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要做好课前调查,纵向深入和横向扩展相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善于与学生沟通,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不断进行调整,还要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承和精神体验相结合。教师既要提高教学水平,又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从而推动外国文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探索
作者:吴海超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外国文学”作为师专中文系的一门专业基础性课程,其重要地位自然不容忽视。结合自身的实际授课情况和直接体验,笔者认为师专外国文学的教学应该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专业特色,根据学生主体的情况来决定“讲什么”和“怎么讲”,让学生既学到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其视野,帮助他们树立国际情操。
1课前调查与组织好第一堂课相结合
外国文学史课程一般是在高年级开设,在学外国文学史课程时,学生已经学过中国的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课程,所以他们相对比较熟悉中国文学,而对外国文学比较陌生。因此,与中国文学比起来,外国文学教师必须切实了解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那么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调查,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外国文学的认知等情况。
笔者采取的做法是第一堂课进行调查,75%的学生均坦言,平时大多接触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作品,很少接触外国文学。甚至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基本的外国文学名著都不了解,15%的学生提到会同时阅读中国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但对外国的文化不太理解和认同。10%的学生对外国文学比较感兴趣。可以说,从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不同的文化特征、人名太长难以记住等原因,大多数学生觉得外国文学比较难懂,不太感兴趣,情况不容乐观。
那么,怎样去安排第一堂课,为学生扭转观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以第一节课为“契机”,帮助学生自发意识到学习外国文学能为其开启一扇接触、解读外国文学艺术的视窗,提供一条了解认识其他民族生活文化、心路历程的重要途径。学生探知欲被激发之后,再合理、科学地安排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
一般外国文学第一节课主要讲授绪论及学习方法等,而笔者的做法是,先讲授希腊的文化特征和希腊神话。比如在讲到希腊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和强烈的荣誉感时,斯巴达人将羸弱的婴儿丢下深渊,战场上的逃兵会被母亲亲手杀死等,这与中国文化完全不同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原来外国文化这么有意思。在讲到希腊神话时,宙斯有七任妻子,而且还随时、随地、随性地与其他女神或者民间女子产生恋情;爱神阿弗洛狄特除了丈夫火神赫菲斯托斯外,还有战神、海神等众多情人。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生刚接触这些内容时,既觉得有趣,又表示不能理解希腊神的乱伦婚姻和关系。教师着重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与疑惑点,通过分析讲解,让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对情感的自由追求、对民主精神的追求等某些与中国文化不同的特质,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教师给学生开启一扇瑰丽的外国文学艺术之窗,学生将自发去发现条条通往“罗马”的道路。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笔者再倒回来讲绪论,介绍外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概况和相关的学习方法,并对授课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
2纵向深入与横向扩展相结合
外国文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外,还应注重在纵向深入上加强力度,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看法。在解读思路上,教师不把自己的理解和结论强加给学生,而多作思路上的引导,在多角度解读的基础上,获得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自我见解和最佳诠释。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在为父亲复仇的责任明确以后,无论是为父报仇还是改革社会,他都必须尽快行动。但是,哈姆雷特却犹豫不决,一再拖延。哈姆雷特为什么犹豫延宕呢?教师不应急于把答案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结合环境背景、人物特性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学生根据哈姆雷特的台词“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分析,哈姆雷特认识到他的责任不单是为父复仇,还要“重整乾坤”,他不知道“怎么做”,也担心自己做不好,所以犹豫不决。有的学生从“生存还是毁灭”这句台词分析哈姆雷特属于优柔寡断、敏感的性格特点,没有果断的行动力量。学生言之有理的分析,教师给予肯定。学生不够成熟的结论,教师要进行质疑并引导,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强调“横向拓展”,即教师应注重从文化、哲学、宗教、社会心理及科学等方面来探讨外国文学史的流变,并从音乐、美术、民俗等方面去拓宽学生的视野。
笔者在讲第一堂课时,已经让学生领略到异域文化的魅力,再回头讲授“绪论”部分。外国文学包括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在给学生阐释西方文学的人文观念和文学母题时,使其对整个西方文学的人文景观有了贯穿始终的清晰脉络。而东方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伦理化和等级化,强调载道教化、惩恶扬善的文学观念。泰戈尔说:“西方艺术或许相信人的灵魂,但是它并不真正相信宇宙万物有一个灵魂。而东方艺术信仰这一点……于是在东方,我们不必追求细节,不必看重细节,因为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普遍的灵魂。①通过东、西方文化艺术的比照,找出文学与之相关的联系,揭示了世界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基本走向,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东、西方文学和社会文化。
威尔逊说:“文学是人格和社会的表现。”②所以,在兼顾了文学史和作品理解的同时,还应结合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等多方面开展多层面的研究,使之成为外国文学课程的组成部分,立体地构建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框架。
3课堂反馈与及时调整相结合
学生的学习反映是动态的,我们不能以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应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来调整“讲什么”和“怎样讲”。笔者采取的做法是课间时间多与学生交流,内容可以是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接受情况、对作家作品的阅读情况。只有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动态反映采纳最恰当的方式。另外,在每个期末,笔者都会让学生反馈他们学习的收获和存在哪些不足,以及有哪些建议等。
不同班级由于基础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在同样的教学内容上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比如讲授《伪君子》时,活跃的班级可以布置他们表演答尔丢夫的伪善,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比较内敛的班级,教师可以大方地将答尔丢夫的伪善表演给学生看,并鼓励学生敢于在讲台上展示他们的肢体语言,让他们真正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
教师应该“讲什么”、“怎么讲”和学生的“学什么”、“怎么学”应该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必须在教学中采纳学生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建议进行教学。比如学生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电影、网络等帮助他们感受和了解外国文学。有的学生建议,除了教师讲授,还应该授之以“渔”,他们已经逐渐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学生还提到他们在阅读能力上还有待提高等。
当然,学生的某些建议未必是科学的、准确的,教师通过分析辨别,抓住最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来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只有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反馈进行教学,才能将教师“要讲什么”和学生“能学什么”很好地结合,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外国文学课程学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承和精神体验相结合
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师范院校的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兼顾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体现文学课、文学知识的目标,另一方面要体现师范教育的特征,两者不可偏废。
师范性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量让学生讨论交流并试讲某部分内容,增强主体意识并提高表达能力等。时机成熟时,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能够锻炼学生的胆识和思辨能力。(2)教师在学期初列出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让学生阅读,并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论题让学生准备具有针对性的发言。(3)表演、改编有关外国文学名著。允许学生发挥主体想象进行现代性阐释,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4)结合教学内容和师范教学性质,通过写读书笔记、制作小课件、撰写小论文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可以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比如外国文学史读书会、专题讲座、影视观摩与讨论、参观访问等活动。提早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在外国文学中人文精神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教师要善于抓住不同时期文学所呈现的人文精神来提升学生的精神感悟。如希腊神话肯定现世生活、热烈讴歌美与自由的精神;但丁从地狱到天堂上下求索人生的幸福之路,为我们诠释了幸福很简单的道理,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堂吉诃德单枪匹马匡正时弊,举止怪诞可笑,却是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安娜·卡列尼娜对真挚爱情的热烈追求;戈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等等。外国文学的人文精神一脉相承,内涵丰富,这些对心灵具有震撼力或感染力的人文精神,可以启迪智慧并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一言以蔽之,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和学生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持续性学习。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实施多种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并逐步创建恰当的教学模式。并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学习条件,为学生提供成才的土壤,从而推动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