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畜牧渔业正文

一例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 投稿蔡的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1005次
  • 评分4
  • 29
  • 0

张艳华?

(黑龙江省克山县古城镇为农代理服务中心161600)

1发病情况?

该饲养场2014年6月5日共购入雏鹅1500只,6月12日开始相继发病,6月24日来我们单位咨询时已经发病520只,死亡325只,发病率34.7%,病死率62.5%。?

2临床症状?

根据发病程度分如下3个类型。最急性型多见于1周龄内的雏鹅或雏番鸭,发病突然,死亡和传播迅速,易感雏鹅发病率可达100%,病死率高达95%以上,常见病雏鹅出现精神沉郁表现后数小时内即表现衰弱,倒地两腿划动并迅速死亡,或在昏睡中衰竭死亡。死亡雏鹅喙端、爪尖发绀。急性型病鹅精神萎顿,缩头松毛,步行艰难,离群独处,打瞌睡,继而食欲废绝,喜饮水,严重下痢,排灰白或淡黄绿色并混有气泡的稀粪,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呼吸用力,喙端色泽变暗,嗉囊中有多量气体或液体;有些病雏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两腿麻痹,1~2d内衰竭死亡。亚急性型多见于2周龄以上的雏鹅,常见于流行后期或低母源抗体的雏鹅。15日龄以上的雏鹅表现为亚急性,以精神萎顿、消瘦、腹泻为主要症状,少食、病程长,以精神沉郁、腹泻和消瘦为主要症状。少量幸存者则出现生长发育不良。病程一般为5~7d或更长。有些病鹅可以自然康复。有的可自愈但生长不良。一般病禽的日龄越大,病程越长,症状越轻,死亡率也较低。?

3剖检变化?

取死亡在4h内的8只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具体病变如下。最急性型病例,剖检时仅见十二指肠黏膜肿胀充血,有时可见出血,在其表面覆盖有大量的淡黄色黏液;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易碎;胆囊胀大、充满胆汁,其他脏器的病变不明显。急性型病例,剖检时可见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胆囊胀大,充满暗绿色胆汁;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肾脏稍为肿大,呈暗红色,质脆易碎。肠道有明显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小肠的中段和后段,尤其是在卵黄囊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膨大,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发炎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长短不一(2~5cm)的栓子,体积增大,形如腊肠状,手触腊肠状处质地坚实,剪开肠道后可见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也有部分病鹅小肠中后段未见明显膨大,但可见到肠黏膜充血出血,肠腔内有大量的纤维素性凝块和碎片,未形成坚实栓子。亚急性型病例,其肠道的病理变化与急性型相似,且更为明显。?

该病的病理变化同感染毒株毒力的强弱,日龄的大小,病程的长短不同而变化不一,剖检病鹅时,发现上述各型的病理变化,有时是单独出现,有时是几种同时出现,也有时是全部同时出现。总之,剖检时,小肠中后段形成腊肠状栓子是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在临床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防治措施?

种鹅应于开产前1个月进行首次免疫,即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作2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mL;间隔7~10d后进行二次免疫,将疫苗作1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mL。使种鹅产生免疫抗体,孵出的雏鹅可以产生免疫力。?

炕坊内孵化设备、一切用具以及屋内及地面应定期消毒,尤其是有小鹅瘟流行的区域。免疫种鹅群和非免疫种鹅群的种蛋应分开孵化,使孵出的雏鹅有不同母源抗体,从而影响雏鹅群的免疫效果;来自疫区种蛋在入炕孵化之前应先清理蛋壳表面污物,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再入炕孵化。?

小鹅出生后3次注射疫苗。第一次是在小鹅出生的24h内;第二次是在小鹅出生的1个月左右注射禽流感疫苗;第三次是在小鹅出生2个月后注射霍乱疫苗。同时也可以给小鹅喂服抗应激药物。对于未经免疫的种鹅群和后期的雏鹅群,在出炕48h之内用1羽份雏鹅的活疫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d必须严格隔离饲养,防止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强毒的感染而发病,此法有较高的保护率。?

雏鹅一旦发生小鹅瘟,首先要确诊。在确诊小鹅瘟后,立即将未出现症状的雏鹅隔离出饲养场地,放在清洁无污染场地饲养,每只雏鸡皮下注射高效价0.5~0.8mL天行健的天健鹅瘟清血清,在血清中可适当加入广谱抗菌素。每只病雏鹅皮下注射高效价1mL抗血清,患病仔鹅每500g注射1mL天行健的天健鹅瘟清血清,如用卵黄液应加倍剂量。