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建珍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由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Martin E.P.S dligman倡导,“是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实践中进行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评价,让学生不断深入探讨问题,品尝成功愉悦,增强学习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他们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积极评价,对学生情感影响
1.1积极评价,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进取心是指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具有进取心的学生,都有好胜心,希望自己学业出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言语、表情随时随地对学生的行为、语言、学业各方面进行合理、及时积极评价,必然会产生积极影响。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其思维品质、行为能力、潜能发展、健全人格形成等方面均有非常重要意义。从教学内容上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产生快乐的情绪,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1.2积极评价,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积极交往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效果才会高于个体单独学习的效果,这是交往的积极结果。但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爱表现,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
而青少年的自尊心是具有强烈性的,而且是敏感的、脆弱的。这就要求老师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注意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要求上进的自尊心。教师要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辱骂、体罚。
1.3积极评价,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更多的时候,自信心建立在自身进步得到及时肯定的基础上。所以满足学生成功的需求就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自信在关键时刻能帮助学生鼓起勇气,在学习中攻克难题。通过对学习过程的积极评价,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反应敏捷、求异意识加强,学会换“位”思考;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乐于创新团结合作的时代精神。同时对学生个体而言,其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也得到了大大提高,这不但为现在的学习而且为以后走上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2.积极心理学在化学教学评价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在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的围绕一定教学目标的交流、合作和沟通活动,其间不仅有认识经验的交流和沟通,更多的是情感、态度的沟通和碰撞,同时课堂中的积极评价对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要,促进学生发展,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价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1营造温馨氛围,巧用眼睛
民主、平等、温馨的评价氛围,有利于信息反馈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积极评价,要注意面向全体,不能忽略某个学生。教师眼神要遍布教室的每个角落,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巧妙地运用目光的力量来沟通师生间的思想感情,架起理解的桥梁。教时运用眼睛无声评价、激励学生往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疑难问题时,教师的眼睛也应闪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当教师发现有学生跃跃欲试却又欲言又止时,应迅速投去热情的目光,这目光足以让学生鼓起勇气举起右手。当教师听到学生正确无误回答时,眼睛应迸射出喜悦的目光,这目光将输送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当教师听到学生回答不正确时,目光中不应流露出半点埋怨、责怪而应充满谅解、鼓励与希望。当教师发现某位学生在做小动作而没注意听讲时,应把目光聚成一束射向他、谴责他,会使学生脸红心跳,心回意转,认真听讲。
课堂教学中教师巧用眼睛去观察、去评价,能使课堂中出现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解决,还能激励学生、沟通师生间感情,达成共鸣,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2巧用批语,激发潜能
老师批作业的习惯一般打“√”或 “×”,几乎每个学生拿到作业本,就会翻开教师的评价,一个“√”不能向学生传递多少温情,但一个“×”却可以带给学生不少冷漠。如果用“?”代替“×”,效果可能会不一样,一个“?”如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学生看到它,就不会因为做错了题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念,就会思考问题在哪里?这样就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又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批改作业时可以改变多种方式,也可以打等第:如作业完成好的学生打“优”或“A”,中等学生打“良”或“B”。如果再遇到基础差点的学生,也可在作业本上写温情批语,如:作业有进步,加油!如果有时间,老师希望你来找我!等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的“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参与既是一种积极力量得到发挥后的幸福体验,同时也是培养积极力量的一种重要途径,参与和一个人的积极力量存在显著相关,没有足够参与的热情,即使有极高的智商也没有用。作为老师,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带着快乐走进教室,只有自己的教学状态良好,学生才能在我感染下愉快听课。同时课上让学生多参与,学生参与性高了,课堂氛围就好,教学效果提高了。衷心希望通过积极心理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