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社会论文大学生创业正文

黄蓝战略实施背景下东营市外语人才状况与培养模式

  • 投稿菩提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576次
  • 评分4
  • 85
  • 0

黄蓝战略实施背景下东营市外语人才状况与培养模式*

石绍云

(中国石油大学山东东营257061)

摘要:目前,东营市外语人才发展存在总量偏低,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短缺,语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地方政府应当将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作为实施国家规划的重要内容,科学编制人才战略规划,探索符合区域发展特色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城市当前及将来的发展需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东营;外语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29

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东营市建设发展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作为两个规划的叠加区,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任。国家规划的顺利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一大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适应改革开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外语人才队伍,是东营市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

1东营市外语人才总体情况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山东半岛的前沿城市,是国家黄蓝规划唯一全部覆盖的地区。截至2012年底,东营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8.7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达到9.15%,人才密度居于山东省前列。随着黄蓝国家规划实施,东营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2014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132.56亿美元,总量居山东省第四位。区域经济国际化,需要一支相适应的外语人才队伍,特别是每年一度的中国(东营)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和中国(广饶)轮胎汽配展,对外语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东营市外语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语人才总体数量偏低。东营市从2010年起筹建外语人才库,截至2014年,全市经过专业评审的中、高级翻译约为210人,其中大部分只能胜任资料翻译、情况介绍及一般的口语交流,能在正式场合为高级别活动担当口译的人才非常缺乏。在东营举办的A级国际展会中,都需要从外地翻译公司里聘请专业人员提供语言交流服务。此外,目前全市外语人才中英语人才占比高达92%以上,韩、日、德、法、俄等小语种人才数量不足8%,随着区域国际贸易日趋活跃,小语种人才奇缺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是外语人才分布不平衡。东营市外语人才主要集中在学校、企业及政府部门中,其中学校外语人才较为集中,占全市外语人才总量的46%;胜利油田海外中心以及市属出口导向的企业中,外语人才相对较多,占全市外语人才总量的29%,中小企业除有对外贸易的公司外,基本上没有专职的外语人才;地方政府中,外语人才主要集中在涉外部门,如外侨办、招商局、贸促会等,其它职能部门外语人才稀缺,已有的外语人才水平也相对偏低。

三是复合型外语人才不足。在现有外语人才中,多数人员为外语专业出身,不熟悉具体业务。目前东营市支柱产业中,石油装备和橡胶轮胎对外依存度较高,需要在技术交流和外贸交易等多方面与国外客户进行沟通,而当前多数企业对外交流过程中,存在业务人员不懂外语,而翻译不懂业务的现象。在调研过程中,相关企业普遍反映急需既具有较高的外语交流能力,又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3东营市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东营市外语人才队伍建设应当紧紧围绕黄蓝国家战略实施要求,通过制定外语人才发展规划、构建外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方法、优化外语人才成长环境等,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懂得该门外国语的基本知识、也具有其他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1)制定外语人才发展规划。按照黄蓝规划对区域发展的目标要求,科学确定全市外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质量和结构,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外语人才队伍,使外语人才总量增加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同时地方政府要进一步推进人才管理法制化、人才配置市场化、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进程,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保障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确保外语人才能够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2)构建外语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整合利用现有各类外语教育培训资源,发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外语学科优势,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共建一批外语培训基地。建立外语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加强普通外语与专业外语教学紧密结合,优化外语人才的专业、类型和结构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方法。根据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特点,本着服务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在培养方向上,重点围绕石油装备、橡胶轮胎、商务旅游等涉外领域组织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训,同时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外语人才情况。在课程设置上,建立一两门外语为工具、另有一两门跨学科专业为方向的课程体系,使得外语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能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应试教学为能力培养教学,更加注重强化外语交流的功能,使学生既学到外语交流的能力,又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在评价体系上,突出翻译能力的评价标准,以测评促进外语人才队伍整体提升。

(4)优化外语人才成长环境。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加大对外语人才发展的投入。有计划、有重点的选择一定数量的企业和政府机构外语人才到国外培训学习,强化外语交流沟通能力。鼓励各类外语人才,特别是复合型外语人才来我市创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产品开发和提供专业服务。地方广电系统应当适时转播“EasyFM”(英文综合广播)、“HitFM”(欧美流行音乐广播),以及“VOA”、“BBC”、“ABC”等优秀外文频道,丰富外语听说学习途径。

(责任编辑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