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音乐教学正文

解读彝族古歌《妈妈的女儿》

  • 投稿Lanc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954次
  • 评分4
  • 46
  • 0

易向红(丽江市宁蒗县文化馆)

《妈妈的女儿》 (彝称《阿嫫尼惹》)是在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和云南宁蒗彝族地区广为流传的叙事歌及哭嫁歌之一,描述了妈妈的女儿——阿嫫尼惹的出生、成长、出嫁以及嫁到婆家后的痛苦生活,是千百年来彝族妇女对买卖婚姻和家庭奴役的反抗意志的结晶。临嫁姑娘公然对奴隶社会的婚姻制度进行了鞭挞,对父兄进行了指责,语词锋利,把买卖婚姻揭露得比较深刻。

《妈妈的女儿》以一户人家的女儿远嫁他乡而思念自己的父老乡亲,追忆自己童年生活成长过程,哭诉包办婚姻制度给她带来的婚姻灾难为主线,铺展诗情,刻画一个旧时代彝家民女的一生的。她是旧时代千万个彝族女儿的代表。《妈妈的女儿》 (彝称《阿嫫尼惹》)是凉山旧时代彝族妇女生活的典型化的揭示:从“幸福”地降临人世到“活无路,死无处”境地。阿嫫尼惹的一生,也是每个劳动妇女的一生,《妈妈的女儿》中的每一诗句都是长期以来她们用血与泪洗练出来的,字字是情,句句是泪。从妈妈的女儿阿嫫尼惹呱呱落地来到人世开始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在繁重劳动的磨炼中长大成人,被迫嫁到婆家后终日哀叹,到最后凄苦欲绝的惨淡人生。它向人们展现了世世代代千千万万个美丽、勤劳、能干和善良的彝族妇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的必然命运。唱哭嫁歌时,开头都会找一个比较熟悉《妈妈的女儿》的女性来开唱序歌部分,因为开头那部分不能唱错。唱者和听者一般都是围坐在火塘边进行,有些地方也有穿着披毡两个人相互交叉走动在堂屋里转着,一个在前面领唱,另一个在后面和唱。只要唱了序歌部分以后,后面随便懂一点就可以拿来唱。

《妈妈的女儿》的前面部分具有叙事民歌的特点,彝族叙事歌的主要特点是旋律比较单调,其歌唱性和旋律性比较弱。歌词的内容相当丰富,它的歌词内容比曲调更重要,也更丰富,有重词轻唱的现象。为了适应不同歌词的需要,常以一个乐句为基础做有限的变化来构成篇幅较大的叙事性歌曲,也就形成了一句式反复而成的多句式曲式结构。一句简单的旋律重复套上若干歌词。描述的是女儿成长的过程,因而旋律优美动听,音调抒情,曲调婉转、平稳,属于平腔的歌唱,节拍呈2/4拍子,以“依”字为衬词弱拍弱位开头,调式结构为角调式。

叙述个人的成长过程。《妈妈的女儿》开头的序歌很美,在壮美的气势中透露出惨淡的愁肠结绪,磅礴的大山、草原、林海之间流溢出隐隐的哀思。

《引子》部分旋律:

唱词翻译:

妈妈的女儿哟,

人说高山最美丽,

不是高山真美丽,

高山长绵绵,

山上吃草的羊儿才美丽!

人说草原最美丽,

不是草原最美丽,

草原真开阔,

原上云雀欢唱才美丽!

人说人间最苦,

不是人间最苦,

茫茫人世间,

妈妈的女儿最痛苦!

绿树长在森林间,

总被大火烧;

水流在山间,

总要绕山流;

青草长在原野上,

总被牲畜来践踏;

彝家有美女,

个个有苦衷。

《妈妈的女儿》接着在《长过程》一节中追忆女儿从出生之夜到出嫁前的成长生活情景。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童年。随年岁的增长,女儿逐渐聪明、美丽、勤劳。从充满幻想、盼望长大的童年,渐渐走人由包办婚姻带来的生活苦海里。因而,她对童年更为留恋,以动人、真切的诗句唱述她的童年。这部分的歌曲从女儿出生时的无忧无虑的美好情景开始叙起,旋律叙事地、比较活泼地进行,不悲伤。调式结构应为羽调式,节拍呈2/4与3/4拍子汇合,曲式结构为一个乐句反复出现主题的不完全反复。下面我们节录部分旋律来说明。

《成长》部分旋律:

部分唱词翻译:

妈妈的女儿哟,

当年吉祥的那一年,

吉祥的那一月,

吉祥的那一夜,

女儿诞生了。

出世那一夜,

杀了黄母鸡,

鸡舌之卦呈吉祥,

鸡腿骨卦呈吉祥,

磨了金荞面,

荞粒多壮实,

荞粑多香甜。

将来的一天,

母鸡金灿灿,

苦荞金灿灿,

女儿前程金灿灿。

来了邻居阿姨七十七,

七十随口说,

七个没有少。

拿出美丽餐具七十七,

七十随口说,

七套没有少。

女儿襁褓有九幅,

九幅随口说,

三幅没有少;

净身水九坛,

九坛随口说,

三坛没有少。

生后第三夜,

九眼竹篾羊圈中,

牵来了出牧时领头,

牧归时殿后的那只大羯羊,

来做女儿出门洗礼牲。

将来的一天,

羯羊到处顺畅畅,

女儿将来顺畅畅。

来了邻居阿姨九十九,

九十随口说,

九个没有少。

拿出美丽餐具九十九,

九十随口说,

九个没有少。

清洁的院内,

铺上黄竹篾,

摆上美味佳肴,

母亲抱女儿,

父亲剪胎发,

女儿出门洗礼了。

妈妈的女儿哟,

出生后七日,

邻居送月子,

每家送一点,

送来满了斗,

聚斗集成石,

积成好几石。

用来煮美酒,

发窖第一夜,

窖坛热乎乎;

发窖第三夜,

蒸气升腾腾。

二七一十四天后,

蒸笼出美酒,

成酒出酒夜,

美酒香醇醇,

出酒后五日,

扑鼻又芳香。

后来二七一十四天,

又蒸出美酒,

美酒如泉涌,

用坛装美酒,

存入内屋中。

美酒敬邻居,

邻居坐团团,

美酒敬长辈,

长辈喜洋洋,

都来祝女儿,

抱来女儿告苍天,

炭波贰都来赐福,

生都生玛来赐福,

博补拉嘎来赐福。

抱来女儿告大地,

花草来赐福,

树木来赐福。

抱来女儿告祖妣,

犬马虎和谐,

兔猪羊相随,

猴龙鼠相伴,

牛蛇鸡相陪,

出门大吉日,

出门大吉夜。

妈妈的女儿哟,

长到一二岁时,

坐在母怀中,

善观母脸色,

母乳和饭喂,

吃着甜又香,

九条褶裙被踏破;

躺在父怀里,

善观父脸色,

香肉和饭喂,

吃着香又甜,

九件毡子被踏破。

《妈妈的女儿》后半部分身世是不幸的,后半部分属于哭嫁歌,这部分哭嫁歌的特点是音乐情绪低沉、旋律婉转悲伤,出现尾音的拖腔。一直写到被父兄强迫远嫁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而欲死不能、欲活无奈的全过程。主要控诉了彝族封建包办婚娴对彝族妇女幸福生活的残害。同时,也表现了远嫁他乡的女儿思念亲人的思乡之情。

一个穷苦人家女儿被逼远嫁他乡而思念自己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追忆自己童年快乐成长过程,哭诉包办婚姻制度给她带来的婚姻灾难为主线,铺展诗情,刻画一个旧社会彝家民女没有自由的痛苦的婚娴悲情。她是千万个彝家女儿的代表。《妈妈的女儿》是凉山彝族妇女在旧的婚娴制度下生活的典型化的揭示:从幸福地降临人世到“活无路,死无处”的境地。“妈妈的女儿”的婚娴遭遇,也是每个彝族劳动妇女在旧社会的婚姻遭遇,不知多少代的“妈妈的女儿”们用她们的血与泪谱写出这部震撼古今的不朽诗章,这是彝家女性的呻吟,也是她们的呐喊、她们的抗争,更是她们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人格尊严的追求和对残酷摧残命运的社会制度进行的彻底、无情的揭露,也是对包办婚娴的强烈的斥责和抗议。

按照彝家的规矩,姑娘出嫁的前夕,女家的客人前来庆贺时要唱《妈妈的女儿》 (《阿嫫尼惹》),妇女们在陪着新娘哭嫁时要也唱,主题旋律为散拍子,然后反复出现主题的旋律,之后呈2/4拍子。主题旋律的尾音出现后复倚音,音乐的速度较为缓慢,演唱时还带有哭腔,调式结构是官调式和商调式的交替出现。

《哭嫁歌》部分

部分唱词翻译:

妈妈的女儿哟,

父母再可恶,

语重但心软,

恶语来伤人,

像女儿一样活,

看他人的手来吃饭,

看他人的口来饮汤,

看他人的眼来穿衣。

独青稞混在大麦中,

青稞针刺伤大麦眼;

独山羊混在绵羊中,

山羊角触伤绵羊眼;

羊出他山外,

没有吃草伴,

只有孤独在呼唤;

女儿嫁他乡,

没有谈心伴,

只有孤独在呻吟;

女儿多可怜!

妈妈的女儿哟,

猎犬有志气,

不吃洗手水;

穷人有志气,

不吃富家饭。

女儿若能如心愿,

重财厚金给父兄,

美衣丽裳献姐妹。

不懂之处还想问父母,

不知之事还想问姐妹,

不会之处还想问朋友,

不识之礼还想问亲人,

不识之规还想问家人,

佳肴美食还想献邻里。

如今这时候,

想也是空想,

女儿心比天高,

命却比纸薄了。

女儿多可怜!

妈妈的女儿哟,

寨上方有三条白路,

没有女儿可走的一条;

寨下方有三条黑路,

没有女儿可走的一条;

寨后方有三条黄路,

没有女儿可走的一条;

女儿晴天随云飘,

白云终究要散去!

女儿阴天随雾行,

白雾终究要散去!

妈妈的女儿哟,

想要抓绳吊颈死,

就怕绳索套脖颈!

想要吃毒草药死,

就怕毒草药阴暗!

想要路上寻短见,

就怕虎狼来啃尸!

想要野沟行短见,

就怕暴尸在荒郊!

想在婆家去寻死,

就怕娘家为女报仇起战端!

想在娘家去寻死,

怕娘家财产为女儿破财!

茫茫林海啊,

有为女儿寻死的树吗?

层层悬崖啊,

有为女儿寻死的峰吗?

滔滔江河啊,

有为女儿寻死的江吗?

妈妈的女儿哟,

但愿女儿离世后,

断掉女儿的辛苦!

但愿女儿送命后,

断掉女儿的苦心!

女儿的苦心断掉后,

了却女儿的一切牵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