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化工毕业正文

我国田径发展现象以及引发文化方面的思考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290次
  • 评分4
  • 34
  • 0

王欢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北京100081)

【摘要】中国古代体育与希腊古代体育存在的区别和其对体育文化的影响,目前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情况以及与其他运动的比较,结合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借鉴国外普及运动的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适合大众的田径训练方法,从刘翔夺冠到受伤引发的田径文化缺乏个性化,人们缺少对田径文化思考的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田径;专业训练;马拉松;举国体制;田径文化个性化

1“立法体育”与“非法体育”

李力研研究员指出,希腊体育都是“立法”体育,就是说所有的体育比赛都有仲裁方式。这一点,非常重要。好多人研究体育看不到这一点,老以为希腊人有体育,我们中国人也有体育,于是就开始比较,比较来比较去,结果差不多,你有的我都有,你有跑跳投,我有大力士;你有田径,我有杂耍。所以我在体育问题上也就无需“言必称希腊”了,可以理直气壮地坚持民族传统。殊不知,还是没有看到问题的本相。一切东西方体育的比较,差别就在这一点,东方体育属于“不立法体育”,“没有立法的体育”或简称为“非法体育”,一切希腊体育则都是“立法体育”,“法则体系下的体育”或“仲裁体育”。中国体育因为没有“立法”,所以比赛的结果不可能公平,不公平的体育和所有的不公平事物一样,不可能长寿。要想有些生命,只好借助于道德或其他力量。中国的武术最为典型,从不立法,不能交往,门户之见,门阀等级,师徒父子,不可逾越,道德谱系,森严壁垒。一部中国武术史,几乎就是一部不团结史,就是一部相互拆台,谁也瞧不起谁的历史。武术的本身是有差别的,是可以分出高低来的,但又因为附加上去的各种说法,特别是族内族外的道德力量,从而使它成了说不清也道不白的一种文化。这种所谓国术还怎能进行比赛?打架斗殴时可能真还会派上用场,但在“形式化的”文化游戏中,则一直不能自觉上升为体育比赛活动。

希腊体育所以这么热闹,与全社会的普遍立法现象大有关系。社会立法了,体育自然也会立法。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中国社会不能说完全没有法则,有,但这种法则不是“人权法”而是“习惯法”,甚至是血缘机制下的“刑法”,都是策杖法,是打屁股的法。每个人到底有多大的权利,法则中从不讲解,倒是什么不能干,说得一清二楚,一干就要策杖打屁股。说白了,中国的刑律不是平等法则,而是不平等法则。“刑不上大夫”最为突出。所以,中国即使有体育的萌芽,王子与平民,皇上与百姓,也决没有法权上的平等,自然他们不可能在一条起跑线上平等赛跑。小老百姓万一把皇上比倒了,皇上的脸面往哪儿搁呢?这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特征。

2田径在国内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田径,顾名思义,是田赛、径赛和全能比赛的统称。田径运动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而成。远在上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与大自然及野兽搏斗,经常走动于崇山峻岭、沼泽平原、横跨溪流、飞越障碍、投掷石块、木棒和各种捕猎工具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断重复和改进这些动作,逐步形成了走、跑、跳和掷等各种生活劳动的技能,并把这些技能一代代地传授下去。田赛主要是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径赛是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而当人们逐渐将这些“维持生活、延续生命而不断累积的生存本领”转而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娱乐并进行有奖竞技时,这些本领被人们本能地抽象为“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诉求。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开始,最初的竞技项目主要是田径。而如今在现代奥林匹克竞赛中,田径项目享有奥运会最多的金牌数,可见田径在体育中举足轻重。

田径,是人类与速度与长度的较量,而泱泱大国我们却很难在生活中看到如此竞赛的存在,人们恐惧运动,从来都是把运动当作是生活中被附加进来的一节体育课,或者是自己头脑不清醒时为自己买的一张健身卡。确实,并不是每一个人每天的生活中必须要备有一个铅球,或者每个星期都找到附近的一处沙坑去跳远,但是我想,如果一个人一生连铅球都没摸过,也不知道跳远的感觉是什么,或者能用手指数清楚他一年跑步的次数,那应该算是我国田径的悲哀吧。也难怪,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获得男子110米栏冠军的时候电视台反复播放甚至没有插入广告,是啊,中国人太久没有获得田径的金牌了。反观国球乒乓球,中国队几乎包揽冠军,人们试图解释黄种人在田径方面天赋的缺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田径赛道上,几乎98%都是黑人和白人,这似乎成为人们之间的共识,亚洲人本来就不属于这个跑道。但我觉得这个结论对于我们国家至少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还没有看到田径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便妄下结论,以专业运动员的水平代表整个国家运动水平的最长板。并不是否定专业运动员的努力以及他们的成绩,只是我想田径竞技更多靠的是专业的训练方法,如果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去体验专业训练方法带来的或是轻松或是成功的感觉的话,人们很可能就不会那么厌倦田径运动,而将它纳入一种试探自身极限的娱乐活动,将它视为与自己的身体的对话。

运动,特别是田径类的运动,一定要是从小就培养兴趣的,若从小运动就是你的习惯,那长大了也很难割舍。从国情出发,我们国家的田径运动开发可以从无数个小范围的市民马拉松开始,并配备有展业人员在赛前以及比赛中的专业指挥,人员配备可以从高考机制中入手,鼓励学生学习运动专业知识,并以此作为其就业的基础。在这样的体制下,人们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到运动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能更多地加强小范围内人群运动心得的交流。

中国缺的或许只是几个这样类似的机构,或是一些服务于大众的专业人群,又或许是宣传力度。今年举办的北京马拉松和上海马拉松都是人们比较耳熟能详的,但人们或许不知道,我国今年共举办了31个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分金牌赛事、银牌赛事和铜牌赛事三等。能举办得起来也说明人们对于跑步的热爱有所提升,但是各马拉松大赛还需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与商业价值,最方便有效的方法是从大学生参加马拉松开始。这样不但有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更能多多少少让人对于运动产生好感。其实运动可以被简单地认为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田径文化是一种健康的文化,是人类与身体对话的精髓。

3我国的田径文化发展缺乏个性化

在举国体制下,运动员失去了其主观能动性,在唯金牌论的指引下,运动员变成了拿金牌的机器,所以即便是代表着国家形象的专业运动员也很难道出田径的文化所在。田径有时候只是他们工作赚钱的方式,别无他选。刘翔脚踝受伤备受质疑,是啊,都是个案,刘翔夺冠备受关注,刘翔受伤备受质疑。人们对于田径方面的任何变化都显得特别敏感,我们没有个性、长久的文化积淀,于是我们不会有分析其中问题的原因。或许很少有人去关注刘翔的受伤是否与他8变7的步伐调整有关,相比于了解田径知识来分析问题,人们显得更擅长于凭借其世故的经验来推测其利益关系。人们习惯性地将体育作为一种国家的工具而冷眼看待,这种文化是很难长久的。国家任重而道远,提出属于我们独特的训练技术,运动员选材与培养的调整,将是走个性化道路的起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力研.奥林匹克精神与体育文化:一种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哲学文化学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2).

[2]郝家春,董顺波.我国田径文化的缺失与唤醒:从刘翔现象谈起[J].体育学刊.2012,19(2).

[责任编辑:曹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