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认真阅读了高中与大学教材资源,经过理性的思考,发现了几处瑕疵。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关键词:教材;思考;瑕疵;
作者:唐勇
在教学实践中,适当链接大学教材与有效解读高中教材同等重要。笔者在阅读高中与大学教材时发现一些瑕疵,之所以班门弄斧地指出来,是追求史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希望与同仁共同感悟史学的博大精深!
一、世界上古、中古史中的一些思考
在学习第十六章《封建专制时期的英国与法国》第二节《法国》“路易十四的封建专制统治”子目时,教材是这样阐述的:“路易十四登极时年仅5岁,由母后奥地利的安娜摄政,红衣主教马扎然任首相。”(283页)这里的“登极”显然是“登基”的误写或者校正的失误。
在学习第十八章《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三十年战争》第一节《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第三子目《马丁·路德和市民宗教改革》时,教材是这样阐述“骑士暴动”的:“骑士阶级的代表人物胡登和济金根,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自由,曾公开支持路德;而当路德投靠诸侯已无所作为时,他们便积极组织单独行动。1922年9月,胡登和济金根领导骑士暴动,向特里尔选帝侯宣战。但特里尔市民未予响应,农民也没有前来支援。孤立无援的骑士队伍,在特里尔城下为诸侯联军击败。济金根受伤致死。胡登逃走,翌年死去。”(314页)根据具体的事件与时间的推断,这里的“1922年9月”的时间有误,应该为“1522年”;孔祥民等编著的《世界中古史》第九章第一节《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是这样阐述骑士暴动的:马尔利希·冯·胡登(1488—1523年)是德国贵族的理论家,弗兰茨·冯·济金根(1481—1523年)是德国贵族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二人共同领导了1522—1523年的骑士暴动。由此判断,时间应该为“1522年”!这里显然存在时间的偏差问题,但不可能是编者的知识错误。
二、世界近代史中的一些思考
1.在学习第四编《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和进入垄断时期》
第十六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一节《英国》第四子目《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时,文中的“19世纪80年代英国的工人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涨。突出的表理是广大非熟练工人行动起来,并建立了一批新工联。(406页)根据具体的历史术语与具体的语境分析,这里的“表理”应该为“表现”,估计是没有认真的校正,或者是打字、排版的疏忽,以至于“大意失荆州!”
2.在学习第四编《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和进入垄断时期》
第十六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五节《俄国》时,知道了俄国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特征,其中的“经过90年代工业高涨,特别是1901—1903年的经济危机,垄断组织迅速增加。”(447——448页)这里的“1901—1903年的经济危机”,对照刘宗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世界近代史》权威教材,时间应该为“1900—1903年的经济危机”!(401页)因为第十五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时间为“1900年—1903年”。
三、世界现代史中的一些思考
通过学习世界现代史导言,感受历史发展的脉搏。“我们生活的现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制度急剧变革的时代。”这里的“现时代”意思重复,应为“时代”!(导言第一页)
在学习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中的学习提示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和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现时代。”这里的“现时代”应该为“现代”!(教材正文第一页)这里虽然体现编者的良苦用心,但还是应该尊重传统的语言习惯。
四、高中教材资源的瑕疵
必修一教材的瑕疵:教材17页,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
明太祖与奏章(2005年上海高考试题)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李国富主编2007年高考《绿色通道》历史教师用书106页2006年1月第2版中国致公出版社)
与新教材相比,这里的计算没有错误,错在奏章数到底是1160还是1660?这里的教学资料与高考试题有明显的冲突,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为新教材应该修改为:“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多件文书。”这样的处理,更加符合历史的实际。历史情景的科学再现,有助于历史事件的完美演绎。
必修二教材的瑕疵:新教材82页文明的链接:对价格革命的影响表述前后重复:82页“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83页“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和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价格革命也成为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删去82页的表述,增加:在“价格革命”过程中一句。完整的表述为: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市场的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四倍多,谷价则上涨了五倍。在“价格革命”过程中,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前,财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而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获益匪浅,他们一方面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另一方面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和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价格革命也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整合,更加符合历史概念的科学解读,有助于深层体会“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必修三新教材与大学教材资源的冲突:
新教材第19页的表述:《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然而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新版大学文科教材在353页则表述为:“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非颠倒,究竟谁对?大学教材的学术性很强,出错的几率很低。所以,我认为新教材有误?而且,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第26题进一步论证新教材的资料存在着漏洞。原题是这样阐述的: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这样的反思,有助于史料的科学积淀,以及我们领略知识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