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哲学毕业正文

基于“知行合一”大学生择业焦虑的预防与矫正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22
  • 阅读量72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在21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竞争显得格外激烈,使得大学生的在择业上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王阳明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本文将从的心理学的角度对知行合一进行浅要解读,阐述基于知行合一思想下大学生择业焦虑的预防与矫正。


  关键词:知行合一大学生择业焦虑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知行合一观,在我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并对现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在去年9月24日,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的的讲话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十五点重要启示,十分明确将王阳明先生的“经世致用、知行合一”包含其中,足以显示知行合一具有巨大的现代意义。本文则尝试将“知行合一”思想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试图从中开辟出一条预防与矫正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光明大道。


  一、知行合一的心理学解读


  1.知行合一思想。知行问题,一直是我国哲学史上一对特有的范畴。从孔子开始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到程朱的“知先行后”,在知行关系问题的研究中逐步向前不断发展。而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就是针对程朱而来的。


  王阳明先生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必行,行而必知。”指出知与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不能割裂的。他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是行的出发点,而行是知的落脚点,是知的归宿。而知是知行合一的本体,指的是“良知”,最初源于《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指人的天赋道德观念,王阳明继承发扬了此观点,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即所谓恒照者也。


  2.知行合一心理学解读。心理学中认为人格是心理特征的整合,是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包含着先天的气质与后天的性格。而王阳明所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中,知为先天良知,行为后天的实践过程,在致良知中知行合一,在知行合一中致良知。精神分析大师荣格认为个人的人格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并且永远不会消失。人本主义学派更是坚信人是值得信任的,由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一定程度上说,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就是个体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健全人格的过程。


  二、大学生择业焦虑及原因


  1.大学生择业焦虑。择业焦虑是个体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强烈、持久的情绪体现,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变化。适度的择业焦虑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择业动机并促进其顺利就业;过度的择业焦虑则可能引发各种负面情绪,损害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对生理的伤害,如自卑、失眠、厌食等。


  2.大学生择业焦虑原因。造成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原因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个人因素。


  2.1外部环境因素:(1)从社会方面看,我国人口基数大,社会竞争激烈,人才的供需较为不平衡。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对大学生择业的支持和关爱较少,没有能够合理的营造出更为公平、和谐的就业市场。(2)从学校方面看,不少学校在教育产业化下盲目扩招,设置的不少专业课程也无法与社会需求接轨。对于就业指导也不够重视,没有形成一种专业化、成套的手段和方法来指导学生就业。从家庭方面看,父母对子女怀抱的高期望,在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观以及择业标准,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


  2.2内部个人因素:①从个人条件来看,人生而独特,生而不同,每个大学生的自身个人条件也是不尽相同的,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拥有不同的人际关系,持有不同的各种能力等都将对大学生择业焦虑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②从心理因素来看,首先是自我定位不适,大学生没有对自己有清楚正确的认识,在择业时,自视甚高,以自我为中心;其次是认知的偏差,来看待就业形式时,无法正确的认识,往往产生过低的估计。再次是自我效能低,在择业时,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心态不良,可能会选择逃避,自我封闭等消极方式,给自己带去更大的压力。最后是职业价值观偏差,部分大学生会过分关注自我价值实现,强调个人利益的追求,却忽略了对自身情况、职业要求等了解,在求职受挫时,导致焦虑。


  三、如何运用知行合一思想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择业焦虑


  1.客观看待外部环境和内部个人因素,掌握择业“真知”。王阳明认为良知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大学生产生择业焦虑,正是因为受到各种外界的不良影响而失去了“良知”,不能客觀的看待外部环境以及个人内部。当面临择业时,大学生需要清醒头脑,摒弃掉错误不合理的认识,对周围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条件有着正确的认知,不盲目,不跟从,从自身实际出发与市场需求接轨。


  2.勇于不断尝试,克服“知而不行”。自我效能低的大学生,往往“知而不行”,选择逃避,自我封闭的方式去应对择业。而阳明先生提示大学生,知行合一等同致良知,也就是需要大学生不断的勇敢尝试,去实践。当你面对择业时,在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的同时,能够直面困难,思考如何解决困难而不是回避,克服“知而不行”,在反复的探索以及尝试中,终能成功就业。


  3.正确自我定位,践行“知行合一”。不管是个人条件的不同还是心理因素的迥异,最终都是因为不能正确自我定位,而在择业时产生焦虑。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个全面的认识和分析,而不是把自己断裂开来看,准确合理的定位自我,不过高,不过低,正是合适你自己的自我评价。在择业时,根据对自己的定位,选择合适的工作。择业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大学生产生的择业焦虑都在警示着大家应当在择业时重视知与行的齐头并进,践行“知行合一”。在不断的“知行合一”中,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提升自身竞争力,预防与矫正择业焦虑。


  总而言之,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思想对解决我国面临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对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择业焦虑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遇到择业焦虑时,不防尝试合理的运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思想去应对,克服各种“知而不行”“行而不知”,践行“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吴光.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2015,(1). 

  [2]林培锦,“知行合一”观影响下的教育管理伦理思想重塑[J].教育评论,2015(5):30-31. 

  [3]陈会锋,李晨.“知行合一”与当代高职教育[J].职业教育,2015(3):147. 

  [4]田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浅析与对策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07. 

  [5]周晏.农村大学生择业焦虑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4):488-489. 

  [6]林瑞馨,林晶,郑晖阁.大学生择业焦虑研究现状[J].校园心理,2013(4):253-255. 

  [7]樊永兵.浅谈大学生择业焦虑成因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2013:32. 

  作者简介:谢辉(1992—),女,汉,硕士研究生,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