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哲学毕业正文

“中国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

  • 投稿梁千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14次
  • 评分4
  • 54
  • 0

毛文敏

摘要:“中国模式”作为一个新概念,它的提出,为研究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模式”的内容不仅包括实践也包括理论,具体而言包括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实践经验,也包括各个阶段总结出的先进发展理念,这些带有中国特色的思想观念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本论文在借鉴相关学界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对中国模式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模式的内涵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规律,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模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历史观;辩证法

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快速提升与综合国力的逐渐提高,我国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中国模式”作为这个普遍关注下的产物,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整体来看,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主要包括内涵研究以及从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入手进行对策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功能性”“实用性”与“目的性”太强,换一个角度从哲学角度研究与探索,对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国情的认识,推动现代中国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曲解的“中国模式”也能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

一、什么是中国模式

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乔舒亚·库伯·雷默最早提出“中国模式”概念,他于伦敦外交中心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共识》的论文,他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找到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在其中付出了很多努力,这种“模式”被其称为“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从此,有关“中国模式”的问题一时成为不同研究领域学者们的热议。

1“. 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的主要区别

自“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两个概念出现后,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中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本国经验教训的总结,而“北京共识”是与“华盛顿共识”相对应的概念,更具世界性,它暗含着向其他国家推销中国经验的意味,这是中国所尽量避免的,所以大多数学者更加倾向于使用“中国模式”的概念。这样一个概念的区分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模式”问题奠定了基础。

2“. 中国模式”概念的厘清

“中国模式”提出后,虽然大多数学者理清了它与“北京共识”的区别,但还没有一个各界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概念,从研究领域和角度,学者们对“中国模式”概念的界定大体如下:

⑴“中国模式”实质性下的定义。华南师范大学刘同舫教授认为“中国模式”之实质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是分不开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道路。它是现实化的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它是在实践中探究解决各种具体的历史境况问题时,逐步创立起来的,是实现人类解放的阶段性产物。

⑵“中国模式”全球化下的定义。俞可平教授认为“中国模式”实质指的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实行改革开放过程中实行的一系列面对全球化挑战的战略选择和治理模式。

⑶“中国模式”特点下的定义。南京师范大学吴增基认为“中国模式”是在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积极借鉴中外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的,独立自主与实事求是的改革与发展道路。

3“. 中国模式”的特点

学者们认为“中国模式”的特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他们从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主张实行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经济上的改革之路以及和平发展的方式成为“中国模式”的特点。例如学者江金权就从经济的角度对“中国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概括: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共同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对其他所有制结构改造;在保留了自主性的基础上实行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中国模式

1.实践观角度下的中国模式

雷默认为中国模式其实就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务实思想和行为模式,“既讲求实际,又追求意识形态,它反映了几乎不区别理论与实践的中国古代哲学观。北京共识从结构上说无疑是邓小平之后的思想,即实现现代化的最佳途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不是试图采取休克疗法,实现大跃进”。中国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鲜明的实践性,即在实践中摸索规律,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种实践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性活动,并不拘泥于现成的、权威的理论学说。也就是说,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是理论先行,而是实践先行,通过在实践中总结,摸索经验、创新理论,然后用新的理论进一步指导新的实践,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国模式在我国的成功,最大的经验就是客观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现实条件,准确把握了时代特点,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模式”的提出与实践充分体现了实践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践观。

2.历史观角度下的中国模式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因素,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中国模式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前提就是尊重和充分利用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中国人民作为历史主体把握与利用规律能动选择的结果。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不仅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统一性,也体现了社会历史进程的选择性和多样性。

中国模式首先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现代化“是一切国家和民族摆脱封闭落后状态所必然经历的过程,它包含着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农业社会向以工业为特征的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中国模式”正是中国人民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结合自己的国情,发现客观规律,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结果,是主体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的多样性选择的统一。

3.辩证法角度下的中国模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发展都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事物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工程,并且是一个向前运动发展的系统。注重社会有机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模式的重要特色。

从实践与联系、发展的角度上说,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立足于社会系统的整体思考,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力求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整体性协调发展。就目前效果而言,已基本实现了政治民主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技成果显著、社会秩序良好等成效。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摒弃了以往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狭隘性、单一性、片面性,不仅把社会看成是统一的有机整体,而且是把社会系统周围自然生态系统有机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更大的“社会—自然”系统,从而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

当今世界,伴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模式”也成为世界的关注点。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模式的成功,或者说中国模式的借鉴意义在于,各个国家要谋求自身的发展,必须遵循本国的国情,通过不断摸索与创新,结合发展过程中各个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发展,发现其中的规律,找到适合国家的模式,充分发动本国人民的积极性,而不是简单照搬别国模式。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模式作为一种正在发展的现代化模式,自身尚未完善,而且还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问题,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不断认识到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社会长足进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江金权.解析“中国模式”[J].隙望新闻周刊,2005(25):42.

[2]朱可辛.发展中的“中国模式”[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5):30.

[3][美]乔舒亚·库珀·雷默.北京共识.黄平,崔之元,主编.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0.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2.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