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畜牧渔业正文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机制及综合防治

  • 投稿小白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520次
  • 评分4
  • 63
  • 0

王兴强?

(云南省腾冲县猴桥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679119)

摘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最初是由国外传入,和本地原有常见病混合感染后,呈现难防、难诊、难治的现状,无形中危害性增大,猪场一旦染疫很难根除。本文笔者结合本病病原学特性、流行特点及临症特点分析,从发病机制根源上寻求突破,探索出时下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为规模化猪场提供了防控本病实用且高效的解决办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传染源;临床症状;综合防治〖GK-2〗

1 病原学特性?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致病原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菌,病料中呈两极着色。在实验室培植条件下,将该菌置于10%CO2环境,可生成粘液状菌落。该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算强,强烈阳光直射10~20min可将其大量灭活,多种常规消毒剂作用数分钟可致其死亡,但表现出对多种抗生素等药物的耐药性,采取药物治疗时宜先行药敏试验,才能达到有效杀灭的目的。?

2 流行特点?

近几年此病在我国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猪场内传播多是因引进、混入带菌猪、慢性感染猪所致。病原菌经分泌物、排泄物进入外环境,对空气、饲料源、饮水等构成污染,即可造成直接或间接性传染,一般病原菌排出后是经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不同日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易感,但以3月龄左右的猪最易感。在初春、秋冬季气温偏低、猪舍内昼夜温差大幅变化时,本病与其他病毒性疾病(猪流感等)、寄生虫性疾病混合感染,其发病率、致死率高达40%~90%,尤其高密度饲养的现代化规模猪场。?

3 临床症状?

急性型的危害性最大,同场或同栏舍猪群中出现少数猪突然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达41.5℃以上,精神极度沉郁,少食或废食,个别病猪会出现短时间的轻度腹泻或呕吐,暂时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但随病程推移,后期即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表现张口呼吸或打鼾,呈犬坐姿势,张口伸舌,口鼻可见流出泡沫状、带淡血色分泌物,常伴脉搏增速,心衰,耳、鼻、四肢皮肤发绀,在12~36h内陆续死亡,双月龄以内仔猪感染本病死前常无明显症状,综合发病、死亡率高达70%以上。急性型较为常见,同场、同舍或不同舍的猪30%以上发病,病初体温也会升高至40.5~42.0℃,病猪少食或绝食,呼吸较困难,连续或间歇性呛咳,心衰,呼吸及脉搏频数,加之饲养管理不善、气候波动影响等,病程长短不一,多数转为亚急性和慢性型。亚急性和慢性型多由前两者转化而来,体温一般不高,症见不自觉的喘咳或间歇性咳嗽,患猪精神状态和饮食欲时好时坏,生长滞缓。这种亚健康猪群一旦继发病毒性、寄生虫性感染或遭受营养缺乏症等,症状加剧,病死率也很高。?

4 预防措施 ?

本病以外购猪携病源传入本场居多,因此,加强引种的外购猪的检疫检验是预防工作的重点,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将带菌个体引进本场;发病猪场应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扑杀措施,坚决消灭疫源、排除隐患;规模化猪场应加强监测与疫病风险评估,经血清学检测检出阳性率很高的猪场,应果断清除及无害化处理带菌猪,在实施严格的净化措施后,以阴性种猪重建猪群。除了加强检疫检验之外,还应实施必要的疫苗计划免疫,特别是国外引种应在8~10周龄用灭活菌苗或弱毒菌苗进行1次接种,可获得很好的被动免疫保护。一般用弱毒菌苗接种后,可抵抗同一血清型病原菌的感染。?

目前,规模化猪场皆有较完善的药物保健预防方案,针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菌的净化,一般认为是使用阿莫西林、土霉素、林可霉素、杆菌肽、磺胺制剂、大观霉素等抗生素,从“降低药物耐抗性、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固本培元、标本兼治、有效抑杀病原菌”的原则出发,来针对性开展本病药物预防保健工作。推荐猪场使用当前的代表剂型复方黄芪多糖散(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青蒿素、氟苯尼考、增效因子等),按0.5%~1.0%比例拌料整群投喂,可经常性使用,对猪群机体伤害性最小,兼顾“抗病毒、抗菌、强免疫力”等多重功效。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类产品对本病防治效果较好,但投入费用相对较高,建议自繁自养的规模化猪场对重要的种猪群、保育仔猪群优先使用,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其增收效益还是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