受、体验、表现;主动积极投入歌唱活动,学会以歌唱的方式表达情感、描述情景、与人交流。

李江华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高新第一小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