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化学教学正文

试析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的研究与探索

  • 投稿鬼畜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333次
  • 评分4
  • 99
  • 0

马绍盛?

(贵州省威宁县秀水中学 553100)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内40分钟的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有道是“即知即行,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课堂教学研究的复杂性不仅在于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而且在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水平也是无止境的。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期待深处一线的教师能够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真正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书斋文献中、面对电脑或研究文本苦思冥想,成为“不熟悉课堂的教学论专家”。多年来,我扎根九年级化学教学,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优化课堂结构,秉承“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的从教理念,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以具体教学为例,浅谈本人肤浅的认识。?

1.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谈到怎样教时,有这样一个观点:教学时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尽量增加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播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有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我在化学教学中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对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能更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

1.1第一节课闪亮登场。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第一堂尤为重要。因此,我要精心设计,力求上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兴趣就会大增。我先向同学作了自我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用事先填充好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下方系一红色绸带,上书“欢迎同学们学习化学、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我开始提问“气球内装的什么气体?”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是氢气,“那氢气是如何制得的呢?”我接着问。同学们面带难色,我不作答,而是故意卖关子说“我再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棒点灯´的魔术吧”。同学们一听是魔术,精神放松,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其后我讲到,如果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就要学习好化学知识。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化学研究的对象,联系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和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告诉同学们学好化学的方法,激励他们发奋图强,为祖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

1.2巧设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课前老师除了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掌握实验成功的关键,还要改进实验。初三化学刚开始的内容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我用两节课安排八个基本操作,由老师板书、示范后,学生分组抽签,布置四个操作题,派代表上讲台演示,学生自己评出优胜小组,发给奖品(作业本),效果很好。如第一课时的四个学生操作比赛实验:(1)取少量碱式碳酸铜加入试管中(2)取一块石灰石加入试管中(3)向试管内倒入少量的硫酸(4)量取20ml的水。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上台表演后,显示出很强的动手能力,老师及时鼓励和表扬,兴趣大增,同时化学又少了一个差生。?

在教《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节时,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改进,课本上是在铁丝上系一根火柴,待火柴快燃尽的时候伸进集气瓶,由于火柴燃烧时间有时长,有时又较短,伸入瓶中过早或过迟,导致辞实验失败,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出现这种情况更多。我将铁丝绕成螺旋形,最下端两环距离略近,将铁丝最下端在熔化的石蜡中浸一下,点燃铁丝下端的石蜡,伸入集气瓶即可将铁丝引燃。能过实验的改进,实验效果更佳,学生做该实验时,人人成功。教学中老师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了提高了。?

一位同学在发表的文章《叫人心惊的化学》中写到:化学课是我们全班同学的最爱,因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十分精彩、有趣的实验。今天,我们又好好地玩了一把!王玲同学点燃了向上窜的肥皂泡,那肥皂泡发出一团火焰,有如昙花一现,美极了。陆斌同学拿起长木条,用酒精灯点燃了不纯的氢气之后,“嘣”的一声,吓得他目瞪口呆,然后撒腿就跑,样子有点狼狈不堪,前排的几位女同学也吓得尖叫着捂住耳……,有趣的化学课在一片唏嘘声中跟我们拜拜。?

1.3教学方法多样化。初中化学原理和计算显得枯燥乏味,识记内容较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可以引起学生兴奋感和愉快感。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如以对抗赛为例:每单元结束或临近期末考试复习,为了避免简单的知识重复再现,我先把题目写在投影上,布置学生课后准备,课上进行组与组之间、男女之间进行比赛,看谁答得又快又准,老师在黑板上记下分数,优胜的一方获得奖品。在学习被困火灾区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自救方法时,让学生模拟动作: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贴近地面跑到窗口呼救。这些形式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泼,学生的应变能力有所提高,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对元素符号、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等知识的识记可采用游戏法、击鼓传纸片等方法,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关键内容。?

《酸碱盐》单元知识点多,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际问题时,却找不出相应的办法。为了突破这个难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同时保持住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我及时作了调整,抽出一课时,上了一堂复习课,我进行精心设计,尽量避免复习课上知识的简单重复再现,使学生容易产生令人乏味、枯燥的感觉。我先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一组代表一类物质,交代学生课前进行准备。然后将有关的知识、物质写在展示板上,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进行表演活动。?

2、创设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景,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景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认识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从还生的生活经验中取材的,越贴近学生的日常行活经验,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8年的燃烧教学,我用北京奥运圣火为情境;2009年的二氧化碳教学我向学生传达了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主旨;2010年的化学材料教学,我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自己上网搜集上海世博会中各展馆有应用材料上有什么具体特色,如何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2012年龙江河隔污染事件的处理方法。平时我比较关注涉及化学的各种报道,如发现家中有煤气泄露,手机报警引起爆炸的新闻;《新闻调查》节目中报道贵州省某山村氟斑牙事件;韩国藉装有浓硫酸的油轮在汕尾沉没的事件等,提出相关问题:如何检测海水的酸碱度、为什么会腐蚀附近的船只,如泄漏怎样处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位学识渊博、能够谈古论今、引经据典的教师,一定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在化学老师身上,应该能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科学气息,以及人文情怀,所以化学老师必须广泛涉取各种书籍,关注人文和社科等各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时传授给学生。这还包括与化学有关的知识或信息,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以及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无论是教师还是所教的学生都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又如在上“分子”一节时,教师进教室时把花露水洒在教室,然后问学生:“有什么味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香味。”“那为什么闻到香味呢?”学生有了疑问。在这样的情景中,教师因势利导,引出了分子的概念的分子的性质。在《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先播放一段意大利“死狗洞”的录像,学生觉得很有趣,教师就趁热打铁,让学生讨论录像中的情景,然后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学法指导?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在课堂上演示,往往由于教室大而反应装置小,多数同学观察现象模糊,影响教学效果。另外,有些实验具有装置复杂,反应中产生有毒物质,反应时间太长,不易控制等特点,一般不宜在课堂上演示或学生动手做。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借助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如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用金铂轰炸原子探究原子结构示意图实验、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等,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很好的教育和教学意义。?

在讲授《空气》一课时,刚上课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气,要求同学们做一遍深呼吸的动作,然后引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大家吸入的空气。接着,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开始探究,相继提出了以下问题:1.空气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比较熟悉的,它无色无味,不容易察觉,那公,大家能否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的存在呢?2.你知道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3.空气中除了同学们知道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外,还有其它气体,各种气体的比例经过科学家漫长的探究过程已经解决了。接下来,我想让大家分组尝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比。?

前后相邻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不久之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有用木条在集气瓶中燃烧的,也有用一个倒扣在水槽中燃烧的蜡烛,通过水面上升的高度来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我充分肯定同学们难能可贵的探究意识并着手实验,结果得出氧气只占1/10,远远低于科学家的1/5,同学们积极思考,得出可能是未冷却到室温的结果,针对这种可能,同学们重新做了实验,发现结果相差无几。同学们面露难色,我及时给出提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什么状态?。同学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如何改进呢?一位同学提出用木棒,立即被否决了,我于是介绍了生成物是固体的可燃物--红磷,最后做了演示实验验证,交待学生某些细节上的问题还有待改进、完善,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亲自做一下实验。?

4、提高教师魅力?

好的语言能像和煦的春风吹散学生心中的阴云,打开学生的心扉。老师的教学语言应做到抑扬顿挫,生动、幽默,有感染力,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语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收知识。倘若像老和尚念经似的,一个调唱到底,叫学生怎不梦周公呢?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并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动、直观,引发深沉的思考或者激发生活的热情。另外,教师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即使只有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再看看”、“再想想”、“再试试”、“最近有进步”、“不错”、“很棒呀”之类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的教态美是教师形象的集中体现。课堂上,巧妙运用眼神、适当借助手势、板书优美娴熟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审美素养。站姿和手势,一定要稳,不要给学生以晃动不安,上下翻飞的感觉。步态也要稳,不可快步走,要慢而优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不要向学生传递急燥的情绪。尤其是化学演示实验要动作准确、平稳,尽量不出差错。?

教育需要“途径和方法”,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能改变现状的灵丹妙药。时下,许多教育人士不约而同地学习杜郎口、昌乐二中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尽词汇赞美,什么“神话”、“奇迹”、“颠覆”,一时之间,这些学校成为课改的代名词,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麦加”圣地。它像一股势不可挡的旋风,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吹荡着相对活跃的当下课堂改革。?

坦白的说,我并不信奉固定的“模式”,但我坚信我从两所学校会找到打开课堂教学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