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音乐教学正文

祖国的花朵在歌声中成长——儿童歌曲赏析(八)

  • 投稿傲慢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900次
  • 评分4
  • 89
  • 0

陈辉

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文艺事业受到极左路线的严重干扰,陷入了低谷。那个时代的儿童歌曲受政治影响明显,在创作上内容单调,语言贫乏,形式呆板,风格单一。当然,不可否认,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如《我爱北京天安门》《火车向着韶山跑》《小司机》《井冈山下种南瓜》《小小螺丝帽》《红星黝《小松树》等。这些歌曲受当时的政治气候影响,所留存的时代痕迹较深,大多是以歌颂党、歌颂领袖为主,但在当时文艺创作一片萧条的情况下,这些作品仍然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人,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我爱北京天安门》(金果临词、金月苓曲)创作于1972年,发表于《战地新歌》第一集,是20世纪70年代影响很大的一首儿童歌曲。它只有九度的音域,演唱适应面广,曲调简洁、明快、活泼、流畅、清新、自然,充满了朝气。是我国传唱最为广泛的儿童歌曲之一。歌曲用朝气蓬勃的音乐,塑造了对祖国首都满怀热爱的孩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那个时代全国人民意气奋发、团结向前的共同心声,不仅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也深得国际友人的喜爱。

歌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由同一素材发展而成,句尾落音从属到主,结构对称、方整,音乐材料凝练、集中;第二乐段由两个节奏宽广的对比性乐句组成,旋律线拔高,推动了歌曲的情绪,使音乐具有变化展开的意味;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尾句旋律上扬,传达出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坚定、勇敢的向往。

《我爱北京天安门》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人,都是记忆深处无法抹掉的一个特定符号。

《红星歌》(邬大为、魏宝贵词、傅庚辰曲)是故事片《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一首雄壮而又带有抒情性对比段落的队列歌曲。唱起这首歌,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红军小英雄潘冬子的形象。他穿着红军军服,扛着红缨枪,威武神气地走在大路上,胸中充满了革命自豪感。

歌曲采用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完整统一,形象鲜明,曲调明朗舒展,充分展示了红军小战士的英勇形象和对党的无限忠诚。第一乐段是热情饱满、富有弹性的齐唱,具有行进的动感节奏。对比性的中段,是个抒情而优美的展开性合唱乐段,以复调手法写成的二声部互相对答乐句,上下呼应,舒展而富有层次,既是对斗争历程的回顾与美好未来的憧憬,也是对工农红军的象征——红星的热情赞颂。第三乐段是主题的再现,最后两句是歌曲的高潮所在,“闪闪的红星传万代”演唱时速度放慢,形成全曲的结束感。

《红星歌》在70年代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千百万少年儿童的光荣梦想。

陈辉 浙江台州学院艺术学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