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社会论文大学生创业正文

创业潮呼唤更高创新能力

  • 投稿马遥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384次
  • 评分4
  • 99
  • 0

仇逸 王莹 杨玉华 刘硕 何悦 廖君

在这一轮青年创业潮中,创新能力成为决定青年人创业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国青年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创新意识、创新动力有待增强。

创新已是大势所趋

这两年,轻型航拍设备市场需求渐大,青年人李念看准了这个机会。李念与小伙伴组成了一个创新团队,研发出稳定、高效的无人机航拍设备。由于小巧的设备中蕴含诸多创新之处,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市场欢迎。李念还注册成立了自己的传媒公司,航拍业务逐渐发展壮大。乐于钻研的李念并未停下创新的脚步。今年,他和研发团队瞄准了车载摇臂设备。

谈及创新上的成功,李念告诉记者,一方面自己高度重视专业学习,积累了大量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善于观察,能比较敏锐地发现商机。专业技术与商机有效对接,再瞄准国际上的主流趋势,便形成了一座创新富矿。

“‘中国制造2025’的很多思路,源于创业者的创新与开拓,中国经济的未来应该在这一代创业者身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说,这些来自创业者的新点子、新创意将以点石成金般的神奇“魔力”,汇聚起中国经济新一轮推动力。

如今,科技创新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强大引领,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有一个竞争对手永远打不败,那就是发展趋势。”

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说,新技术带来的创新正在改变世界、改变产业。

“创新是引领经济新常态、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创新驱动正是培育新增长点的“发动机”。

专家表示,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和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明确,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面对新一轮创新浪潮,不少青年人已经将创新作为创业的有效抓手,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记者调研发现,面对创新,部分青年人还存在准备不足和认识上有偏差等问题。

随着近两年“微经济”热度骤增,一些青年人把做微商、开微店当成了创新的代名词。记者在部分高校、社会组织和公司走访发现,部分青年人对于创新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人认为跟着潮流走、照着样本做就是创新。而对于新技术研发、新产品设计、新渠道开拓等核心创新,一些受访青年觉得太难、太“高大上”,不愿意顶着压力和风险去尝试。

专家表示,做微商、开微店适应社会需求,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从经济转型发展、年轻人建功立业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更多有能力的年轻人投身真正的创新创业,不辜负时代给予的大好机遇,让青春更出彩、更闪亮。

外部环境还缺什么保障

除了心态,青年人创新还存在缺少动力、平台和保障等难题,这与创新服务有待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有很大关系。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支持青年人创新的市场环境发育不够,公共服务支持力度有限,青年人创新还存在不少后顾之忧。

一些接受采访的青年创业者表示,他们对于创新的担心较多,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万一千辛万苦创造的成果无处可用,一切就都成了徒劳。据了解,目前创新成果转化确实存在不少难题,一些青年的创新成果很难获得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同时转化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平台推介。

采访中一位私营企业负责人表示,其实一些青年人的创新项目虽然不大,但有些很实用的技术和发明,现在关键是很多青年人不会推介自己的项目,也没有为产品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这就造成需求和供给无法有效对接。这位负责人认为,青年人的这些创新项目也需要投资人慧眼识珠,看到其潜力和未来。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认为,制约我国青年人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加大。目前,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正在逐渐加强,但市场上抄袭、盗版的风气依然较盛,科技创新成果很容易就被以较低成本剽窃、盗用,这直接影响到创新者的切身利益。长此以往,高成本的创新不如低成本的复制,青年人创新的动力和激情就会被大大削减。

一些从事科技创新的青年创业者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获得了业界的好评,最担心的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因为科技类产品很容易被复制仿造。一位青年创业者告诉记者,现在维权的成本太高,那些“小偷”就知道你不可能去维权,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刚创业的青年人,没有那么多人力物力跟他们纠缠,一般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提升创新能力还需搭建大平台

“培养创新意识应该从娃娃抓起”,卜希霆建议,创新教育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他表示,在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都应该开展适合相应年龄段的创新教育,让创新意识深入到青年人成长的全过程。

李念等青年创业者表示,虽然各级政府想方设法为青年人创新创业提供政策环境,但还需提高这些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便捷性,让政策真正落地。

采访中,不少青年创业者呼吁在社会福利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青年人创新创业构建完善的保障网络。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主动上门服务,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服务,从创新的初始阶段就帮助他们筑牢知识产权保护的屏障。

同济大学副校长郑惠强说,在发达国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均积极参与到创新教育的前端。我国也应该鼓励企业通过师资平台建设、资金联合投入、难题攻关委托、成果转化支持等方式,参与到青年创新创业培养链条当中。通过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对接合作,形成学校培养人才、企业解决难题、服务区域经济的多赢局面。

武汉市科技局局长吴志振说,青年人创新创意点子多,但普遍资金少、人脉少、经验少。武汉市政府推出的“青桐汇”,就是要“五位一体”,汇聚项目、汇聚资金、汇聚信息、汇聚人才、汇聚导师,既让苦求资金支持的创新创业者和寻找优质项目的风投机构有效对接,也让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有机会进行交流,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及时、有用的咨询和指导。如今在武汉,一批批优秀的青年创新创业者不断涌现出来。

这些创新创业青年表示,创新创业平台不仅是企业的支撑,更是他们这些青年创业者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