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音乐教学正文

浅析二十世纪节奏的发展及其组合特征

  • 投稿黎贝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1019次
  • 评分4
  • 58
  • 0

何苏杰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在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和声语言的发展,在音乐中的节奏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拥有了众多全新的要素,同时使用各种手段来让音乐中的节奏变得复杂也是二十世纪音乐创作的特点。而目前的音乐也十分重视节奏的发展,同时在音乐史上的各种事实也说明了节奏的发展会伴随着音高的改革,而新的音高语言也会促进节奏进行更新。文章主要从二十世纪音乐节奏的发展入手,讨论了音乐节奏的发展以及组合特征。

【关键词】二十世纪;音乐节奏;发展;组合特征

引言

音乐节奏的发展可以说是音乐史的发展,音乐史上的节奏在进行改进过程中是需要和音高进行相提并论的,音高改革可以带来全新的音高语言,帮助音乐节奏产生新的创作方法,例如可以使用调性来将节拍消失,也可以让音高序列化,音高序列化可以帮助节奏有序。由此可见,对音乐节奏的发展进行研究对于音乐的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而历史上的多位音乐家也在节奏上进行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勋伯格、德彪西、威伯恩、巴比特以及布列兹等。这些音乐家在节奏上的研究为现代音乐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同时在二十世纪,音乐节奏也从量变到达了质变。而对这些音乐家在音乐节奏方面的贡献进行研究,对于现代音乐的帮助十分巨大,文章主要讨论了二十世纪的音乐节奏发展以及其组合的特征。

一、传统音乐节奏的延续和发展

(一)斯特拉文斯基在音乐节奏上的发展

斯特拉文斯基在节奏的发展上显得尤其大胆,对节奏的处理显得十分多变和丰富。例如在1913年上演的《春之祭》中,斯特拉文斯基在传统的节奏形态以及拍子的结构上进行了极大的处理和改进,例如斯塔拉文斯基在常规的小节上的节奏型做出了不同于常规的重音处理,而通过这种重音处理,就能够将传统的节奏模式平衡打破,也就能够产生一种交替的节拍效果。这种节拍效果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能够划分为多种节拍,例如有一种效果就是5/8、2/8、6/8、3/8、4/8、1/8的交替型节拍效果。

同时斯特拉文斯基也将很多种传统音乐中没有使用过的节拍加以使用,同时这种使用的方式十分频繁,也是交替着进行的。而正是由于这种处理,让节拍的组合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显得十分复杂。而正是由于《春之祭》的演奏,才让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得到了重视,从而在这以后的作曲家的作品中可以见到多种的节奏处理方法。同时斯特拉文斯基也在纵向节奏层之间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形成一种异步对置的节拍,让节拍变成了复合型。同时通过节拍的复合型处理,节奏可以在不同重音之间形成一种纵横的交替,也就能够生成很多种节拍型,以帮助节奏空间充满更多的内容,也可以让空间和时间形成统一。例如在某些乐曲中,斯特拉文斯基将四个省部进行了统一的节拍记谱处理,但是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显得十分复杂。

(二)德彪西在音乐节奏上的发展

德彪西在音高组合方面做出了相当突出的贡献,德彪西不仅对大小调的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德彪西对大小调以外的诸如调式、音阶等也有广泛的研究以及使用,例如德彪西使用全音阶、五声音阶以及平行和弦。德彪西对于一些不协和和弦以及不协和音也做出了不同于常规的处理,这种方式也就导致了传统和声句法在现代音乐中几乎已经没有使用。德彪西的音乐往往具有纤巧、暖昧、迷离以及朦胧的特点,演奏起来的感觉十分温和柔美。但是德彪西在节奏方面打破了传统的节拍,有限度地对常规形态做出了非常规的组合,形成了德彪西自己的风格,对现代音乐也做出了相当突出的贡献。

(三)勋伯格在音乐节奏上的发展

勋伯格在他的一生中也为现代音乐做出了许多贡献,勋伯格的音乐风格无调性,同时勋伯格也在1910~1920年开创并且完善了序列十二音的音高组合法,正是由于勋伯格这种十分突出的贡献,推动了整个20世纪的音乐发展。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勋伯格并没有像他的学生韦伯恩那样,对于音乐的节奏做出本质的改革,只是如同德彪西那样对节奏的某一个部分作出相应的突破。在这一点上,勋伯格1909年的作品《钢琴曲三首》中的op.11,NO.1的前四小节中体现得十分清楚。

(四)巴托克在音乐节奏上的发展

巴托克在音乐节奏上的发展主要是直接记谱这种方法的使用。例如在巴托克的《第三弦乐四重奏》中,就通过使用直接记谱的方式,同时使用了多调式的思想来组织音高,这种方式下能够形成一种维度较多的不拘形式,由此可见在组合节奏上也是和传统节奏组合方法不同。

二、传统节奏的变化情况

(一)威伯恩在传统节奏上的发展

威伯恩在传统节奏上做出了较大的改变,对二十世纪的音乐节奏变化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在这一点上,威伯恩于1931~1934年间创作的《协奏曲》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威伯恩是勋伯格学派成员,同时也是勋伯格学生,威伯恩在曲中不仅将勋伯格的序列十二音的思想发扬光大,同时威伯恩在曲中也首次使用了节奏比例模式的方法来将音乐进行组织。正是由于这种方法,威伯恩将十二音音乐中的节奏关系进行了较好的调整。在威伯恩的音乐发展过程中,“比例”是具有双重含义的。在一方面,“比例”代表了节奏细胞中每一个音值的比例。而在另一方面, “比例”指的是节奏细胞在缩小扩大过程中的倍数在这一点上,威伯恩在1940年所创作的作品《管弦乐变奏曲》的op.30中就表现得很清楚。在乐曲中,使用了极为复杂的比例来将节奏进行组合,例如在某一小节中的低音提琴节奏细胞就使用了2:2:1:2的比例,如图所示:

在这一小节乐曲中,我们可以发现双簧管的节奏是使用3:1以及增值逆行,长号是减值逆行的2:2:1:2比例。中提琴是节奏卡农,这是因为使用16分音符进入。由于节奏比例法的提出发扬,节奏的发展由量变进入到了质变,在这种方法下,尽管拍号是存在的,同时很多节奏型都是传统的,但是按照比例来将节奏进行组合,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使用的过程中,彻底地将传统节奏的均衡以及方整特征进行了改变。

(二)节奏比例法的启发

节奏比例法和节奏细胞使用法对二十世纪音乐节奏的意义十分巨大,威伯恩在发现节奏比例法和节奏细胞使用法后,也对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依据,许多作曲家都模仿威伯恩的做法来进行作曲。例如在1940年,布列兹在《第二钢琴奏呜奏》,就使用节奏细胞的方法,在这首乐曲中,有两个节奏细胞作为一个动机,在节奏展开的过程中始终贯穿其中,并且作出增值或是减值的处理。

(三)节拍转换对节奏发展的意义

节拍转换能够帮助绝对节拍的速度转换为一种全新的速度,并且节拍转换也可以帮助律动速度和律动分组进行相应的变化。在使用节拍转换的过程中,主要是将旧速度以及旧节拍中的一个音值等同于新速度和新节拍中的音值。这个音值可以被称作是“中介音值”,中介音值和中介和弦在调性转调中的作用有着一定的相同点,如果速度没有任何的关系,就可以将速度进行连接。著名作曲家卡特在作品《八首练习曲与幻想曲》中就是用了这种方法,在大管声部以及单簧管声部的三连音四分音符是有着对应关系的,同时在拍号进行了相应的转换后,四分音符又会按照和前一小节中的三连音四分音符同样的速度进行运动。由此可见,节拍转换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音乐史上的节拍发展过程而言,这是一个新的角度,卡特就正是利用了这种技术,创作出了具有他本人特征的作品。

三、序列化节奏的发展情况

(一)序列化节奏的概念

在整体序列化音乐中,节奏和节奏的构成通过两种形式进行体现。在第一种形式上,节奏是指音高序列中的节奏结构,在实现的过程中,将音高级别的大小进行使用,从而能够确定时值的大小,并且使用音程级的大小来将时值的长短进行确定。在第二种形式上,是使用数字来将节奏的结构进行控制。这些数字为数列,数列包括数学数列和人工数列。由此可见,节奏是和数字有着密切关系的,只是一些源于音高序列,另一些受控于数列:而正是由于这样的情况,节奏和受控序列的音高可以在风格上达到和谐的效果。

(二)巴比特在序列化节奏上的发展

巴比特在序列化节奏上也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在1948年巴比特创作的《钢琴曲三首之一》中,就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了序列化节奏。但是实际上《钢琴曲三首之一》中,在使用节奏的方法上也是使用了威伯恩发现的节奏细胞比例法。我们可以发现在乐曲前半部分音高材料主要是序列原型的,但是随着乐曲的展开,通过节奏细胞的变化以及音高序列的变化,巴比特使用音高序列的四种形式变化相互配合,并且构成,在《钢琴曲三首之一》中的三小节中,巴比特在声部音高材料的选择上主要是左手声部为RI,右手声部为R,因此右手声部的节奏为2451,左手声部的节奏为4251。

(三)布列兹在序列化节奏上的发展

布列兹在序列化节奏上也有所造诣,例如布列兹在1951年创作的钢琴作品《结构Ia》中,在音高材料上就借鉴了梅西安,创作《时值与力度的列式》的过程中,就在节奏安排上大量地使用序列化的方式进行安排。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主要是通过32音符来作为基本时值进行表现的。通过32音符作为基本时值,并且按照音高序列进行递增,就可以形成一个时值的序列。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布列兹在音高序列为倒影,就使用逆行的形式,如果音高序列为原型,就使用倒影。而这种处理方法为序列节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音乐使用序列思维处理节奏,不仅不会为节奏组合带来局限,同时也为节奏带来了大量的可能性。

四、自由随机节奏的产生

(一)自由随机节奏的概念

自由随机节奏的概念是无逻辑、无规律的节奏。这种节奏有着极大的偶然性。但是在二十世纪的节奏发展过程中,自由随机节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例如在卢托斯拉夫斯基创作的音乐作品中,对节奏做随机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将偶然进行控制,也就是“有控制的偶然”。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在细节上进行随机的变化。同时在音高、音色和力度上都需要进行严格的限定。而正是由于对自由随机节奏进行了相应的限定,因此自由随机节奏在演奏的过程中也会拥有一种“无序”但是也具有传统音乐节奏的特点。

(二)自由随机节奏的特点

自由随机节奏和序列化节奏也是有相同点的,都是需要使用随机和自由的方法对节奏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由于作者所属的流派不同,组合以及组合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例如可以使用不同的控制手段,就能够构成节奏的偶然性,同时使用随机法则来对节奏进行处理,节奏就能够有一定的美感。在二十世纪的音乐节奏发展上,这些方法有一定的趋向性,从控制自由开始向完全自由的方向上发展。

(三)自由随机节奏的应用

自由随机节奏在二十世纪的音乐节奏上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例如泽纳基斯创作的《pithoprakta》中,弦乐器的处理方式为分奏处理,而且在处理方式上的设计十分紧密,因此演奏效果较好。泽纳基斯也在作品中的随机创作中趋向自由创作。而在目前的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也强调超出一定形式,并且使用自然节奏进行偶然组合。

五,结语

二十世纪的音乐节奏发展对音乐的发展十分重要,文章讨论了几种节奏发展效果和作曲家的实例,分析了音乐节奏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趋势,而这些实例对于我国的音乐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效果,能够在我国的音乐创作中进行参考。

参考文献

[1]肖楠楠二十世纪音乐节奏训练的整体创编教学思维[J].民族音乐.2013,(2)

[2]吴薇二十世纪音乐旋律听觉训练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许扬宁试析梅西安节奏模式对许常惠音乐创作的影响——以三首作品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2).

[4]包天天.探索肖斯塔科维奇早期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及演奏特征一一以《三首幻想舞曲》为例[J].音乐时空,2014,( 14)

[5]陈思桥二十世纪音乐的听觉训练要从德彪西的作品入手[J].艺术科技,2014,(4)

[6]郝芳.声音新概念——如何看待二十世纪的现代音乐[J].文教资料,2007,(29)

[7]周敏浅谈二十世纪音乐中创新因素的体现[J].科学与财富,2011,(7)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