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语文学科有自身的特质,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起到思想品德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人生观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生观影响
人生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初中阶段是一个关键时期。作为初中教师,首先应该认识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
所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
正确的人生观是为别人服务的人生观。为别人服务的人生观是真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科学的人生观,是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且最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人生观。
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人生,要求我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则。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认真,努力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丰富和发展,也为我们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同时,我们也只有在为人类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为他人创造幸福,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生价值。对于一个初中学生,以上的描述多少有些抽象。其实,人生观是实实在在的,美好的亲情,真挚的友谊,关照弱小,爱国爱己就是最好的人生观。
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是每一个初中教师的责任,而语文教师的责任应该更大。下面,就这一观点,进行几个方面的论述。
一、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质
关于语文的性质,目前还是争论不休,有人主张“工具性”,也有人主张“人文性”,此外还有“实践性”、“言语性”等。或者,有人将以上综合,认为以上的特点语文兼而有之。其实,不管倾向于哪个方面,语文都比其他学科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人生观的发展。魏书生也说过,“就语文教育而言,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应当通过感染使学生接受。感染,更富有艺术性,富有人情味,符合心理学的规律”。他还说“感染和熏陶学生心灵能起到的塑造作用要比说教大得多,而语文所具备的感染熏陶条件是得天独厚的”。语文教学既是为学生的文学艺术打基础,更是通过文学艺术这种特殊媒介来达到对学生的人文关照,亦即人生观的教育。我认为这就是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质。不可否认,初中阶段开设的每一种课程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都是有益的。但是,就是由于语文学科具有的独特性质,它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近水楼台,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向阳花木。
二、语文教学影响学生人生观形成的途径
1..课堂语文教学对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课堂语文教学无疑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教育过程。但我们抽丝剥茧,依然容易找到语文教育过程对学生施加的积极人生观发生影响的方方面面。好的语文教师,善于利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主动正面引导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首先,语文文本都是文学中的经典。无论古今中外,好的文本本身就隐藏着巨大的正能量。美好的感情,悲悯在的心态,至纯至爱的伦理是语文文本不二的主题。通过文本的解读,本身就会对学生人生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例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隨处可见。比如新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朱自清的《春》,它的文本其实就是通过几个极具代表性的春天的画面来歌颂春天的美和生命力。美和生命力正是正能量的切入点,一个人懂得美,理解尊重甚至是膜拜生命力,那他的人生观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再比如同是语文七上的第二单元,第一篇便是极具教化意义的史铁生的《秋天的怀想》。撇开语文角度的精准的用词,极具画面感的细节描写,文本怀念母亲,感恩母亲,理解母亲的主旨贯穿头尾,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就会得到这种亲情伦理的教育,这对学生人生观朝正向发展无疑会有加分的作用。再举个古文文本的例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古文两篇,分别是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陋室铭》侧重于品德和文化,就是所谓的“德馨”,《爱莲说》侧重于积极的“入世”人生态度,主张不怕世俗,不怕污浊,像莲花一样在世俗中傲然挺立。高尚的品德和积极改造世俗的态度,正是当下稀缺的正能量,学生认真解读和领悟之,必然对正确人生观的养成大有裨益。
其次,语文文本大多是叙事性质。叙事性质的学习内容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叙事性质的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悬念,它是学生从小就接触的知识式样,熟悉而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叙事性质的文本将思想教化融合了故事之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得到的教益是可想而知的。比如曾经几度入选初中教材,一度落选,在新版的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中重新入选的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就是一篇典型的叙事性文本的代表。它的乐于助人的主旨在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里展开,宣扬了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指引了“人生就是为他人服务”的正确人生观方向。此外,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教化的意图也非常明显,也是叙事性文本中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经典力作之一。
2..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这里指的实践不是45分钟内的课堂练习。而是通过课堂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培养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后,走出课堂,到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的语文活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语文实践是语文课堂的,更是语文课堂的超越。比如本人紧扣当下热点事件,布置学生收集城市楼盘命名乱象,从崇洋迷外,附庸风雅,贪全求大等分类归纳。同时,也要发现收集能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内含丰富,响亮难忘的楼盘名称进行收集。学生对这种活动热情高涨,纷纷参与收集归纳,通过讨论比较并得出结论:挪威森林、米兰风度等属于崇洋迷外的;御景豪庭、帝苑华府属于附庸风雅的;中央名邸、富阳国际是贪大无实的。他们也找出了他们认为符合本地特色,而且颇具文化内涵,有名族特色的楼盘名称:武宣县的绿水仙城(武宣县的旧名叫武仙,别名叫仙城,绿水是青山绿水之意,合起来叫绿水仙城非常切合当地实际,又有文化内涵)、象州县的文源居(文源居为象州县教师公寓楼盘,文雅切合实际)。
经过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会更加热爱民族语言,更加与那些丢弃祖宗文化,盲目跟风的现象保持距离。此外,比如课堂剧的编写和排练演出,到街头挑对联的刺,对当地环境调查后完成调查报告或者论文等等语文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运用能力,还能辨别善恶美丑,使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得到长足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在肩负语文知识的教学的同时,还担当着人文教化的使命。语文教师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主动挖掘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的内涵,关照学生人生观的发展,无疑会使语文教学呈现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陈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