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社会论文核心价值观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建设的意义——试论自媒体视阈下高校学生价值观构建

  • 投稿温存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339次
  • 评分4
  • 75
  • 0

梅茹

(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前沿群体的高校学生,其行为准则自然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毋庸置疑。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推动下的自媒体成为时下高校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以其快捷、方便、时效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们对于信息的强烈欲求,加速了他们参与社会的速度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发展。而广泛发展之下的新兴媒体,在使得他们潜移默化的成为“自媒体”参与者的同时,约束力较弱的微博、微信等媒介中,传达出的某些偏颇、主观的价值观念,可能会使他们迷惘、怀疑,甚至引导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自媒体的独特特点,高校管理者以及广大高校从业者应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感,抓住高校学生的特点,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其建构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并因地制宜的营造氛围,建立有效形式、长效机制,实现从教育到生活“多位一体”的体系化、生态化“立德树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媒体:立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596(2015) 08- 0245- 03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自媒体日益普及,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人人参与媒体的新传播时代,同时也影响着身在其中的受众,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正发生着渐变: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民族兴衰和国家前途。”作为整个社会中最富有激情、好奇心和可塑性的高校学生,即是自媒体”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媒体受众。他们是处在人生重要阶段的社会未来思想主体,自媒体主观、无序的泛滥”之下,使得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重要的任务和挑战,高校从业者要从民族兴衰、国家前途的高度,抓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不辱使命。

一、自媒体语境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立德树人 “与传统媒体相比,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拥有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征”,自媒体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数字科技等技术,在传统媒体介质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异于传统报刊、广播等形式的新型传播形式。与传统传播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别:极强的传播自主性:传播参与的广泛性:传播行程的多点化、互动性,所有的特点正契合了当下高校学生的精神需求,在信息传递层面对他们是极大的刺激,积极影响着他们的社会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内容芜杂、传播隐蔽的自媒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广泛发展,加之,他们的价值判断、道德体系尚未成熟等方面的问题,都成为高校学生思想建设现实存在的挑战。

(一)新兴媒体形成的自媒体语境

互联网、智能手机、便捷的无线网络、各种手机应用等方面,促使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继而成为异于主流传播的自媒体”。美国人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对自媒体”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它的传播主体为媒介中的任何人: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能量巨大:在点对点、面对面”中传播,既可阳春白雪”的精英文化,亦可下里巴人”的草根文化,甚至是道听途说,等等。

在自媒体这种人与人时刻交互影响的环境里,我们更要注重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背离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用更有利于被接收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建构人民群众对日常生活的解释框架,使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事务的理解合乎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自媒体”发展迅猛,业已成为现在高校学生的主流,甚至是生活惯性——刷微博、发朋友圈等。人际交流、获得资讯、学习、思想交流等等方面都极大的依赖于自媒体,它逐渐成为影响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构建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外因,要研究它、发挥它,以此实现对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构建。

(二)处在新兴媒介环境下的高校学生

高校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期冀,他们的政治强度、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高校学生以其自身独特的思想特点,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潮流作用,其思想兴奋点、注意力热点往往是同时期高校学生相对集中的思想方向,因此,高校学生的思想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在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跃然成为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育人为本,德育先行”。

高校是思想相对开放的平台,允许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环境下的思想交流、碰撞,文化的丰富、多样,亦允许观念的活跃、交融,面对如此复杂的信息环境,高校学生又可以自主选择各色手机应用、无线网络、互联设备,缺乏辨识的传播中必然出现思想意识上的良莠差异,甚至会渐变的完成颠覆自身既有先进价值观念的可能,高校从业者则历史性的成为帮助他们甄别、客观对待多元媒介传播的“精神导师”。

高校学生思想存在着:群体发展、流行跟风、易变不稳等特点,加之,网络深化发展,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和热衷,使得微博、微信等自发性新媒介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蔚然成风,这些存在先天缺憾”的媒体势必带来思想传播上的阴暗面”,任其肆意的主观传播,久而久之势必对积极价值观的建构产生影响。高校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敏感时期,担负着家庭、社会的责任,他们的思想发展状况是我们高校教育的关键所在。他们处在形成、完善过程中的价值观念有着极大的可塑性,受外部环境引导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对低门槛的自媒体如若利用不当,或者监管、引导不利,势必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成长产生不良、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建设——兴国之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今高校教育中的思想、精神价值是显见的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概括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简洁但内蕴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核性价值观念,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的价值指向,强调了爱国主义的核心民族精神、重点要求高校学生的时代愿景——改革创新,提出了作为精英群体存在的价值高度——社会主义荣辱念,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任何阶段的高校教育中都是不容轻描淡写的部分,以它指引大学生的思想流向、行为方式,才是高校育人的坚定诉求。高校学生作为民族未来的希望,辅助他们完成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成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轴心任务,在具体生活过程中,以富含民族大义的精神信条微调、完成,从行为到思想的转变,认知、接受、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完整建构个性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平民化、自由、灵活、约束力低的自媒体时代,仍然需要坚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学生做思想建设的引航

基于高校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规律以及他们所广泛运用的自媒体媒介特性,要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他们对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一元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从宣传教育到实践过程,多层次、全方位的实现由情感认同到实践行为的道德遵循。努力使高校学生在人人参与的自媒体中,实现既能自身甄别真善美丑,又能在交互传递、裂变传播中发挥思想卫士”的作用,真正实现高校自媒体环境的价值以及以高校、高校学生引领全社会自媒体正能量化”的可能。

三、自媒体环境下,全方位、多层次建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生态体系

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自媒体都是客观存在,它们是传播的方式、手段,本身不具备道德能力,加强高校思想建设工作的要点仍是对于传播中人的思想教育,而且应该以生态化的整体观、全局观来开展、部署工作。

(一)从纵向、横向维度探宄高校学生价值观念建设工作

从纵向上看,育人为先一直是中国教育的最大特色。上至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对于学生的言传身教的道德培养,下至褴褛之家对于孩子道德品质的孜孜以求,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道德品质推到教育的最高位置。中华民族历来以“道德”被世火标签”,但屡见报端的中国游客在国外的失礼”之事,不禁让我们在汗颜的同时,深深的思考中国高校现行的道德教育方式以及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工作,因为,他们是中国的未来脊梁”。

中国高校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放松过对于学生思想世界的建设,但纵观德育发展,这项教育工作却在专门的教育阵地中日渐僵死”。它逐渐沦为:空洞的教学:任务化的考核:功利色彩的应付,这个本应是高校育人首位的德育,在历史的演进中竟“畸变”成如此的存在,实在是令人扼腕。

从横向上看,西方国家在道德教育上有着独特的特点:“网络化”特点明显,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罗织相互作用的道德教育网络,整体一贯特点鲜明:环境影响潜移默化,社会环境、社区环境、校园环境共同作用,形成道德渗透影响:道德教育课程带有显著的时代痕迹,并与时俱进的开发适合学生群体的教育方式。

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荟萃的场所,各种思想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文化热点、生活信念、行为方式融合渗透到校园。所以,我国高校思想建设应站在历史的高度,汲取传统道德教育的经验和国外先进的方式,开拓适用于新形势之下的教育模式,使我们的学生德育工作焕发生机。

(二)利用自媒体优势,实现多要素并举,罗织健全、完备的价值系统 “把德育看作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外延宽广,涵盖齐全,界限明确严整,可以减少歧义”,基于德育在社会发展和政治上的重要意义,高校必须清晰身处的社会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即要从高校这一生态系统的全局着眼,全盘谋划,链式发展,各点开花。在自媒体的媒体背景下实现高校的核心价值观体系,通过“学校——教职工——学生”和校园文化——学习、生活——实践活动”双股链条,逐步实现高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多点辐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性生态。

学校主脑作为思想的直接干预,首先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价值观念的建设,使其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自媒体的发展使得现在的师生交流与传统形式产生较大差异,若疏于教师群体的思想建设,任其在肆意自由”中运用自媒体,极有可能会通过某种媒介传递给学生,对正在形成价值观念的学生群体产生连锁不良效应。在现实高校工作中,作为高校学生亦师亦友的高校从业者,应以辅助其建立完整健全价值观念的高度,认真研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充分认识其对高校学生的精神价值,以此为前提下分析自媒体的传播特性——引导、发挥,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建设达到应有的高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加强教师团队的道德榜样作用,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展现学生身边教师、学生的道德示范,使德育工作发生在日常行为方式中。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是在日常点滴信息中,形成判断并逐渐完善的,高校道德教育面对自媒体环境之下,拥有一定判断、甄别能力的高校学生展开工作,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道德选择。通过学生身边的人、事,特别是教师的言行,对其价值观念的正规化发展意义重大。

了解、运用自媒体,使学生在媒介运用中传递对获取资讯、素材的正面、客观视角,匡正自媒体传播中可能存在的偏颇:强调道德选择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判断:适时的社会实践活动亦能使学生在实践行为中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魅力。

利用自媒体网络实现学校环境、周边环境、社会机构多管齐下,营造小范围良性道德环境,进而实现以高校小环境,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历史责任。学校积极利用校办或者社会办主流媒体,掌握有自媒体参与的思想、舆论环境。报刊、杂志、书籍以及电子形式宣传品、视频等都是校园文化构成的部分,在橱窗、展板、学校官网、官微,教学区域、宿舍区域等地理环境中都可以“以点就面”的铺设,关于思想建设的校园文化:多方协调实现学校周边的道德氛围——“爱国、敬业、诚实、友善”。运用德育景观、道德宣讲的方式,加强商铺、社区道德文化圈,隐性的干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