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化工毕业正文

挖掘学生的兴奋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 投稿喝红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261次
  • 评分4
  • 93
  • 0

叶晔捷

(杭州市高新实验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围绕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生能力水平,而且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挖掘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兴奋点;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力求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推进中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的一种普遍共识。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激活课堂、达成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而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依托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按部就班完成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流畅有序,能较好地落实知识点,但使学生学得较被动较生硬,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降低了有效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尊重学生的心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升华教学过程,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实现高效的课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挖掘学生的学习兴奋点。

1 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中跃跃欲试

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所以,能够燃起学生兴奋点的导入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学生一步一步去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

如《凝华》这一内容的教学,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有冰棍外表的“霜”、树枝上的“雾凇”、用久的灯泡壁变黑等等,教师也多采用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引入来切入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奋。而利用生活中神奇的科学现象,采用“冬天室外零下三十度将开水喷洒在空中瞬间变成雪花”的视频为导入,其壮观度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课堂一开始便以极大的震撼力让学生欢呼兴奋,接下来学生的跃跃欲试,使现象的分析,原理的揭示等一系列教学内容流畅高效得完成,所谓一气呵成。

再如《摩擦力》的教学,铺设一个“瓶中取物”的“小魔术”,让原本塞进红酒瓶内的软木塞在倒不出来的情况下,通过一个塑料袋就将软木塞取出的神奇现象,引得学生的一片掌声,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良好状态。

有兴奋点的课堂导入,使学生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师可以在学生“怎么会如此?”“我想要知道为什么?”的急盼中成功地进行教学。

2 知之者不如乐知者——在“错误”中激流勇进

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易于盲目轻信和接受。对于知识的落实,教师习惯于深入地解析,然后强调各种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记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主动思考,缺少能力训练,最后以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来判断教学质量,而往往这样的教学收效是学生易遗忘、易混淆、易犯错。在学生还没有具备掌握这些知识的能力时,教师就将知识源源不断地塞给他们,最终使得学生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犯错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内心的挫败感,丧失了学习兴奋点。然而,事实上,学生在学习上也是易于发现的,他们非常愿意去发现问题,甚至发现错误,然后带着问题和错误去思考去比较,带着寻求成功的目的去体会学习过程。一旦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这种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会让学生兴奋不已,而知识的获得和掌握也在这一过程中水到渠成。

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这一概念的教学中,抛开传统的先给出定义,然后分析概念的适用条件,解析概念中有关“化学反应”“参加”“各种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等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的含义,进而让学生结合实例操练这种方法。而采用先不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而是直接给出几个实例来请学生判断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如“10克水加热后沸腾变成10克水蒸气”,“8克氧气和1克氢气反应生成9克水”,“8升氧气和1升氢气反应生成9升水”,“质量为10克的蜡烛燃烧后将各生成物和未燃烧的蜡油收集起来一定还是10克”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由学生根据前面实验所得的初步体验来判断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而此时学生还并不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故在判断这些问题时往往会出错,且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和争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情绪非常高昂,然后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判断,最终得出完整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这一过程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而且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知识的自我生成,循序渐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再如“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这一实验内容,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比较繁多,教师一步一步讲授下来比较繁琐和枯燥,且学生的印象不深刻。故可以采用先让学生充分自学,然后再通过一段教师亲自演示,但过程中有很多错误操作的视频请学生“找错”,并在学生找出错误的同时结合一定的照片展示错误操作所带来的影响,最后再总结归纳操作注意事项。如此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激流勇进,让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学得游刃有余。

3 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评价”中自信奋发

杜威认为人的本质中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一段充满激情的话语、一句温馨感人的赞扬、一席感人肺腑的谈话、一个充满期待的眼神都能激起学生的兴奋,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在超越他人、战胜他人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们充分认识到了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通过适时的语言激励,德育加分激励,物质激励等方式大大了提高了课堂有效性。然而教师往往侧重于从自身角度去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和激励,而学生所在的是一个群体性环境,他们内心希望的不单单是得到教师的肯定,而更多地是希望得到周围同学的肯定,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找到存在感,尤其是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这对于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最高效的途径。

比如在辅导困难生时,绝大多数教师都会将几个困难生叫到身旁来挨个或依次辅导,这样往往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且收效并不好。于是建立“困难生学习对”,教师通过辅导个别困难生,让这几个困难生再去给其它的困难生讲解,如此“传、帮、带”,在讲解中这些困难生一方面加深了他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辅导其他学生提升了自信心,实现了自我价值。其实困难生在学习时最大的问题即是缺乏自信,如若在此时将他们的自信心建立起来,那么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然会被激发出来,进而渐渐实现“脱困”。

在习题讲解中、在知识背诵中、在考前答疑中、在作业反馈中,教师都可以将学生提升于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服务学生,这种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的满足感比超越他人、战胜他人的喜悦感更让人兴奋,其后助力更加强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国忠.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严锦石.提高生物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56-57.

[责任编辑: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