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音乐教学正文

浅谈中学民歌教学策略

  • 投稿diba
  • 更新时间2015-09-05
  • 阅读量268次
  • 评分4
  • 89
  • 0

蒋 芳

四川省安县桑枣初级中学622650

【摘要】民歌,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民歌的教学是启蒙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民族向心力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喜欢和热爱民歌,使民歌的旋律响彻校园,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发扬。探索民歌教学,是当前中学音乐教学的共同课题。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到学习方法,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民族 魅力 字正腔圆 民族遗产

近年来,通俗流行歌曲的兴起,象股风一样,无孔不入,无论是在娱乐场所、公共场所,还是在大街上,随时都能聆听到播放的流行歌曲。家庭式的卡拉OK更多的是唱流行歌曲,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深受影响,以致许多儿童在演唱时都唱一些成人演唱的流行歌曲,甚至模仿一些歌星的动作、表情,声嘶力竭地喊唱,那种少年老成的样子,看了真令人啼笑皆非。正因为有这样的社会艺术氛围,学生对流行歌曲由熟悉到偏爱,而民歌则受到了冷落。

现今社会广为宣扬的"民族的即全世界的"这一观点,使民族音乐艺术已走出国门,逐渐融入世界艺术潮流中。就如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成功演出,开创了我国歌唱家进军世界最高级别舞台的先河,这是民族的骄傲。"提高民族自尊心,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民族感情,继承宝贵的民族遗产。"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应意识到这是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民族文化,影响到一个民族的盛衰。而民歌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启蒙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民族向心力,有待从民歌开始,培养学生喜欢和热爱民歌的感情,让民歌的旋律响彻校园。围绕这个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使民歌的教学逐渐成为中学生喜闻乐学的内容之一。

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2400年前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它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它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种类民族音乐的基础。它生动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和斗争。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音乐,使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要以民族音乐为本,努力学习民歌知识,创造、发展民族文化,完成使我们的民族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与新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历史任务。通过阐明这些道理,让学生从心底里对我国拥有灿烂的民族文化而深感自豪,并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从欣赏入手,感受民歌的魅力

我国民歌带有很强的地域性、方言性。要想唱好民歌,必须了解民歌的背景,了解当地人民生活的环境、习俗、文化背景、语言特点等,从而了解该民族的性格特点,把握好民歌演唱的风格。教师要多创造条件,利用网络和媒体的功能,让学生多了解我国各个民族的概况,多听我国一些优秀的民歌范唱。通过媒体的播放,使他们能欣赏到草原民歌的宽广奔放,江南民歌的柔美婉转,山区民歌的高亢嘹亮……如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柔美、河北民歌《茉莉花》的爽朗、《猜调》的童趣、《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高亢乐观等,这些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些民歌。这些民歌短小精悍、朴实生动、手法洗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3.从教唱本土民歌入手,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在聆听民歌的同时,穿插本土民歌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民族音乐文化,普及本土原生态文化艺术,使民歌的教学得到更好的扩充和延伸。

本土的民歌非常丰富,是流行于开平城乡的民间歌谣。这些民谣是数百年前人们迁徙到开平地区时带来的。随着风俗、语言变异,逐步形成风格独具的开平民歌。开平百姓用开平话唱,信手拈来,随口而唱,流行至今。开平民歌有木鱼、夹房歌、卖鸡调、牧牛歌、花笺、禾楼歌、山歌、咸水歌、顺口溜、童谣等,后来又发展有小卖鸡、禾楼歌、莲花调等,特点是通俗谐趣、夸张幽默、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群众喜闻乐唱。当我向学生介绍开平民歌时,学生都感到很惊奇,并要求老师唱几首来听听。我用开平方言唱了《懒婆娘》、《家乡新气象》等几首幽默诙谐的开平民歌后,学生都忍俊不禁,笑开了怀。他们觉得开平民歌新奇、亲切、有趣,格调独特,并主动要求老师教他们学唱开平民歌。

通过开平民歌的介绍和教学生唱开平民歌小卖鸡、禾楼歌、夹房歌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本土方言演唱,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从了解开平本地的民歌到了解全国各地的民歌,进一步体会民歌的内涵,了解民歌的艺术之美,了解华夏优秀文化之伟大和丰富,培养学生欣赏民歌、热爱民歌的感情,从而激发他们学唱民歌的兴趣。

4.从学习歌唱方法入手,来提高演唱民歌的水平

民族唱法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嗓音清脆优美、明亮纯净为特征,行腔韵味为特色,将声、情、字、腔融为一体,并伴以形体表演的一种演唱方法。中学生的嗓音由于没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声音缺乏圆润、柔韧,在演唱民歌的过程中因受到声音条件的限制而唱得不尽人意,不能发挥民歌演唱的特色。因此,教给学生一种好的歌唱方法,让学生在演唱民歌的过程中能游刃有余、信手拈来,这对民歌的普及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纯粹西洋的"美声唱法"发,学生可能接受不了,从而排斥唱这样的声音。但如果"美声"的民族化声音结合唱中国民歌,学生是会乐于接受的。我国民族唱法既继承了通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的精髓,还继承了美声唱法的优点,唱时讲究声情并茂,做到字正腔圆,声音和谐统一,富有民族特色。如王宝璋教授说的:"所以,我们在学校里推广’中国唱法’,这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同时也用科学的发声法结合我国的国情,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和审美要求所不可缺少的。"对学生进行"中国唱法"也就是"民族唱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使学生对民歌不再望而生畏,而是唱起民歌来韵味十足,意趣盎然。

5.从音乐知识入手,提高学生自学民歌的能力

没有音乐知识的指引,要想唱好民歌是很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音乐知识的传授。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民生活的状况是不尽相的,因而所产生的民歌格调也是不同的。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还要鼓励学生多钻研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自学吸收,能够表现民歌、感悟民歌、享受民歌。

此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一些民歌欣赏、独唱、重唱、合唱等比赛活动,能促进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激发学生学唱民歌的兴趣。让所有的音乐教师都来共同探讨民歌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宝贵的民族遗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间音乐》周青青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2]《中国民歌欣赏》冯不龄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3] 《开平民歌》 梁少锋著广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