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社会论文大学生创业正文

“长江经济带”视域下湖北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 投稿Leon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347次
  • 评分4
  • 42
  • 0

张 婵1 刘 然2 倪 艳3

(1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湖北 武汉 430064 2湖北技术交易所 湖北 武汉 430071

3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7)

摘 要: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了长江流域各省市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分析了建立区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意义,结合湖北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定位,从主导机制、组织机构、职能定位等提出了湖北技术服务转移体系建设的思路,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湖北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湖北;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4.007

*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软科学项目“湖北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BDF096);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学术基金课题“湖北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ZD06)

收稿日期:2015-05-06

2014年9月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该战略承接沿海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促进了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地区、以重庆为核心的长江上游地区“三级经济阶梯”之间的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升级。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建设也必须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从服务本地转向加强区域协作,要有“立足长江、放眼全国”的新定位。从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大区域合作的角度来探讨湖北省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未来发展构想。

1 建立与发展区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意义

1.1 加快内部技术资源流动和产业升级

以往各省市为了促进本地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纷纷建立相应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这类技术转移服务体系通常主要服务于本地的技术研发者和技术受让方,因此受限于本地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技术产业化的规模和效率有限。与之相比,区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突出特点在于技术的来源、流动和市场化突破了以往的行政区划限制,实现了技术的跨区域流动,技术转移的速度、规模和效益都大大提高,从而更有效地促进长江流域的产业转移与升级。

1.2 整合区域经济,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实力

长江流域各省市的资源要素条件、特色产业定位等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经济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也参差不齐,带来了极大的互补性。区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将分散的科技资源和市场资源整合起来,带动各省市在智力资源、金融资本、制造能力之间的融合,实现了区域经济整合效应,通过沿海长三角与中西部在技术领域和市场领域的相互支撑、良性互动,提高长江流域的整体竞争力。

1.3 提高区域创业能力,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当前长江流域各省市中,上海、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及周边区域集合了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催生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重要基地。但是各省市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技术资源共享和利用的层次较低,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规模小、服务能力弱,企业吸纳技术转移能力不强,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一旦实现了跨区域的技术转移服务,长三角地区的市场运作和品牌管理能力与中西部的能源、人力资源和迫切的经济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必然会激发该区域的创业热情,提高创业能力,加大对各省市的优势资源开发力度,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2 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湖北定位

2.1 长江经济带中的湖北定位

湖北长江经济带,处于长江流域中心位置,交通枢纽地位突出,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城镇体系完备。农业以优质粮棉油、蔬菜和水产品为主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业形成了以汽车、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水电、建材和食品等为主的优势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服务业以商贸、金融、物流、旅游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在此基础上,湖北长江经济带将打造引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现代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连绵带、生态文明示范带。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为主题,以充分发挥长江的水资源优势、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突出了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三大主题。

2.2 汉江生态经济带中的湖北定位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江湖北段涵盖了汉江的上中下游,占全长的55.25%,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89%。汉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生态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条战略通道。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定位是建设成为全国水源保护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国家级生态风景廊道、现代水利航运带、生态环保带、先进制造业带、现代农业带、沿江沿线城镇带、山水休闲和历史文化旅游带和湖北省新的经济增长极。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将突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沿江沿线城镇带建设及生态产业发展。

3 助力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湖北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3.1 主导机制

湖北现有公共服务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国创新驿站站点、投融资平台等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其中包括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6家,位居中部第一。在这些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政府推动型。从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类型来看,以单一服务为主体,如专利代理、项目申报、技术咨询、技术检测等。技术转移服务仍停留在低综合低增值的服务模式下,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互动频率很低。对此,提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二元主导机制”,即政府主导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市场主导的创新服务平台。①利用政府的公信力和管理权限建立一站式公关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系统的信息整合与开发,实现研发与市场的在线对接和在线交易服务,解决供需对接不畅的问题;②以市场为导向,由市场需求引导技术开发与转移,并突破当前的技术交易咨询、代理等单一服务范畴,针对技术转移过程中企业的实际需要提供创业投资与知识产权证券化等金融服务、技术评估与科技代理等经纪服务、侵权鉴定与打假处罚等司法服务,建立全流程的创新服务平台。

3.2 组织机构

完善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运转涵盖了需求产生、技术研发、技术交易与成果产业化等多个环节,涉及到信息、资金运作、经营管理、法律援助等多个方面,需要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按照技术转移服务的流程,将相关组织机构分为以下三大类。

3.2.1 前端服务机构

前端服务机构是为技术所有者和技术需求方提供在技术交易之前的信息对接与评估服务的相关机构,主要包括对技术需求信息进行挖掘与分析的信息整合机构、对技术成果质量和转化潜力进行评价的评估机构。前端服务机构为技术对接和顺利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3.2.2 核心服务机构

核心服务机构是为技术的转移和交易提供直接服务的综合类服务机构,主要包括技术与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机构、创业投资与贷款担保等金融创新服务机构、产权保护与维权等法律专项服务机构,以及培养专业技术经纪人才的培育中心。核心服务机构直接影响了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

3.2.3 辅助服务机构

辅助服务机构是为科研院所所拥有的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发展潜力,但是尚未找到产业化的机会的技术成果进行登记、专利申请的技术储备机构。这类机构有效保护了技术沉淀和积累,通过技术储备为将来的技术转移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3.3 职能定位

3.3.1 服务模式

结合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相关组织机构建设,构建了一个立足于“技术需求挖掘→科技创新评估→技术及产权交易→成果储备”环节的服务模式(见图1)。

3.3.2 资源定位

湖北作为中部大省,在教育、光电子信息、钢铁、汽车、生物制药等产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比较优势。武汉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现有人才总量已超过600万。湖北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本地的高教与科研资源优势,为本省优势产业的技术扩散与共享服务。

3.3.3 区域定位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起着衔接长江“龙头”和“龙尾”的重要作用,2014年获批部省共建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湖北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依托湖北的天然地理位置,加大对长江流域周边省份的交流,成为推动“从东向西传递市场管理、品牌运营;从西向东传递能源、生态保护与旅游”互助合作模式的中部地区枢纽。同时重点发展针对优势产业的技术转移服务项目,争取成为长江流域在相关产业领域的主要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形成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的特色服务。

3.3.4 服务定位

提高服务质量是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原则。只有创建一体化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将公共信息服务与创新服务整合起来,提供技术转移的“一站式”体验,以市场为导向,深入解决转移主体所面临的信息、市场运营、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各类服务项目,并将之制度化、常态化,才可以真正将服务体系对技术转移和地区发展的促进效应最大化,从而树立起湖北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品牌形象。在服务产业选择方面,结合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发展要求,重点突出对新兴产业、产业生态化、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转移服务。

4 进一步完善湖北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4.1 推进政策,优化环境

政府管理部门应积极通过营造环境、完善技术转移市场、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明确各类参与机构的权利义务,对各类缺位的法规政策加以完善。理顺现有技术转移法律法规政策的关系,形成法律定位清晰、市场竞争平等、监督管理完善的良好政策法规环境。同时,加强科技政策的宣传和辅导。使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掌握技术转移相关政策,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加快技术转移市场的完善,使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划清与中介的边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委托,为中介机构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2 建设平台,完善机制

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建设,优化和完善湖北省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物理平台和网络平台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构建丰富的平台功能。①通过提供全天候在线科技供给与需求信息,为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融合政策、技术、资金、人才、市场需求等资源,打造湖北省产业链协作平台;②突出服务主业。服务方向要覆盖省内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及涉水产业领域;③促进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常态化,广泛开展项目推介、项目配对洽谈等;④对科技成果项目进行权威评估和鉴定。鉴定成果的技术水平,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提高技术成果交易的成功率;⑤完善平台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省市县联动服务机制、科技成果收储机制、技术需求收集挖掘机制、科技成果同行专家评级机制、服务体系市场化管理运行机制、绩效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等。

4.3 培育人才,提升服务

进一步加强技术经纪人培育工作,主动提升服务质量,形成湖北省技术转移核心竞争力。培养高水平技术经纪人队伍。鼓励个人通过资格考试和认证进入技术经纪人行列。从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及留学归国人才等群体中,吸引优秀专业人才进入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引导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引导大学或科研院所内部的技术转移机构,进一步拓展其服务内容,鼓励其开展技术交易和技术信息服务。做厚做长技术转移服务链,以区域创新平台为依托,整合技术评估、专利代理、风险投资等功能,增强技术转移服务能力。

4.4 整合资源,搭建联盟

发挥湖北省的产业优势,面向长江经济带未来战略重点产业,整合各类技术转移资源,搭建完善技术转移服务联盟,促进区域内技术流动。加强功能整合协作。整合全省各类创新服务资源和力量。以科技成果的保护、评估、转让、孵化、产业化为主线,将全省专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进行力量整合。促进中介行业协会及联盟成员间相互协作,通过行业协会组织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平台的运作,促进各类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相互协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彭顺昌.从梯度理论浅析加速技术转移的路径——以厦门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7)

2 蔡峰,黄祥国.湖北省技术转移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10)

3 于桂芳,毕海燕,程英姿,等.区域经济发展与技术转移[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5(2)

4 林洪,盛建新,牛婧红,等.技术转移机构服务模式与服务类别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2)

(责任编辑 要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