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避免学生在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中态度消极、一味地被动接受,要让枯燥、乏味的课堂焕发出活力与生机。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有效教学策略是值得教师深入探究和实践的课题。
一、有效教学简介
新课标下有效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且发展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要把教学视为一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这同样是有效教学一直追求的目标。仅靠传统的说教式课堂教学是无法体现对学生生命的观照和人性的关注的,而是要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体现。
一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注重理解学生认知与情感,这是对学生的关注与尊重;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然、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是教师尊重学生的另一种体现。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友善指正、热情鼓励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虚心学习、积极探究是一种相互尊重的体现,要把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三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要真诚交流,要注重与内心世界真诚对话,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展示课堂的生命。因此,有效教学指的就是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要学得快乐、学得扎实,教师同时也要体验到快乐。当前,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过程中的永恒主题之一,值得教师不断追求。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
1. 增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互性
有效教学课堂的本质在于师生围绕课堂实现相互交往、共同发展,而师生在课堂上有效交互对应用有效教学策略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只有将师生在课堂上的交互性充分体现出来,才能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在课堂上有效交流各种信息,并及时形成信息反馈,实现教学相长,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例如,当教师为学生讲解了统计初步中的众数与中位数的知识后,就可为学生设置一道课堂练习题:5、6、x、8、17是一组数据,如果8是其中位数,那么众数是多少?按照中位数的概念,教师最终给出“众数是8”的答案,但在与学生校对结果时,一名学生提出17也可能是众数。教师先是一愣,但立马反应过来,因为题目并没有说明这一组数据是从小到大排列的,该学生的回答是有道理的,于是教师借此机会向全班学生提问:“他的回答有道理吗?”很多学生在片刻迟疑后,也都发现了问题。接下来,教师便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纠错,不仅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还使之养成了周全考虑的解题习惯,教师也从中获得了全新的教学体验。此外,教师还针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疑问,组织全体学生讨论、争辩,很好地促进了师生、生生乃至师生与教材之间的交互性,使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2. 处理好教学进度与探究的关系
一些教师认为如果每一节课都应用探究这一有效教学策略,那么教学进度根本无法保证,所以多数时候仍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有探究教学的意识,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因此,教师需深入分析数学教学内容,挖掘出值得探究的主题,并处理好教学进度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科学运用。
例如,初中数学教材里有很多定义、定理等,这些内容并不适宜探究,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似的判定、三角形全等就适合探究,对此,只需通过设计活动鼓励学生自主研讨,对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行体验,就能领悟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探究看似会花费很多时间,但数学内容是环环相扣的,探究直线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能为后续探究圆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做好铺垫,从而有效节约时间。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结论比听教师讲解的理解更加深刻,他们能在探究过程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体验产生知识的具体过程,其主体性、自主性也都得到了有效发挥。所以,教师不能吝啬时间,而应精心设计探究教学环节,科学处理它与教学进度的关系,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不断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在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构思时,教师考虑得比较多的是怎样使教学环节无懈可击、环环相扣,但设计过于严密往往会使学生匆忙跟着教师的步伐跑,而失去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怎样让自己的教适应学生的学,要考虑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并逐渐从刚性设计走向软性设计,将封闭的线性设计变成开放的活动设计,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教师可如此设计:一名学生想用三根小木棍搭一个三角形,但总是失败,他们不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如此,学生的兴趣便被激发出来,教师成功地将课题引入课堂。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三根长度分别为6厘米、9厘米、13厘米的小木棍动手操作,成功搭建起一个三角形。接着,教师继续提问:如果将最短的小木棍剪掉3厘米,情况会如何?通过实验,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于是教师继续设问,一步步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对新课知识的探究上。当学生掌握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后,教师再让学生回答最初提出的三根小木棍无法搭成一个三角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从而将课堂学习氛围推到高潮。该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还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水平进行了充分考虑,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出来,凸显了优化设计活动的开放、软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4. 使学生在实习中学会运用知识
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了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应为他们提供实习机会,或按照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数学小课题,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来分析身边的问题,逐渐积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
例如,当学生学习了函数的应用这一知识点后,教师便可要求学生在双休日调查电的计费标准,并针对不同时间段电的收费进行比较,写出函数关系式,对消费者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实现用电最省钱。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关注节假日商场促销活动中隐藏的数学问题,或找出测量一棵树高度的方法,并让学生写小论文,养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习惯。另外,教师还可将现实生活问题引进课堂教学过程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长久记忆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学会用数学的头脑分析世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有效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按照学生实际及教学内容的要求适当选择、合理应用,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就能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1] 吴亚平.基于有效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8):57-58.
[2] 蔡添生.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创新策略方法分析[J].学周刊,2015,(36):80.
有效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 投稿mond
- 更新时间2016-05-13
- 阅读量976次
- 评分4
- 赞35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