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社会论文大学生创业正文

“十二五”以来福建省科技创新的比较研究

  • 投稿菜花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957次
  • 评分4
  • 68
  • 0

李 小 稳

(福建省科技厅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03)

摘 要: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核心的要素。根据其内因与外因,借助统计数据,比较分析研究福建省科技创新的成绩与不足,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等科技创新的战略抉择,以加快福建创新型省份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科技创新;发展对策;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4;G32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01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提高福建县域科技创新服务效能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R01020035)

收稿日期:2014-11-28

0 引言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福建省作为东南沿海省份,经济发展正处于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期。但在科技创新方面则落后于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市,其主要原因是福建省的科技创新能力近几年来一直起伏不定,基本是在同一水平线上徘徊。2010-2013年《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显示,福建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平均排名为10.75位。

为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福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对2011-2013年福建省科技创新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与相邻近省市进行比较研究,提出科技创新的对策与建议,为福建创新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福建省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分析

2010-2013年,福建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条战线的科技工作者坚决贯彻执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科学发展的主题,利用优惠政策、地理条件以及华侨人才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正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福建省先后颁布《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省属科研机构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福建省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管理办法》、《福建省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实施办法》以及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高层次人才遴选办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5项与“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相配套的政策文件;在市县层面上,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福建省的战略部署,根据各地具体的实际情况纷纷制定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政策。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保证。

在科技服务业方面,2011-2013年福建省科技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机构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机构)无论是从业机构、从业人数、生产总值等方面都发展十分迅速。截止到2013年底,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市场、专利事务所、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已达 2 000多个分布在新型显示器制造、移动通信系统、动漫游戏、酶工程、发酵工程、工业催化、疫苗、纤维材料等20多个不同领域和行业。全省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904家;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共39家;全省专利申请受理53 701件,专利授权37 51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5.6%和23.0%。

在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方面,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2012年80个团队或个人入选福建省第二批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百人计划);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等39个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入选福建省首批海西产业人才高地;64人入选福建省首批海西创业英才;80人入选福建省首批优秀人才;2013年创业团队等18个团队和79名个人入选福建省第三批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同时,2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自然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百人计划”。在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与团队的同时,福建省委、省政府不仅大力加强省部共建厦门大学,而且自2013年10起用4年的时间,福建发力推动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三所高校全面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使之成为福建创新型人才培育高地,引领区域创新的前沿阵地,承接国家与省重大科研项目,推动闽台科技合作、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在工业园区创新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福建省规划建设了23个国家级、81个省级、47个市级、121个县及以下的工业园区,共计272个。2012年,272个工业园区的工业总产值1.75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8.9%。入园企业共计2.93万家,占全省工业企业的40.4%。

2 福建省科技创新的内部因素分析

2.1 福建省与相邻省市的比较

以2013年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位分析样本,福建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科技创新实力相比较而言,福建省R&D经费支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发明专利授予权、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数据均低于同一区域其他省市(见表1)。

再从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来进行比较,2013年我国平均拥有量是4.02件;广东省是8.97件;浙江省是7.9件;江苏省是7.8件;上海市是20.32件;而福建省是2.74件,不但低于国家的平均数,更是远远的低于临近的省市拥有量,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省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较弱,重要领域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高科技成果较少的现象。

2.2 福建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的对比

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3 393个,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具有战略支撑作用、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企业如节能环保行业,医药制造、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与其他省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截至2013年6月末,福建省小微工业企业66 243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5.1%,对全部工业总产值贡献率51.7%,增加值增长贡献率54.5%。但是,无论是R&D人员还是R&D经费85%左右都投入到大中型工业企业。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着资金、人才与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或是缺乏投入的可持续性。

2.3 福建省各设区市的比较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共有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九个设区市,每个市地理条件、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等各不相同,因此,九个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是差距很大。

2.3.1 创新投入分析

科技创新需要人才、设备、材料以及实验场所等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投入,创新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因此,科技经费,特别是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量与科技创新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十二五”开局以来,福建省各地市的科技投入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见表2)。

从投入区域上来看,各地区创新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均有增长,其中福州、厦门地区尤为突出。与2010年相比,三明地区企业的创新投入提升最明显,增长了16.61%。从投入强度来看,2011年厦门6.30%、莆田6.17%、泉州5.80%、福州5.73%和漳州5.01%这些地区企业占据高位,表明经济实力强的地区更为重视企业的创新发展;而三明、南平、宁德、龙岩四市创新型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则低于4.5%。

2.3.2 企业类型分析

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从创新型企业方面来讲,主要是分布在福州(54家)、泉州(84家)、厦门(32家),国家创新型企业更是大多集中在厦门与福州两市。从高新技术企业方面来看,福州有346家、厦门有820家、泉州有213家、漳州有100家,而其他经济不够发达的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了很多,甚至是几个市之和也赶不上福州、厦门和泉州任何一个市的数量。

2.3.3 科技创新产出分析

从国内专利申请、授权的数量来看,厦门市申请量11 162件、授权量8 255件;泉州市申请量18 448件、授权量13 267件;漳州市申请量4404件、授权数3 148件;龙岩市申请量3 119件、授权量1 882件;南平专利申请1 316件、授权数841件;三明申请1 082件、授权837件;莆田申请3 112件、授权数1 705件。从技术合同来分析,福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2.12亿元;厦门市总成交额为31.1亿元;泉州市为5.55亿元;龙岩市为2 545亿元;三明市为6 087亿元。

此外,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贸易机构、品牌、商标以及技术标准等也都存在着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沿海与山区的差异性。这些差异表现出福建省科技创新的不平衡性,不仅影响了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技创新整体实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 福建省科技创新的战略选择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制定福建省未来科技创新的战略根据是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福建省科技创新应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小微企业发展、重视科技服务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创新层次,优化创新环境等措施,促进我省科技创新均衡快速发展。

3.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福建省山多地少,自然资源与能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福建仍坚持发展大型重化企业,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却忽视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从而造成了福建省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同质化日益严重,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竞争力低下。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社会建设,福建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制定了一套对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体系和奖惩制度,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在此背景下,福建经济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以环境保护标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升级转型,要以环境容量优化科技创新的布局分布,大力发展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以科技体制改革为重要抓手,制定实施科技创新的评价体系与考核办法,不断完善创新政策与法规体系。

3.2 增强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已成为稳定增长、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力量。应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经验,继续从政策上对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进行政策、资金、技术和服务的倾斜与扶持,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探索采取贷款贴息、基金制、创业投资风险补偿等多种投入方式,全面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科技型企业贷款贴息、科技保险等新型的科技金融试点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带动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办好全省首家科技专业支行——福建海峡银行福州科技支行,建设省创新创业企业股权融资与交易市场,支持国家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资)金扶持的企业早日进入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进行培育,推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到中小板、创业板发行上市,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支持,不断完善科技保险管理,对省内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研发责任保险、高新技术企业关键研发设备保险、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等8个险种开展保费补贴。

3.3 重视科技服务业发展

科技服务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应尽快制定出台《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并成立管理科技服务业工作的职能管理机构,并组织实施了“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计划”,重点扶持科技服务业的政策法规环境建设和科技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科技服务机构,突出骨干科技服务机构示范效应,引导科技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工业设计、企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培训等全流程的科技服务;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加快技术转移平台及其载体建设,以促进高新区企业孵化为抓手,通过组织实施高新区发展引导专项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狠抓以创业孵化为主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特派员行动、闽台科技合作框架、以及“5·18”、“6·18”、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引进一批科技服务业人才;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为企业及社会科技创新工作培训各类科技服务业人才。

3.4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科学研究表明,科技经费投入量与科技创新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因此,福建省应①以地方法规的形式确保省级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长,不断扩大省级财政科技资金对全社会研发投入的集聚和杠杆作用,逐步缩小与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市科技投入差距;②强化市、县财政科技支出的增长幅度,实现市、县(区)财政科技投入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发挥市、县(区)财政科技经费在培育区域创新增长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③不断扩充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规模,强化其导向作用;④要强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落实,引导企业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力度;⑤建立健全财政、企业、金融、社会等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鼓励民间资金、民营资本参与科技投融资,激励全社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3.5 引进与培养创新人才并重

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宝贵、最重要的关键性、稀缺性战略资源。提高福建省科技创新水平,首先是要不断出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文件,研究制定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建设产业人才高地、培养创业英才以及各地市人才培养与引进等相关人才政策,逐步形成分类指导、相互配套、有机衔接、具有福建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其次是创新人才工作的理念和制度——注重人的能力、注重人的贡献、注重对人的培养与使用、注重对人的管理与控制;第三是积极利用福建的地理优势——靠近台湾、人文优势——著名的侨乡、后发优势——经济发展较晚等有利条件,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来闽工作、创业或者定居;最后采用多种方式培养人才——采用进修、研修、国内外考察、学术交流等培养形式,与国内外著名学府、科研机构以及知名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充分利用福建省现有高等学院、科研院所以及科技创新平台培养自有人才。

4 结论

2011年以来,福建省科技创新呈现很好的发展态势,既有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园区的发展壮大、创新人才的大力引进培养,同时也存在与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省市科技创新之间的差距、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以及福建各设区市在科技投入、科技人才、科技产出等方面的不平衡。因此,福建科技创新的未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肯定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主体地位,增强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明确科技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重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准确把握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引进与培养创新型人才。只有这样,福建省才能尽快建成驱动经济、服务民生的科技创新体系,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示范性省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2011-2013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 杨国豪. 在全省人才办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J]. 海峡人才通讯, 20141(2)

3 福建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201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4 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2013年福建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调查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5 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6 李小稳.黄灿灿.福建省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3)

(责任编辑 晓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