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办公档案正文

创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5255)

  • 投稿锅锅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647次
  • 评分4
  • 32
  • 0

早上好,大家好:我会说英文,请准备好你们的同传设备来听我的演讲一我十分荣幸能来到北京和这么多优秀的人在一起 我今天想讲的和刚刚开场视频所讲的一致,和不同领域问的联结有关。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电讯专业出身,读完电讯学博士后我进了政府工作,在伦敦市政府、英国政府,在总理的政策办公室供职,之后我转向了小微非营利机构领域,但现在我发现这些领域已经联结起来了,也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更好地合作让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社会更好地运转。

这个演讲的题目是我所在的英国国家科学艺术基金会一直提的,讲的是我们怎样从每个人那里汲取创新实践和灵感。

这里说的每个人不单指顶尖科学家大企业或是好的政府,而是每个可能成为创新者的人。而且他们的新想法不是为了造福少数人,而是为了造福所有人,给每个人创造价值。

对我而言这和城市也有关系,假如让你想你所在的城市,北京、上海、成都之类的,可能大多数人会觉得城市就是他们居住的地方,但现在我们逐渐开始把城市看成我们创造的地方,看成我们塑造的地方,看成我们掌控的地方。

我认为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变革的时期,我们所有人正从城市的观察者蜕变成城市的创造者和塑造者,这也是我今天想探讨的话题。

我们都热爱我们的城市,但我们也意识到城市存在很多问题,交通拥堵、污染、垃圾等等。

而我们往往没有利用人们的创造力去改善我们的城市,我们正经历一个技术重塑城市的时期,物联网通过联结所有的光、能源、水、交通把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智慧更高效。、

我们畅想着等我们给我们的车子装上传感器后,它能和其他车子说话,也许再过上几年没有人再开车了,也诈车子可以自动驾驶,而且比人驾驶的车要安全得多。

同时世界各地涌现出厂各种智慧城市的愿景,一些新的城市也应运而生,比如阿布扎比的马斯达尔市、韩国新设的松岛国际都市等等。

有些城市包括中国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所谓的智慧城市就是在市政厅里你可以通过屏幕看到每条街、每个居民区的状况,并且是实时监控,这样做确实有一些好处。

但关于智慧城市,还有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十年前我刚离开政府的时候曾经参与了这样一个项目,这是一个成本很低,很简单的项目,我们建立了一个平台,如果街上有什么东西坏掉了,市民可以通知居住在这个社区里的其他市民,随时发一条短信给政府和他们的邻居,有时候双方能一起合作把这条街修好,这个项目叫“我修我街”(FixM)Street)。

已经在大约50个国家落地了,它操作很容易成本很低,形式很草根,让人们可以实打实地改变城市,而不只是高高在上地坐在监控室里看屏幕。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在智慧城市理念或者说在某些智慧城市理念的影响下,很多解决方案太偏重技术,对人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不够接地气,通常也没有什么依据,因此北美和欧洲很多耗资巨大的智慧城市项目远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决策者在硬件上一掷千金却没有收获与投入相匹配的结果,所以我们正在经历一个重新反思智慧城市理念的时期,而我们一直想联结的两个领域,技术和社会。

让技术服务于社会,让社会领域成为影响技术设计和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想探讨的话题,现在全球创新的一个主流趋势,怎样共享资源?怎样共享汽车?怎样共享家?怎样共享时间?

有一个数据让我印象很深,这个数据是关于电钻的,就是我们家里那种在墙上钻孔的电钻,这样一个电钻它这辈子被拿出来用的时间只有8分钟,所以其实和邻居共享一把电钻是更好的选择,我们的生活越好钱越多,能拿来共享的东西就越多,这是全球各地的案例,这是荷兰的Peerby:-个供人们共享资源的平台,以及Snapp-Car:-个拼车平台,在韩国首尔市长朴元淳把建立城市分享平台看做自己市长任期内的重中之重,怎样让市民更方便地共享他们的财产、金钱和时间,让大家更有兴趣。

这是芬兰的一个小而美的案例,是公共交通领域的分享经济案例,人们通过互联网安排汽车接送用户方便用户出行,这比公车或地铁便捷得多。

创新的另一种趋势是数据收集方式变得更智慧了,之前所有的数据收集工作都是自上而下的由市政府主导,现在我们市民也开始收集数据,这是印尼雅加达的案例叫Petalakarta,人们用它上传洪水和当地基础设施相关的数据,和“我修我街”有些类似。

在全球各地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在中国也有很多,比如收集空气质量数据。稍后托马斯·迭兹会给大家讲巴塞罗那的智慧市民案例。一个利用空气传感器测量空气质量的例子,上‘周在伦敦出现了一个很棒的案例,人们走街串巷去闻城市的气味然后建立一个城市气味地图,这个地图一方面让大家了解污染状况,一方面也是让大家知道生活在一个能感受到鸟语花香的城市里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这种数据使用方式和传统模式不太一样,但大家都很喜欢。无独有偶,欧洲的维也纳市有一个市民创立的数据地图,上面标识了城市里果树的位置,这展现了一种可读写城市的愿景,相较于之前由工程师主导的数据收集方式,也是一种不同的实践。

还有更大胆的有些城市在吸引市民参与决策方面做出了勇敢的尝试,在法国巴黎市长安·伊达尔哥拿出全市预算的5%用于吸纳市民的想法、聆听意见,最后由大家投票决定这笔钱该怎么花,我所在的英国国家科学艺术基金会在和芬兰赫尔辛基市的市政府合作,我们正把市政府的决策流程变得公开透明,并接人开放的API端口,这样每一个市民都可以参与政府决策过程的每一个步骤。

我们也发现在中国有很多开放政府决策工作的尝试,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可以贡献出我们的想法专长和经验,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好,这一切的背后是一种理念,用技术为市民插上翅膀,我们把这样的城市叫做以人为本的城市。

驱动这种城币发展的不仅是技术和知识,还有晋通人的力量,他们关心什么?他们想要什么的?

这是一些全球各地的案例和工具,来自纽约,来自欧洲,这都是一些技术性的工具,可以让我们成为城市的创造者和塑造者,而不再仅仅是看客,不再仅仅是技术的使用者,城市也不再是别人的城市,这是一些用来集思广益的工具,这是一些帮助市民发声的工具。

我现在展示的这个案例我认为预示着未来的趋势,老年失智症是一个困扰全球的问题,得了这种病的老人会逐渐丧失思维能力,传统医学界还没有找到根治此病的疗法和药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所在的机构建立了一个平台叫失智市民。

上万个患失智症的用户会在手腕上或是上佩戴可穿戴设备,这些设备会记录患者的实时数据,他们身体状况怎么样,心情怎么样,我们还会给这批用户做一些试验,比如音乐疗法、新的食疗方案或者舞蹈,像刚刚开场时我们看到的那样。

对于老年人而言这可能是最好的运动方式,我们会收集数据,看看哪些试验是成功的所以说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把技术、赋能和科技结合的方法,成本很低,但我觉得这种模式对我们日后解决类似问题会大有裨益,如果你们对这个项目有什么想法,请随时告诉我,我们可以现场交流。

当这些领域开始彼此联结,一种观察的思路是关注数字化社会创新,去年在欧洲,大概有1000家机构一起探讨他们如何用数字化技术解决社会问题,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建立新的创客空间、新的医疗模式。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一下数字化社会创新,你会找到一个数字化社会创新地图,看到这些机构怎样彼此联结,怎样重新改造这个世界,怎样把曾经孤立的各个领域联结到一起,把社会创新、非营利机构、社区的圈子和技术、大企业、市政府的罔子对接到一起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新尝试。

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让遍布全球的社会创新实践变得越来越成熟,现在世界各地已经涌现出了社会创新公园、社会创新市长、社会创新营地、社会创新奖,我们刚在欧洲做完一个社会创新奖,有大概1500个利用新技术推动分享经济的应用人围。

有些国家政府和市政府还有社会创新基金,有些企业开始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社会创新上,把它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下一阶段,还有成百上千个创新孵化器、加速器,它们帮助有创变灵感的人把灵感变成现实,甚至像麦肯锡、毕马威这样的咨询业巨头也在关注社会创新,奥巴马总统在白宫有社会创新办公室、北京和全球各地的大学也在研究社会创新生发的机制成功的原因和新想法传播的方式,而世界各地的政府也试图加速这个过程。

这张图节选自我们去年和前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彭博共同完成的报告。我们在这份报告里收录了世界各地政府的创新团队,这些团队正在把社会创新的特质引入政府,快速响应、尊重实际生活经验不断实践,拒绝纸上谈兵,而这些特质也正为政府所快速接纳,因为它更符合21世纪政府的特性,快速、数据导向、试验性,与市民、企业、人民保持联动。

如果有人7月份去伦敦,到时候我们会有个活动,会有大概200个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一起分享他们的经验,去探讨那些成功的模式,他们用的方法怎么利用设计或技术,怎样和市政府和国家政府联结起来。

在结束之前,我想分享一下一些干货,出自一份本周却将发布的报告,这份报告现在在北京发布了,几天后将会在伦敦发布,是我同事汤姆·桑德斯撰写的,他现在也在会场。 这份报告的目的是收纳了我们对智慧城市的这些反思,让城市不仅关注最好的技术,最好的硬件,也关注人的需求,以人为本,人的需求和体验与这些城市息息相关。

这份报告得到了英特尔和联合同开发计划署的大力支持,我们汇集了全世界的案例,来自德国、西班牙、印尼、肯尼亚、中国、美同等等的案例,力图用一种很有创造性的方式,给智慧城市的运行提出新思路。

我简单分享几条,这份报告的结论。第一个结论我们要好好思考人类的行为方式而不仅仅是技术的作用方式,这张漫画展现的内容我们都能感同身受。

当我们堵在路上不管我们是在北京、伦敦,还是洛杉矶,大概每个人都会想,要是其他人都去坐公车或者坐火车就好了,这样就没人挡我的道儿啦。这象征了城市的问题,我们通常会钻进对任何人没有任何好处的牛角尖,所以我们要好好研究人类心理学,想想怎么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改变这种选择。

我们同样要在收集依据方面变得更有效率,每当我们尝试一个新的智慧城市创意的时候要记得评估,看看相较那些采用传统方法的城市,这种新方法能给城市带来哪些好处,现在很多时候感觉智慧城市就像这幅漫画所展现的那样,一有依据,我们就把它藏起来。

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家专门收集智慧城市成败经验的研究机构,很多城市把他们的钱,浪费在那些既昂贵又无用的方案上,而明明有现成的既廉价又有用的方案可供他们选择。

还有我们需要在人身上做投资,我们希望普通市民、非营利机构和社区团体能了解技术,并且知道怎么去用。这张漫画描绘的是云计算,以及有很多人至今不知道云计算为何物,但我相信你们都懂哈。

总而言之,我们永远要把技术与社会把技术与人放在一起考量那些不以人为本的技术通常效果也不怎么好。

最后我们想呼吁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实验室去引领创新,去帮我们协同应用技术,引领市民成为城市的创造者和塑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