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川县乔庄尚品幼儿园 四川 青川 628100)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在我们幼儿园的实践工作中,对幼儿的教育而言,须注重孩子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幼儿;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远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而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为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仅供参考。
一、营造适宜的活动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1、室内环境创设
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在每个主题开始前,我们都发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从网上、从图书馆广泛搜集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布置到主题墙内。在主题进行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不断地观察、操作、讨论,不断地丰富主题内容,从而使教育内容深入到幼儿心里,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如中班主题:衣服叠整齐。我们把叠衣服的步骤图贴在主题墙内,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到主题墙前,讨论叠衣服的顺序,按图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讲一讲、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
2、室外环境创设
在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口,我们用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提醒幼儿不拥挤;在草地里,用一只机灵的小猴子提醒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等等。
为了引导和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我们还制作了国内外教育学家的名人名言,展示于楼道内。如威廉.詹姆士: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等等。逐步改变家长重智力、轻能力,重知识、轻习惯的思想,使家长能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在交往、游戏中强化运用,不断培养和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
如: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后,都要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因而我在实践中运用了大量的游戏方法来有效地、自主地引导幼儿愉快的学习和生活。例:幼儿正确规范地脱袜子,为不使幼儿造成穿错、找不到、不会脱、脱不下依赖等现象;我们为幼儿配备了一个边说、边做、边脱的游戏儿歌:卷袜子(缩起小脖子,拉长小鼻子,弯起小身子,住进小房子);一次性有效的解决了幼儿规范脱袜的良好习惯。穿脱套头的衣服,同样一首儿歌达到有效的教育价值,钻洞洞:“一个大洞洞,一个中洞洞,还有两个小洞洞。穿衣服看仔细,先钻大洞洞,再钻中洞洞,最后小手钻小洞。”?另外,我们还在游戏中采用了“实物配对法”帮助小班幼儿区别左右鞋子(把一个完整实物图样如:大苹果平均分开分别贴在左右鞋的内侧,帮助幼儿对应图样穿正鞋子)。事实证明,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的活动中,幼儿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得到良好行为的发展。
三、家校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儿童来讲,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很难,但学会一个不良习惯却很容易。特别是如今的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思维变得很开阔,以前教师在孩子面前那种绝对“师严”开始动摇,师生之间变得更加民主了。加上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宠爱有加,严厉不足的现象,儿童的养成教育就面临了新的挑战。
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天,接受着全面而系统的养成教育,从待人处事到学习习惯,到生活起居,再到饮食习惯,处处都在为孩子习惯的养成投入教学资源,但孩子的养成教育还是存在着一些刻不容缓的问题,比如,个别孩子的习惯上存在“学校家里两个样”的现象,学校在不断地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而家里的长辈特别是爷爷奶奶却依然用不太科学的方法去放任孩子,大部分家长根本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必要延伸,不认识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个别家长甚至对学校教育提出完全反面的看法。
比如语言的文明礼貌、交往的友好互助等等方面的都有很多并不鲜闻的例子。我们经常听到身边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就是太‘嫩’了,别人打他,我叫儿子还手,重重地打回他,看他以后敢不敢欺负我儿子”,这样的例子,虽然不是普遍存在,但类似这样的反映家教和学校教育不和谐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对于这样的现状,我想也不能完全怪罪于家长。作为幼儿教师,还是要及时了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分歧,化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矛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家长真诚地对话。因此,我们首先抓住“晨间接待”这一重要环节,在组织好幼儿区域活动,让幼儿愉快地参与到有趣的一天的各个活动中。
在一天中我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在“幼儿离园”时,与家长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交流。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同时还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如:幼儿在家中吃饭比较挑剔,而在幼儿园中吃饭却表现很好这一现象。我和家长一起找出造成这一“特殊”现象的原因,然后共商解决办法。在对家长提出既有代表性、又有普遍性的问题时,我把与家长的交流时解决的有效方法展示在“家长园地”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家长园地”中我不时地要根据需要,开展讨论、提出建议,或提供科学的育儿方法,供家长阅读,从而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在家园教育的配合下,我们的孩子会更好地成长!
总之,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耐心地引导。良好习惯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这也是养成教育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