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化学教学正文

“问题解决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投稿狂奔
  • 更新时间2016-01-04
  • 阅读量576次
  • 评分4
  • 44
  • 0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活动最终都应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是“学”的催化剂。因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益在引导和启迪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独立钻研问题、主动探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而课堂教学中最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是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学生则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独立思考、深入探索、积极主动的获得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是“问题解决式”的精髓。因此我们在近几年的化学教学中探讨了“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什么叫“问题解决式”呢?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探索,自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立足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好的组织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智力加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了“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的目的。 教师根据材料内在的规律和深广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并进行重点讲解,给学生一条经过努力可以攀登的知识阶梯,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规律、培养能力的目的。 
  “问题解决式” 教学方法由下面五个环节组成。 
  一、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探索目标 
  教师要在全面领会教材的要求和纵衡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逻辑性和深广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高度来设计探索的过程及方法。把每小单元(或每节课)设计成有一定梯度的,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的能实现两个飞跃(感知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问题。 
  例如:“原电池”一节的探索问题: 
  1.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各有什么现象发生? 
  2将铜片跟锌片接触同时插入稀硫酸中,锌片跟酸反应的速度有无变化?铜片有无变化?在铜片表面有何现象发生? 
  3.锌跟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中间发生了电子转移,但我们无法察觉电子的转移,那么,能否另行设计实验,通过某种宏观现象的分析,确信电子的转移是确有其事的? 
  问题提出的贴切与否,直接影响“探索”的兴趣和教学的效果,也是“问题解决式”的关键。 
  在刚开始试行新的教学方法时,问题要设置的细些,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问题可设置得少些,甚至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发现问题,效果会更好些。 
  二、实验感知(或提供学习材料)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做法是,把演示实验进行组合或补充一些必要的实验,由学生分组完成,并认真记下每一步的实验现象。 
  感知如下实验: 
  1.把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2.把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高中学生学习有机物的第一课,通过学习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有机物的有趣性、实用性。所以笔者选择甲烷为载体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能,又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一般学习方法。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要有一条明朗的线索贯穿始终,最主要的是教师要明确究竟让学生学到什么,紧扣这个问题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本节课采用“情景引入 → 悬念设置 → 动手实验 → 发散思维 → 启发探究 → 归纳提升”的教学方法 。这个过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发展探究思维,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创造高效的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