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辉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建福州,350116)
[摘要]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国内外高校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研究内容。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不仅是一个学术研究系统,而是一个集研究、教学和实训为一体的立体化学术研究系统。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当今高校中的创业教育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它更加注重高校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协作性,使创业教育的外围扩大,参与者不再仅仅局限于高校内部,而是尽可能的引入外部的组织和个人,并通过有效的协同合作,实现“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系统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021-04
[收稿日期] 2015-01-16;[修回日期] 2015-01-26
[基金项目] 2014年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产学研用’协同体系,研究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521040)
[作者简介] 黄国辉(1975-),男,福建仙游人,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4年5月30日,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工作要求,引导、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协同九个部门开启“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力争使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进一步增强、创业的服务体系和政策制度进一步改善,这为大学生的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福音。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是关键。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始于清华大学1998年开启的创业计划大赛。十几年来,创业教育在各地方高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各地方高校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但如果我们客观审视起来,就会发现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的障碍。怎样结合地方实际,探索出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创业教育体系就成为我们需要继续探究的课题。本文以我国创业教育目前的现状为基础,尝试构建符合地方高校实际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以为全面科学实施创业教育提供更加有益的参考。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旨在运用创业理论、创业实践、典型案例和模拟训练等方式,使创业者拥有正确的创业心理、掌握系统的创业知识、习得过硬的创业技能,激发当代大学生创业的意愿、提高创业项目的成功率。创业教育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是创业型经济的后备力量,是创业型人才成长的催化剂,是地方高校高等教育有待充实完善的新内容。创业教育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激起青年学生创业激情为手段,才能真正达到塑造创业型人才、助推创业型经济的最终目的。
创业教育同时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业型人才、注重个性化发展的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新的教育方面,也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的拓展,在培养学生创业的同时,有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给力推动创业型强校的孕育,强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强大。构筑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推进我国创业教育改革实践,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推动大学生创业项目次第落地,为加强我国的创业教育开创新天地。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1998年,由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开创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先河,大赛借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模式,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创意,以“获得风险投资家的投资”为目的;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2002年,由教育部牵头,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院校被确定为实施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及经费支持,标志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正式启动;201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十几年来,创业教育在各地方高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1]。
目前,一些地方高校采取诸如设立创业指导中心、开设创业实训课程、创办创业孵化基地等方式来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并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客观说来,我国地方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仍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亟待改善的方面。普及创业教育,使每一个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大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创业培训,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瓶颈
通过对多所地方高校的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着诸多瓶颈,深入剖析其中的症结是更好地构建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关键所在。相比于港澳台与国外高校,我国内地高校创业教育在制度政策保障、实践教育比重、创业资金支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制度政策保障上,创业教育在我国十几年的发展,各地方高校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但是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始终缺乏根本性的制度保障。虽然各级政府在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出台了很多宏观的指导政策,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执行起来缺乏落实,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创业所需的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还未形成[2],这是造成大学生创业积极性低的重要原因。
其次,在实践教育比重上,传统的高校创业教育偏重于书面化、课堂中的纯理论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许多大学课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应用性训练、创业实践环节、参观考察交流则严重不足,因此造成大学生创业理论教育与创业实践脱节,开发出的创业项目和培养出的创业人才实际上难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需求,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和创业能力的增强,也更加不利于创业项目的持续发展[3]。
最后,在创业资金支持上,政府及高校对于创业教育在资源、资金上投入较少,提供给高校的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不足,高校创业教育难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而社会、企业、校友资助资金少且没有专门部门来有效整合并使用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上,导致高校创业教育的资金缺乏,从而使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难以构建[4]。
当然,创业教育瓶颈的深层原因在于没有构建系统性的创业生态系统,缺乏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的整体联动。上述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瓶颈,使我们认识到亟需构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让创业教育投射到各个地方高校的学生中去。
三、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
(一)政策保障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对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政策保障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基础性构建。为了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美国政府设立专门的国家创业教学基金,建立了完善的融资和创业投资体系。美国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政府的创业政策有利于突破创业教育的发展瓶颈,有利于促进地方高校创业活动的开展,对引导和扶持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推动我国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上,对于政府,则要转变职能,主动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搭建服务平台,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建立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要从鼓励高校学生创业的实际出发,在经营场地、小额贷款、融资、工商管理、税费征收、社会保险补贴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出资设立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基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经过对创业项目的评估审定,筛选出孵化项目入住基地,给予使用场地的优惠,并且在工商注册、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专业辅导;建立比较畅通的中介,为大学生创业在企业、金融部门、科研单位之间搭建桥梁,降低创业成本,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政府应建立完备的创业社会保障体系,宽容创业失败者,使创业失败的大学生能够享受到切实的关怀[5]。
(二)创业教育纳入专业学科教育体系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高校要确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为学生设计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并指明实现这种结构的途径。目前,一些高校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很多缺陷,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亟需改进的地方,在这种尚不健全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系统、环境适应能力较弱、创业意识缺乏、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创业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从零开始创办一家企业的过程,也不仅是单一的教授学生对于创业活动进行整体规划的过程,而是全面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事业心、责任心和竞争意识、打拼精神、创新精神的教育过程。
促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举措之一就是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优化完善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系统,改变现有创业教育的惯性思维,根据讲授对象的专业背景、知识层次、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将基础理论学习和创业教育培训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将必修课和选修课进行合理的配置,推动跨学科的教学,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对普通大学生来说:大一主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大二、大三,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与相关政策法规的讲解;大四则着重要对他们进行创业技能的发掘与提高。
另外,师资的转换也是建立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内容。从各高校的实践来看,大多数高校将创业和就业教育结合在一起,主要由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来承担创业教学,他们对于创业教育的知识底蕴肯定存在不足;创业实践对教师的相关专业技能要求更高,一般要求教师本身要接受相关的创业培训,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同时,创业培训的教师还不应仅来自于学校,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相关培训企业、企业管理人员都可以承担部分培训内容;而创业实践的师资配备一般都要求校企合作,在企业一线工作过的人员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更为突出,更能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
(三)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从传统的创业理论教学到更加注重创业实践,是构建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创业教育理论主要是讲解创业的一般知识,如创业的重要性、创业的内涵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条文、创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等,使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创业实训平台则更注重创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体的、实用性的知识和能力,如组建创业团队、选定项目、成立公司、注册公司、分析竞争对手和市场预测、成本估算以及营销策略、资金营运、投资收益、风险评估、退出机制等;创业实践是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转化成创业行动的过程,是在激烈市场竞争的背景下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付诸于创业实践的过程。通过创业教育这一平台有助于最终实现创业理论向创业实践的转化。
在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主要缺乏健全的配套制度、系统的创业生态系统和联合攻关的协作机制,面临着长期封闭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困境;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就是要突破单一主体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实现创业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发挥协同优势推动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6]。在创业教育协同推动的各个外部要素中,企业要素这一主体,有助于改变原有大多数高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创业教育为主、以学校为主导单元的创业教育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引导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符合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突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让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真正学习到创业的真东西。
(四)搭建创业教育的文化平台
为了建立良好的创业教育文化平台,高校需要让创业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中,努力形成创业领域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氛。地方高校要通过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教育课程,建立适合学生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教育机制;高校内部各教育管理部门要整合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制定统一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规划,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开设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如企业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创业管理等,形成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创建有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7]。通过创业教育文化平台的搭建,重点营造高校创业文化氛围和地方高校创业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校园创业项目的成功率,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创业的甜头。
当然,除了高校自身的努力外,大学生创业还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创业者、创业团体成员的家庭与社会环境、投资者的品性等,大学生的创业力量微弱、起步艰难,社会各方应以宽容、支持、帮助的态度对待大学生创业,增强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认同感,形成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
(五)建设创业教育的资金平台
创业教育资金平台的建设,是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大多数大学生创业都摆脱不了资金短缺的问题,甚至因为诸如“融资难、场地缺、能力差、服务弱”等问题,导致好端端的一个创业项目的夭折。正如自主创业者常说的,“钱不是问题,但问题是没钱”。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资金平台建设,需要从政府角度寻求构建创业活动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各地方政府近几年来陆续推出财政政策,给予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财政专项支持。2007年,河北省政府发布《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指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高校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但是没有明确的制度条例;2009年,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完善小额贷款担保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高校学生创业可享受贷款贴息,小额贷款免个人担保;2009年,湖北省教育厅发布《湖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效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但是没有相关的财政专项支撑;2011年,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提出措施鼓励高校学生创业,包括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
根据各地方政府出台的财政专项政策,可见仍存在地方政府资金平台建设不平衡的情况。为了使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得到更有效的资金支持,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法规政策,完善创业融资政策的支持体系,制定优化扶持大学生创业的金融、财税以及创业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扫除大学生创业的体制性障碍,从单一政府金融优惠政策,向建立普遍的创业支持体系方面转变。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不能脱离政府的政策活动单独实施,因此优化商务运营支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创业政策,政府需要精简大学生创业所要办理的手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为便捷的创业渠道,降低大学生创业起始阶段的门槛,吸引更多的学生争先恐后向着创业努力。
总之,建立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有利于实现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有利于创业人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使创业教育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有利于增加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的成功率,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创业人才,从而实现我国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需要各高校建立更为合理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需要立足国情、着眼现实、面向未来,也需要学校、社会、政府的有效协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周勇,凤启龙.基于创新文化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以江苏省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3,7(3): 119-124.
[2] 苏白茹.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研究——以泉州地区高校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哲社版), 2014,19(2):140-142.
[3] 於莉.从创业教学到创业实践—试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于优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5(1):74-76.
[4] 刘振亚.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培育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80-82.
[5] 杨雪萍.试论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J].开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22(3):62-64.
[6] 赵京芳.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J].职业教育,2013(21):193-194.
[7] 杨雪萍.试论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J].开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22(3):62-64.
[编辑:何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