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化学教学正文

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讲题”模式的实践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820次
  • 评分4
  • 69
  • 0
  摘要:结合实践,探研了在高三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如何利用“学生讲题”模式高效突破复习瓶颈,并以工艺流程题为案例,阐述了该模式的流程、价值和教师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学生讲题”模式;工艺流程题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2–002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几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激发高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针对各种不同的题型采取多种策略研究以高效突破复习瓶颈,以“学生讲题”来带动工艺流程题的复习便是其中一种典型策略。
  工艺流程题是难度较大的高考试题之一,也是区分和拉大学生差距的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笔者按照《备考指南》(广州市教研室配套复习用书)的内容,已经对工艺流程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讲解,学生对工艺流程的特点、结构模式、分类以及初级解题模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笔者所教的是高三理科实验班,学生基础好,思维活跃,而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课堂上经常能发掘和生成很多宝贵的意见。因此,笔者放弃独占讲台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选择让学生上台讲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既活跃了课堂又取得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1 “学生讲题”模式概念的界定与操作流程
  “学生讲题”模式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它特别适合于已基本掌握所学知识(一轮复习结束后)、需要进一步提升复习效果的教学背景,对尖子生冲击一本高校所需的各种学习能力起到了很好的锻炼效果。在这一模式中,学生与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出题者、答题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之中,教师则作为倾听者,认真记录。其操作流程是:教师精选习题→学生限时独立完成→学习小组组内讨论,选取代表→教师对讲题学生、听课学生提出要求→全班共同分享。
  1.1 教师精选习题
  笔者精选了18道近三年各地的高考题和高质量的模拟题,基本上涵盖了工艺流程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方向,将其分为6份,每份三道题,每天完成1份,每道题的背后都要求学生写下所需时间,讲评前的感悟,以及听完讲评后的反思。
  1.2 学生限时独立完成
  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好,一道中等难度的工业流程题耗时一般都在10分钟内,得分一般在12~13分左右。做完题目后,也都能够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每道题目的得失,如某同学在做完一道题目(选自2013届广东六校联考32题)后这样写道:该题是工业碳酸锶粉末制备高纯六水氯化锶的工业流程,步骤中包含了酸溶,氧化,调节pH,结晶,沉淀洗涤等常见操作,考察了离子方程式,试剂的选择,关键操作的原因,还有化学计算。其中调节pH要注意不要引入新杂质,计算要注意有效数字,该题完成时间10分钟。听完讲评后,该同学又对自己的解答进行了如下点评:该题得分为14分,扣分原因是只答了高于60℃会让晶体失去结晶水,却没有回答为什么要在50~60℃进行烘干,由此总结出答题一定要全面。例如用冰水洗涤,要从为什么洗涤、为什么用冰水两方面来进行阐述,争取下次工业流程题拿满分。
  1.3 学习小组组内讨论,选取代表
  笔者上课一直采用小组合作制,组内有成绩优异的,也有较为一般的,有擅长阐述自己解题思路的,也不乏倾听者和适时提出自己意见的同学。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笔者轮流到每个小组去旁听,记录小组的讨论情况,鼓励和引导学生。讨论结束后,每个组会推选一名同学和其他小组进行沟通交流,确定每个组讲解的具体题目,为避免某个同学获得机会过多的现象,组内推选一般采取轮流制。
  1.4 教师对讲题学生、听课学生提出要求
  学生讲题容易出现节奏慢、重点不突出的情况。一些学生要么紧紧盯着天花板自顾自说,要么眼睛只盯着教师,在教师跟前完成任务,完全忽视其他同学的存在。台下则一片乱象,有看热闹的,有漠然相对的,有的学生尤其是优等生觉得浪费时间,索性自行其事。要克服上述问题,教师必须事先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1.4.1 对讲题学生的要求
  (1)提前备课:这道题自己是否存在疑惑?组内讨论的时候反映出什么问题?你觉得哪些内容是大家都会,只需要一带而过的,哪些内容是需要着重分析详细讲深讲透的?
  (2)整体规划:首先要求学生讲明做题顺序。这里要强调的是,工业流程题一般存在三种做题模式,一是看懂流程图,就图论题。其优点是正确率高,缺点是对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耗时较长。二是完全不看流程图只看题干,根据问题寻找流程图的相关信息。其优点是节省时间,对简单或中等难度的题目来说,优势明显;缺点是正确率不高特别是遇到难题时,会因为找不到关键词或突破不了某个环节导致失分。三是实验班的学生普遍采用的“关键词法”:仔细研读题干,圈出关键词和重要信息,快速阅读流程图,对整个流程图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通过题目的关键词来定位流程图的相关环节,快速突破。其优点是结合前两种的做法,正确率高,耗时短;缺点是掌握整个方法的难度较大,学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否则很容易回到第一或第二种做法。确定做题顺序后,学生还需回答:如何审题?如何做到有效得分?如何板书?如何又突出重点又节省时间?
  总而言之,讲题是要呈现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公布答案。要求学生讲题,关键是要讲清楚如何审题、解题思路及如何规范作答。
  1.4.2 对听课学生的要求
  要求听课学生每道题都要提前做,带着问题来听讲;既要关注答案,更要关注过程。要跟上讲题学生的思路,观察他们是否逻辑清晰,给出的答案是否合理,是否有其他方法并随时准备与讲题学生进行互动。“以人为镜”,从讲题学生身上,可以看出,这样的题目可能在哪里卡壳,同伴们可能存在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自己身上有没有?总之,要带着审视的眼光去发现同伴的问题。
  1.5 课堂实施案例
  钯(Pd)的性质与铂相似。工业上从废催化剂(主要成分是钯和活性炭,还含有少量铁、锌)中回收钯,采用流程如图1所示:   此题以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钯的流程为载体,从流程本身进行深度挖掘,考查了从流程分析物质的分离、部分关键操作的目的、信息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机物的氧化还原、绿色化学、原料损耗的原因等等。对于这道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流程题,学生是如何讲解的呢?以下是历时8分钟的精彩课堂实录:
  [讲题学生薛同学]我采取的解题思路是仔细阅读题干,题干中指出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钯,再迅速浏览下面的流程图,一前一后,发现整个流程图其实就是对题干的详细说明,所以我并没有在流程图中花过多的时间,直接阅读下面的问题,根据设问的关键词来定位流程图的具体操作,“精确找到目标”。
  [听课学生](被讲题学生吸引,神情专注,积极主动。)
  [讲题学生薛同学]第一题问酸溶Ⅰ的目的,关键词是酸溶Ⅰ,准确定位流程图,发现酸溶Ⅰ是用盐酸来溶解废催化剂,根据废催化剂的组成,显然是除去锌和铁等会和盐酸反应的杂质。该小题比较简单,大家要全部得分哦。
  [讲题学生薛同学]第二小题问酸溶Ⅱ催化剂中另一主要成分与浓硝酸的反应,那另一组分是什么呢?
  [听课学生] C(碳)。
  [讲题学生薛同学]很好,请谢同学展示一下她的答案。
  [讲题学生薛同学]酸溶Ⅱ需控制温度不宜过高,除了控制一定反应速率外,其原因显然应该从参加反应物质的热稳定性入手,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温度很高,反应物会怎么样?
  [听课学生甲]王水会挥发。
  [听课学生乙]王水由浓盐酸和浓硝酸组成,盐酸会挥发,硝酸除了挥发还会分解呢。
  [讲题学生薛同学]所以我们把加热的后果想出来后,前面加上防止不就成了。(笑)
  [讲题学生薛同学]第三个问足量的烧碱吸收气体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我们只要搞清气体的组分就不难得到答案。请我的组员蔡同学说一说。
  [被点名的同学]气体应该是氮的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所以除了NaOH、NaNO2外应该是NaNO3、Na2CO3。
  [讲题学生薛同学] Good,接下来问使用甲醛还原钯的化合物时,溶液须保持碱性,否则会造成甲醛的额外损耗,原因是什么?这是一道典型的先有结论问原因的题目,那我们就要顺着题意去答题,通俗点说,就是要自圆其说。
  [听课学生](会心一笑。)
  [讲题学生薛同学]在这里我们不妨试试逆向思维,如果是酸性会怎么样?
  [听课学生]溶液中有硝酸根和氯离子。
  [讲题学生薛同学]对了,那不就是硝酸嘛,它可是有强氧化性的,会氧化甲醛。所以答案就是酸性条件下,甲醛会被硝酸氧化。
  [讲题学生薛同学]操作Ⅰ的名称显然是过滤,溶液I可能含有的有机离子为HCOO-,这一点咱们班就不用解释了吧?
  [听课学生](笑着一起回答):醛被氧化生成羧酸。
  [讲题学生薛同学]好了,最后一道题,假设性操作,酸溶Ⅱ前最好进行灼烧,目的是什么?我还是喜欢用逆向思维,如果不灼烧,无非就是碳与钯都与王水反应,而灼烧后碳变成二氧化碳除去,那王水的量不就用得少了嘛,还体现了绿色化学。
  [听课学生]全体抬头看投影屏幕,对讲题学生精彩的“逆向思维”赞不绝口。
  在讲题过程中,讲题学生始终采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可以很清楚地展示整个流程图,讲题学生可以在上面直接做标记,效果非常好。
  2 “学生讲题”模式的价值
  2.1 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
  关注“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搭建平台让学生讲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外显,再现其思维过程和做题方法,使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发展,使复习落到实处。如果按照教师全堂讲授的方式,学生仅仅作为倾听者,与教师的思维无疑是存在差异性的。学生只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和分析问题,久而久之便丧失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了自己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导致知识点和试题讲授多遍以后,学生仍然屡考屡错。
  2.2 有利于学生多维理解
  笔者观察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不愿意看做过的题,不善于从做过的旧题中去归纳总结、提升自己的现象。因此,选择“学生讲题”的新模式,可以促使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做过的题目,厘清该题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思考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进一步推测题目的延伸内容等等。做题只是一种掌握知识的手段,讲题却是更高级别的挑战,当学生开始认真钻研讲题的关键点和外拓面,思维将发散得更广更深,从而不知不觉地在研究之中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2.3 有利于学生积极竞争
  刚开始讲题,笔者找的都是一些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即使是成绩差一些的学生讲题也毫不逊色,有的甚至很有亮点,要么在板书设计上别具一格,要么在思路分析上推陈出新,要么在与同学互动方面匠心独具……笔者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后来者在不断地总结前面同学讲题的经验教训,博采众长,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竞争、有效学习的良好方式。
  2.4 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我们把这种需要叫做自我实现。即希望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最高级的需要。”他还说:“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当讲题学生站在讲台上游刃有余,将精心准备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并得到同学的肯定和教师的赞赏时,他会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持续研究的动力。
  3 “学生讲题”模式中教师的作用
  “学生讲题”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在“教”和“学”的关系中,“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如何,决定着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程度,也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因此,在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自主课堂的“学生讲题”模式当中,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3.1 精心策划,善于归纳
  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的参与下,课前精心选题、备课,深刻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例如采取低起点、小步子、递进式,用题组的方式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拓展,从而加深对同一类问题的理解;或以一种解题方法为核心的一套反映各种不同应用情况的题组,帮助学生完全掌握解题方法;对于课本中的同一难点知识或难度大的题目,可以围绕难点,按照从易到难的梯度设计一系列小题,以化大为小,各个击破。以上种种,都需要教师精心策划。
  教师还应善于对学生讲题后得出的规律、解题技巧等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前面提到的薛同学的“逆向思维”就很有代表性,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工艺流程题中涉及的图表、流程图等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将具体直观的表象概括成规律性知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他们感到最困难的一点。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进行归类分析,使学生通过挖掘题目共性,开拓学习思路,促使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2 因势利导,“收”“放”自如
  因势利导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善于凭借学生的“势”。“利导”则是朝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方向引导。学生的“势”往往是原始理解,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学生正确的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纵深开拓的“势”;学生错误的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正确方向引导的“势”。比如流程题中有些关键步骤,学生不知道原理,只知道暂时跳过或简略介绍,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又或者当遇到一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的时候,教师还应该适当提醒其他学生,“你们都跟他的解法一样吗?还有没有其他解法?”这样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能保证学生均能学有所获,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应当把握节奏,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时间。比如当讲题人还在步步推导特别简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婉转叫停,以控制课堂节奏和时间。而学生一带而过的重点知识,教师要在适当的地方打断一下进行强调。
  3.3 多样评价,有效激励
  在课堂上,教师多了几把评价的尺子,眼中也就多了几个好学生。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是当今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一点也应体现在评价标准上。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达到要求的情况,予以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首先,教师不应仅仅把自己当作唯一的评价主体,而是引导学生承担起评判其他同学甚至评判教师的职责。其次,教师不应拘泥于单纯的口头肯定,在某些情况下,将评价形态由显在状态转化为隐性状态,反而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对学生精彩的回答予以重复和强调,对某个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一个微笑等等。再则,课堂上的评价不应仅限于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学习教学内容的情况,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大胆的质疑、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等,都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中,都应将这些内容作为自己思考的对象。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是“生命与生命进行对话的场所”,不仅强调教师课前预设,而且还十分注重精彩的课堂生成。在高三工艺流程的二轮复习过程中,笔者采用“学生讲题”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讲题过程中百家争鸣,生成了许多特别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的能力获得了同学认同,体现了他们自身的价值,有效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左香华,崔雪芹.广东省高考工艺流程题的特点与解题策略[J].化学教学,2012,(6):61~63.
  [2]孙国虎,王滋旻.对新课程高考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的探讨与教学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54~56.
  [3]柳世明.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是过程教学的关键[J].化学教育,2005,(1):35~37.
  [4]马鸿.师生换位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7):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