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音乐教学正文

葫芦丝气息运用的显著特点和原理

  • 投稿Sear
  • 更新时间2016-01-11
  • 阅读量232次
  • 评分4
  • 80
  • 0
 摘要:相对于其他民族吹奏乐器来讲,虽然在演奏技巧、指法等方面有着很多的相同,但是葫芦丝在气息运用上还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而明白这些不同之处,往往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使用葫芦丝。因此,文章结合葫芦丝演奏经验,探析葫芦丝气息运用的特点,并且尝试着揭示其发音原理,希望在此话题探讨的过程中,能够使得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葫芦丝这件乐器。 
  关键词:葫芦丝教学 气息 显著特点 发音原理 
  葫芦丝是我国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是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主要流行于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和昂族中,有着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简单易学等特点,受到很多音乐家的喜爱。不同于其他民族吹奏乐器,其在气息运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一、葫芦丝的简介 
  葫芦丝的历史比较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从构造上来看,箫管数目正好与三管相同,两个副管不开音孔和古代的箫是一样的,在此构造上可以发出五度音程。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于葫芦箫进行了改造,出现了十四个音的葫芦丝,不仅可以保证原来的音色和风格,还使得其音量、音域、音色得到了拓展,葫芦丝因自身具备的文化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迅速走出了狭窄的山寨,走向了越来越多旅游景点,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器材。西北音乐中的《黄土谣》、侗族的《侗乡之夜》等都是比较优秀的葫芦丝音乐作品。 
  二、当前葫芦丝教学现状 
  既然葫芦丝是傣族的象征,承载着少数民族文化精髓,就有必要积极将其继承发扬下去,这就需要开展高质量的葫芦丝教学工作,通过对当前葫芦丝教学情况的调查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葫芦丝教学内容体系不完整 
  由于葫芦丝是来自于民间的乐器,相对于其他国际上成熟的乐器来讲,其受众更加少,突然将其纳入到教学领域,由于缺乏经验,难免会存在教材内容不完善的问题,比如演奏技巧的标记和音域的介绍存在不统一的情况,渲染的版本多样化,考试的级别差距比较大等。另外,当前葫芦丝教学教材比较陈旧,与当前的演奏实践存在很多不吻合的地方,以此为依据去开展葫芦丝教学,也存在很多的隐患。 
  (二)葫芦丝的教学素质普遍不高 
  通过对当前葫芦丝音乐课程的调查发现,很多参与到第一线音乐教学的教师都不懂得如何去控制葫芦丝的气息,甚至出现了以吹奏竹笛的方式去进行葫芦丝吹奏,给学习葫芦丝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误导,也难以保证学生能够切实的掌握葫芦丝的吹奏技巧。从理论上来讲,竹笛的指法和演奏技巧与葫芦丝比较相似,但是葫芦丝的音域更窄,气流更加流畅,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小。两者在此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归根究底来讲,当前葫芦丝教学素质普遍不高已然成为葫芦丝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葫芦丝演奏技巧的归纳不足 
  以葫芦丝气息运用来讲,对于葫芦丝演奏技巧的归纳不足,常常会在不理解葫芦丝气息运用特点和原理的背景下,就开始去学习实际的葫芦丝课程,这显然是不利于后期学生在葫芦丝演奏方面的健康发展的。从本质上来讲,葫芦丝作为乐器的一种,是规律振动后获得的具体效果,如果忽视对于葫芦丝演奏技巧的归纳,就不懂得以正确的理论去引导。 
  三、葫芦丝气息运用的显著特点和原理 
  (一)葫芦丝气息运用的特点 
  葫芦丝气息运用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低音区“567”三个音气息运用的关键在于:这三个音的气息运用要急一点,这与其他管乐的吹奏运气是截然不同的,以竹笛来讲,其低音区都是以缓着去吹的,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否则就会出现低音的混淆状态,不利于演奏效果达到最佳。 
  “456”三个音气息运用的关键在于:首先,葫芦丝的音域范围涉及到十个音,其中的“456”属于音域范围最高的三个:其次,在进行这三个音的气息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气要缓和一点,不能以急的气去进行,否则就会造成音量平衡失衡,或者吹不出声音来。总体来讲,这也是初学葫芦丝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有时甚至会损坏葫芦丝。 
  整体音域气息运用的特点在于:在低音区的气息运用的时候,应该坚持一个急的原则,在高音区的时候应该坚持一个缓的原则,上述六个音的运气方法应该是与竹笛保持相反的。从实际音乐演奏的角度来看,音域中的“123”三个音气息运用也是与竹笛相反的,唯一的区别在于葫芦丝的气息运用中没有前面气息那样明显。详细来讲,其在音域范围内的运用,充满了趣味性。总体来讲,这就是葫芦丝演奏的气息运用的突出特点。 
  (二)葫芦丝气息运用的原理分析 
  积极研究葫芦丝气息运用的原理,也是学习葫芦丝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的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探析葫芦丝气息运用的基本原理:葫芦丝属于簧管乐器,其发音的原理遵循气流通过气箱,使得簧片的簧舌出现部分振动,由此使得空气柱产生共鸣,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从理论上来讲,气流通过气箱使得簧舌出现局部振动,在此过程中簧舌的其他部位也会出现振动,只是其振动程度是不一样的而已。在明白这些之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气息运用特点了,在同样音孔通过气息变化比较急的话,此时是不可能出现高八度的音来的,此时唯一能够感觉到的是音量的变大或者变小,如果音域内的六个音通过急速吹的方式来进行,此时感到的变化就是音量变大了,通力在456这几个音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的就是音量变小或者没有声音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葫芦丝不是八度乐器。 
  另外,如何去解释567三个音要运急一点儿,456三个音要运缓一点,气运急的话,声音会变小,甚至出现损坏葫芦丝的情况呢?为什么要遵循从低音到高音气息运用要不断减弱的规律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上述三个问题: 
  我们知道葫芦丝是气流通过气箱使得簧舌发生局部振动,由此使得管子内部空气柱出现共鸣,进而产生声音。也就是说每一个音在簧舌上的发音部位是不一样的。详细来讲,葫芦丝的核心部件是簧舌,其是根部宽,头部尖的梯形,三角形,簧舌发音的高低与它振动部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我们吹出低音区567的时候,簧舌振动的部位会慢慢接近簧舌的根部,在吹出中音123的时候,簧舌振动发音的部位介于根部和头部之间,这种推断并不是凭空的,我们不妨去探讨一下发音体振动面积与音高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知道面积越大,发音越发低,厚和柔和,面积越小,发音越发高,尖和亮。由此去解释567三个音发音急的原因:其一,上述三个音发音部位靠近簧舌,振动面积比较大,往往需要急的气流去实现其振动,由此得到相对应的声音。其二,簧舌的根部与铜片之间是相互连接的,起振发音相对头部来讲,其难度更加大,因此需要以急的气息来进行操作。同样的道理我们去解释456三个音缓的原因:其一,上述三个音靠近簧舌的头部,振动面积较小,缓和的气息就能够达到振动发音的效能。其二,簧舌的头部和铜片是相互断开的,以缓和的方式去吹,可以获得更加好的效果。同样的道理我们一样可以去解释气息运用由急变缓的原因。 
  (三)葫芦丝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于当前葫芦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以使得葫芦丝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以不断的提高。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组织葫芦丝演奏专家、乐器研究专家、音乐协会成员、葫芦丝爱好者对于葫芦丝教学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制定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葫芦丝教学教材体系,以实现葫芦丝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出发点,积极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葫芦丝教学内容体系,为更加有效的开展葫芦丝教学工作奠定夯实的课程基础,其二,高度重视葫芦丝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鼓励教师以自学的方式去研究葫芦丝的演奏技巧,或者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葫芦丝教学培训中去,找到自身葫芦丝演奏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积极进行改善,以保证能够切实的在实际葫芦丝教学中发挥效能。其三,不断总结和归纳葫芦丝气息运用技巧,从振动理论,音乐学的角度去解释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去进行运作,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葫芦丝的奥秘,避免出现乐器学习的误区,从而实现葫芦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其四,积极将优秀的葫芦丝文化作品作为教学的重点,以此去激发学生学习葫芦丝的演奏技巧,以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为重点,使得学生能够在切实的音乐演奏方面走得越来越远。 
  四、结语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葫芦丝教学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也是在所难免的,相信在深刻剖析葫芦丝气息特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都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到葫芦丝的运行规律,由此去开展葫芦丝教学工作,往往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葫芦丝教学效果和质量,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国葫芦丝教学事业将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