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社会论文大学生创业正文

跨区域校企合作下的创业人才培养

  • 投稿李小
  • 更新时间2015-09-12
  • 阅读量231次
  • 评分4
  • 83
  • 0

摘要:本文从区域间发展差异的角度,分析了跨区域校企合作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益处,并从配对选择、教学理念转变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对跨区域校企合作的形式及具体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跨区域;校企合作;创业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进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有别于学生的社会实践。而是真正发挥学校、创业型人才及对接企业各自的优势,开拓具有良好前景的经营项目,能够为各方带来切实经济利益的创意等。因此,校企合作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与市场供求相匹配。区域间的差异存在大量的供需不平衡,信息不对称及未开发资源,创业型人才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到竞争相对较弱,起点较低的区域去实践或实现自己的创业计划,更容易收获成功或成功的基础。因此,跨区域校企合作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一、区域间差异带来的校企合作的机遇

首先,区域间发展的差异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即区域内的居民对外界发展以及可能的商业机会了解很少。如发达地区的许多先进的思想和模式,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应用到某些落后区域,即使网络加快了信息流通,但也只是初级的模仿。并不能形成长久的经营模式。或者由于价格信息的不对称,区域间同类产品的价格差异巨大或生产销售格局不合理,在经过跨区域的流动后,才能充分认识到可以改进的机遇。

其次,区域间发展的差异,存在大量的资源流动,而在资源流动后必然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而经济发展最终的目的是消除不均衡,其中就蕴藏着许多机遇。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区域,投资起点较低,利于最原始的积累。来自高校的学生可以利用先进的理论知识以及学习的能力,发挥见识和信息优势,从小项目做起,相对风险较低,且容易为企业带来切实的利益。

最后,跨区域的校企合作能够获得地方政府和行业的大力支持,容易获得优质资源的支撑。相对落后的区域继续技术的传播和市场发展经验的传导,高校不仅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还具有许多关联的政府单位、合作企业、行业协会等。这些资源都可以为地方发展提供源动力,地方在跨区域的校企合作中不仅看重企业的现实利益,更看重区域整体的未来发展。因此,跨区域校企合作对创业型人才进行培养,为多方都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跨区域校企合作的影响

校企合作模式发展至今,最大的问题在于学校没有根本性地转变教育理念,与企业合作除了技术的产品化外,在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一方面由于创业本身就是成功率很低的一项获得,另一方面,创业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如何解决投入和收益的问题,一直阻碍校企合作更好的发展。利用跨区域合作,能够相对降低以上制约因素的影响,而提高成功的机率。

跨区域校企合作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对口企业及区域的影响,对创业型学生的影响及对区域间发展的影响。

大多数高校都处于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跨区域校企合作主要是高校与所在地以外区域的合作。对接口的企业或区域而言,高校的导师团队、技术能力及创新思想,在本区域内应用,能够对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催化作用。合作区域内的企业,通过高校与发达地区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快商业互通。

高校内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学校所在地以外,通过校企合作的渠道回到生源地后,有机会借助更好的平台施展才华。对于具有创业精神的学生来说,在学校、企业的支持下回到家乡创业,拥有地利人和的优势。对本地环境的熟悉以及家庭的存在,创业型学生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从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将学生推向各个区域,让学生去发掘机遇,不仅能够提高创业学生培养的产出率,还能解决学生的就业及择业问题。创业型人才在跨区域的交流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广大普通学生提供了参考,从而对人才流动起到牵引作用。学生对于回生源地或去相对落后的地方发展,不再是被逼无奈,而是未来更大的人生理想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人才带动其他经济要素的流动,最终将促进区域间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尽管跨区域校企合作有许多潜在的益处,但同样也面对着许多阻碍,如投资收益率的控制、学生校内学习与创业实践的精力分配等等。这些都需要从理念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三、跨区域校企合作的形式及机制

第一,对口区域或企业的选择。不同类型的高校与不同类型的区域或企业的匹配,需要从双方的供需及合作的长久性来综合评估。一方面,高校要对目标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考察,明确区域内各行业发展的状态,针对目标区域发展的需求来衡量自身是否有适合的技术、资源或人才可以为区域提供现实的帮助。另一方面,地方应考核高校输出的资源是否有效。只有两者达成较好的统一,才有长期合作的可能。

第二,对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应根本性地转变教育理念。以目前的理论教育而言,创业人才的培养只能停留在社会实践的阶段。以自由创新及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才能为校企合作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应对学生创业进行明确定义,只有具有一定经济社会价值的项目才能进入创业培养计划,而并不是小商小贩都能作为校企合作的主要对象。在识别和培育具有潜在经济社会效应的项目及其个人后,实行以项目为导向,以问题解决和收益达成为目标的教学实践管理体制。从课程设计,考核指标设置等方面进行定制,最大程度释放创业型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辅助平台的建设。跨区域校企合作需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支持,平台的主导方必须是企业和高校。政府不应作为行政管理的角色出现在主导的位置,而是应大力给予各种资源的支持。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信息服务、获得组织与支持、信用管理及利益协调、资源整合及分配等。

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合作企业和高校、个人提供信息服务,包括大量的创业指导,创业新闻案例,行业信息,企业经营信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等;跨区域校企合作需要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如展会、研讨会、考察团等来加深彼此了解,共同探讨深化合作或总结经验教训。因此平台可以作为组织方,大力开展这些活动,以促进跨区域校企合作的日常化和例行化;跨区域校企合作还面临着区域间资源和利益协调的问题,在提供服务和活动支持的同时,平台必须对各区域间的优劣势、供需进行分析,利用平台的信息及资源优势,协调资源的流通和分配,以促进最优均衡组合的形成。

概括而言,跨区域校企合作的根本是利用区域间的差异及不均衡,利用信息和资源互通带来的机遇,同时也利用学生的生源地关系,建立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际的合作模式项目,更好地实现各方的长期共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罗向晗.基于需求导向的校企合作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报,2013(6).

[2]陈月艳.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新西部,2011(6).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