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化学教学正文

浅谈如何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投稿水水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83次
  • 评分4
  • 62
  • 0

◇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汕尾中学 宋 乐

摘要: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化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通过更新思维方式,将“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情境,并利用学生的认知方式,巧妙设计“认知冲突”,从而改变知识灌输的方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教学有效性;学生中心;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79-01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过程中,旧有的化学教学理念和手段已经不再适应现有的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了当前化学教学研究中的重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应当以化学的新课程标准为参照,研究如何利用有效的资源,优化课程和教材,运用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益的提升。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源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思想认为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活动,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益的,是高效还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其概念为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和发展。在我国的有效教学研究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注重科学有效,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课标明确指出:“科学有效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有效是教师和学生比较生疏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教学,就需要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在传统的教学中,只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化学教学中,单一的讲授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枯燥的方程式和原子结构则让学生难以理解,复杂的实验让学生畏难而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沉闷的课堂气氛、低下的学习效率,只注重简单的公式识记和解题技巧的考查,难以达到新课程改革教学所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要求。

二、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思想,实现从由“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现行的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在1976年发布的联合国《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教育的定义为“教育是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授知识的工作。”而在修订版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对教育重新做了界定:“教育是为能够引起学习交流的活动。”同样,在国外的构建主义思潮影响下,我国对“学生中心”教学法也有了新的认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思维方式,从“台前”转到“幕后”,并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提倡探究性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还应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知识素养,提高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2.巧用认知冲突。在认知过程中,当原有的概念与现实情境存在某些差距时,就会引起学习者在心理上产生矛盾或冲突。矛盾的产生,容易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意愿,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的知识体系相“碰撞”,从而产生矛盾,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生旧有的认知中,“水是不可导电的”,而在高中电解质的知识体系中,“水却是可导电的”。这样新旧知识体系碰撞,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心理上产生“愤悱”的学习心境。此时,教师和学生再共同探究水导电的原因,对比初中将水划分为不导电而高中却将水划分为可导电,自然引出弱电解质的概念。

同样,在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学习盐类的水解知识时,盐类水解方程式中,对于盐类水解的产物:气体和难溶物都不能添加“↑”和“↓”的符号,这与之前所教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相互矛盾的。这些“冲突”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产生与教师不一致的思考方式,这样就容易将传统的教师讲授转变成问题探究的模式,将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学生直接地体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

因此,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巧妙设计,使学生产生知识认知上的冲突,使之既与原有知识有所联系,又能体会到原有知识不能解决新的问题,从而自发产生新的探知欲望,主动地去探索新的知识体系。

2.创设情境。在注重设置认知冲突的同时,合理地设置情境也尤为重要,在情境设置当中,要注重简约性与趣味性。在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好坏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合理运用PPT图片或者简短的视频都能够自然地引入新的知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情境创设上要注重简约性。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关联的学科,结合生活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去创设情境,很容易让学生联系到生活,又可以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知识更易于理解。

例如,在共价键、非极性键的知识上,两个相同的原子间产生了共价键,相互都需要得到电子,形成了对电子相同的引力,公用电子对未发生偏移从而形成非极性键。可以类比为两个选手进行拔河,如果两个选手是孪生兄弟,这样他们的力气一样大,就会出现僵持的情况,拔河绳索当中的旗帜就不会朝任何一方移动,由此,学生就能够形象地理解共价键当中非极性键的特性。

此外,情境创设也可以适当引入科学史料和趣闻,将化学规律和相关历史背景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大胆地假设,并细致推理的探索思维。例如,在学习苯的过程中,凯库勒发现苯的结构的趣闻:凯库勒在探究苯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研究,终于在一个夜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苯的碳链不停地转圈,最后形成了一条蛇并且这条蛇自己咬住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个圈,由此,凯库勒得到启发,推断出苯的结构是一个环状的结构。这样的故事既可以让学生知道化学家科学、严谨的态度,又可以使学生看到化学家可爱、有趣的一面,从而对化学产生亲切的感觉,并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采用这种方式创设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得到较快地提升。

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化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当更新旧有的思维方式,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刘美丽,董素静,马占江.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分析[J].化学教育,2013,(6).

[3]常学勤.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4]汪文祥.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2010,(1).

[5]陈争,于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化学策略与操作[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